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组织传播 >谈谈把关“微新闻”下把关人考察

谈谈把关“微新闻”下把关人考察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23963 浏览:1086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用户平台的使用便捷正在催生着“微新闻”的繁荣。微新闻把关人以何种形式出现?又是如何进行把关?微新闻把关人的泛化对舆论和议程框架的塑造会带来哪些冲击?微新闻把关人的草根化,逐渐形成“人人把关”的态势,迫切需要提升网络自律、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关键词】微新闻 把关人 舆论场 议程设置
2013年4月1日,李开复通过新浪微博向其3,500万名粉丝发布一条信息称,“在中国可以上facebook、twitter,不必!”并在上面附图一张,写上了愚人节快乐。虽然仅是个玩笑,但是这条微新闻在周一傍晚前就被转发了30,000次,其中有的网友感激转发,但发现上当后十分愤慨;也有网友以娱乐心态转发。这次事件应引起我们对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反思,网络信息的冗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浪费。在目前技术高速发展时代,如何进行有效把关,如何提高网民媒介素养是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微新闻”的崛起与特性

从2006年美国最早的微博twitter建立,到2009年8月新浪首推“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已逐渐成为媒体和个人获取和发布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而且目前运用微信于手机等媒体进行信息互动也日渐盛行。栾轶玫曾提出“在移动时代,用户对大段的文字逐渐失去兴趣,‘只摘取主要内容,并把它们显示在小小的触摸屏幕上’的新新闻写法更受到移动人群的青睐。”①这其中所提到的新新闻即是指的“微新闻”。我们把微新闻看作是建立在微传播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的新闻形式,“微新闻是以微博为主要平台和工具,组织、生产、发布、扩散的人人可参与的一种新闻活动。”②
目前微新闻可分为:或者媒体以组织的形式发布的微博客、微信新闻;媒体记者以个人名义所发布的微博客、微信新闻以及手机报;一些舆论领袖或者名人所发布的微博客、微信新闻,另外还有一些自媒体杂志,如薛蛮子的《蛮子文摘》等;普通个人用户所发布的微博客、微信新闻等。微新闻是基于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因此它相对传统新闻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传播者的草根性;内容的碎片化;裂变式传播;传播中容易失真、可控性差。

二、“微新闻”中的把关和把关泛化

“把关人”理论最早是由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的,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种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③从最初大卫·怀特1950年把把关/把关人理论引入新闻学,到休梅克提出把关行为至少涵括了五个方面的信息,④随着把关人研究一步步的深化,把关行为的考察也从“个人”到“组织”最后到“社会”把关,提出了一个全面而又复杂的把关模式。
微新闻的传播形式不同,自媒体中的把关更倾向于对“个人”回归的考察,自媒体的把关模式更侧重的是个人的“自我把关”。如图1。微博中新闻传播仅经过两个关口“自我把关”和“技术把关”,这样的把关突破了以往复杂的把关形式,变得更加简洁。
但是过程的简化反而使得把关难度加大,微新闻中把关的难度加大的一个原因是微新闻的海量化,多元的信息使得在众多信息中筛选重要信息的难度加大;圈子化、节点式、裂变传播使得微新闻转载迅速,这样就会使网众把关的考虑时间缩短,把关也会减弱。

三、“微新闻”中控制的弱化所引发的问题

微新闻传播会营造出新的舆论场,并且会有自己的议题设置,因此要考虑两个舆论场是否贴合,这有利于我们加强把关意识,确保微新闻真实性。

1、对舆论场的影响

(1)微新闻的海量信息,转载热潮易将话语淹没,出现舆论的一边倒。 抢购热潮近年来多次出现。如非典时期抢购板蓝根、口罩到2011年的日本地震时抢购食盐,“世界末日”抢购蜡烛,以及最近的抢购天然气。我们这里以市民抢购天然气为例,选择时间段为2013年3月4日至2013年3月29日。至研究结束时,“抢购天然气”事件基本已经基本趋于平静。这里以新浪微博为例,分别以“天然气”、“涨价”、“抢购”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如图2所示。这里把带有和辟谣字样的看作是有关互动的新闻。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抢气”事件中,有关的互动新闻加起来分别只占总数的1.12%和0.94%,运用微博进行的网民互动相对偏弱。虽然目前我国很多部门已经开设了微博,但关于“抢气”现象发出的声音还是很弱的。网络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互动媒介,几乎每一个节点都可以作为一个关口,使得传播者泛化。因此势必会使网众舆论呈现一边倒的现象。这就要求需要及时在微博平台上发声,更有利于信息流通。
(2)微新闻多以跟风式的一句话呈现,深度性新闻偏少。自

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udooo.com

媒体平台的微新闻多以短新闻为主,深度性新闻偏少,很多仅仅只是表达态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微新闻的碎片化。新闻往往停留在浅层次的事件现象,对于新闻事件的本质并没有形成深层次的分析。另一方面是自媒体平台中受众的围观。受众看客心态由于其自身的不介入,往往会使受众缺乏批判式思考,转而仅为跟风、发泄自身内心不满而随意吆喝几声,这种沿着边缘化路径来处理信息,会对整个舆论环境造成伤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的浪费。

2、对网络议程框架建构的影响

目前我们所接触信息一般是通过三个途径:政府管理部门包括党报党刊;大众化媒体;社会化媒体。微新闻传播形成民间议程,我们知道议程设置是形成舆论的第一阶段,只有重要的议题才会生成舆论。微新闻传播中的议程又是如何设置的呢?
(1)微博等社交平台正影响着主流媒体议程的构建。目前许多事件往往是从微博等自媒体爆料,然后通过大众媒体进行深度报道;微博也成为一些记者找寻新闻线索的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媒体议题和传统媒体议题相贴合的原因。
(2)新浪微博的舆论焦点和主流议程设置有偏差。以4月5日对新华网检测的舆情和微博热议话题为例。从表1可以看出,微博中的议程设置和新华网议程存在偏差,微新闻中形成的议题侧重娱乐化。新浪微博中娱乐化信息偏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网众的消遣需求,但也凸显网民的猎奇心理及娱乐化追求造成对重要事件的忽视。

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