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政治经济学 >井田城梁井田可采煤层测井结果要求

井田城梁井田可采煤层测井结果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28933 浏览:13256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对城梁井田的测井过程及使用的工作方法进行了论述,对部分可采煤层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城梁井田;测井;对比分析

一、测井工作及方法

按《测井规范》,仪器在下井前均进行井场刻度,各种原始数据均记录在测井原始记录本上。各种探管均以电缆上提时进行测量,现场监测曲线以1:200的深度比例进行记录,采样间隔为0.05m,测速6m/min,探管下井时在井口进行对零,上测到井口对零点时观察记录回程差,以便校正深度。密度三侧向探管:1:200现场监测曲线记录三侧向电阻率、自然伽玛、长、短源距及井径曲线,并回放1:50三侧向电阻率、长、短源距、自然伽玛曲线进行现场煤层定厚解释。电法探管:1:200现场监测曲线记录自然电位。声速探管:1:200现场监测曲线记录单收时差、双收时差及三收时差。井斜采用PSXD-2型数字测斜仪连续测量,在电缆下放时测量。本次测井所使用源种:地调院—为Cs137,放射性活度

2.78×109Bq;内蒙第八地勘院—为Cs137,放射性活度3.7×109Bq。

二、煤层物性特征

煤层与顶底板岩性在人工放射性、密度、自然伽玛、电阻率及声波曲线上都有较大差别。本区煤层为高电阻率,阻值在135~150Ω·Μ左右,电阻率曲线均以突出的高异常反映,与围岩有很大区别。厚煤层更为突出,薄煤层受井液电阻率及低阻围岩影响,但在曲线上均有较明显的异常。煤层均为低密度,密度值为1.29~1.33g/cm3之间,伽玛-伽玛测井曲线在煤层均以明显高幅值反映,一般为1500~1600CODE,薄煤层受围岩影响,但幅值仍高于围岩值,幅值较大。煤层的自然放射性含量很弱,一般在4~10API左右,自然伽玛曲线为明显的低幅值反映。煤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一般为负异常反映。煤层的声波速度低,声波时差为530~500μs/m,在声波时差曲线上以高异常反映。

三、岩层的物性特征

本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层稳定,岩层物性特征明显,岩层主要以粗粒砂岩、中粒砂岩、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砂岩的电阻率为中高值反映,粗粒砂岩及中粒砂岩为最高,细粒砂岩居中,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低阻反映。自然电位曲线对砂岩及泥岩反映最好,粗粒、中粒砂岩自然电位曲线以较大的负异常反映,细粒砂岩反映幅值小,粉砂岩及泥岩的自然电位接近于零电位。伽玛-伽玛曲线上,粗、中、细粒砂岩以低值反映,粉砂岩及泥岩均以中幅值反映。由于泥质增高,天然放射性含量增大,曲线幅值随着含泥量增多而增高。声速曲线上,粗、中粒砂岩声波速度大,声波时差曲线幅值小,粉砂岩及泥岩声波速度低,声波时差曲线幅值较大。

四、地球物理特征法

利用物性特征对比是本次煤层对比的又一主要手段。其依据是沉积环境的稳定性,表现为岩性组合的相似性。而相似的岩性组合特征或同一煤层特征又表现为物性曲线形态的相似性。
现将2—2、3—

1、可采煤层物探结果进行分析:

(一)2-2上煤层

该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三段的上部,为2煤组的上分岔煤层,与2-1煤的层间距2.45m~36.90m,平均17.56m。可采见煤点埋深340.58m~482.36m,底板标高970m~1140m,最浅处位于井田东南部边界30—4

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udooo.com

1孔附近,最深处位于井田西界24-60钻孔附近,自东向西煤层的埋藏深度逐渐增大,底板标高逐渐降低。施工过该层位的钻孔有268个,见煤厚度0m~5.65m,平均0.82m,其中可采见煤点104个,可采煤厚0.80m~5.65m,平均1.73m。可采面积34.83km2,可采面积占勘查区面积的30%。该煤层可采区域大部分在先期开采地段之内,以中部一片无煤区域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可采区。
西南部可采区:可采见煤点埋深379.01m~567.13m,底板标高980m~1090m,该可采区可采面积21.50km2,可采面积占井田面积的18.6%。此可采区内22—53见煤点为一孤立的不可采点。
东南部可采区:可采见煤点埋深348.70m~439.10m,底板标高1050m~1140m,可采面积13.33km2,可采面积占井田面积的1

1.5%。此可采区内30—42钻孔为一孤立的无煤点。

井田北部12—48、12—50钻孔出现两个可采见煤点,构成零星可采区域。未计入可采面积之内。该煤层结构简单,大多数见煤点不含夹矸,少数见煤点含1~2层夹矸。夹矸岩性多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顶板岩性多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局部为中粒砂岩,底板岩性多为砂质泥岩或泥岩。该煤层为薄~厚煤层,厚度变化大,规律不明显,结构简单,局部可采,煤类单

一、煤质变化不大,属于对比可靠、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二)2—2煤层

该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三段的上部,资源量较大,赋存较浅,为最上一层主要可采煤层。2—2煤为2煤组的中分岔煤层,距2—2上煤层0.65m~23.33m,平均8.56m;底板标高960m~1130m,可采见煤点埋深321.83m~570.10m;最浅处位于井田东部边界29—40钻孔附近,最深处位于井田西界24—60钻孔附近,自东向西煤层的埋藏深度逐渐增大,底板标高逐渐降低。施工过该层位的钻孔有268个,见煤厚度0m~6.11m,平均1.20m,其中可采见煤点139个,可采煤厚0.80m~6.11m,平均2.11m。可采面积67.67km2,可采面积占井田面积的58%。在先期开采地段中部赋存较差为无煤区或不可采区。
可采区分为两个部分。北部可采区:又可分为西北部可采区与东部可采区。西北部可采区内可采见煤点多为厚煤点,东部可采区内可采见煤点多为薄煤点。可采面积54.74km2,可采面积占井田面积的47%。西南部可采区:可采见煤点底板标高985m~1040m,共有可采见煤点15个,可采煤厚1.00m~6.11m,32—56、32—52钻孔为中厚见煤点,28—56钻孔为厚煤点,32-52钻孔含2层夹矸,另有5个见煤点含1层夹矸,其余见煤点不含夹矸。该可采取区可采面积12.93km2,可采面积占井田面积的11%。井田中部出现5个可采见煤点(22—46、23—46、23—48、25—49、30—45钻孔),构成零星的可采区域。未计入可采面积之内。该煤层一般不含夹矸,全区有36个钻孔含1层夹矸,7个钻孔含2层夹矸,2个钻孔含3层夹矸,层位相对稳定,夹矸岩性以泥岩或粉砂岩为主。顶板岩性多为粉砂岩及砂质泥岩,局部为中粒砂岩,底板岩性多为砂质泥岩、泥岩。该煤层为薄~厚煤层,厚度变化大,结构简单,可采面积虽然较大,但可采边界不规整,煤类单

一、煤质变化小,总体评价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三)2-2下煤层

该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三段的中部,为2煤组的下分岔煤层。距2—2煤层1.06m~26.79m,平均7.41m,可采见煤点底板标高950m~1120m,埋深330.65m~582.03m,最浅处位于井田北部10—42钻孔附近,最深处位于井田西界24—60钻孔附近,自东向西煤层的埋藏深度逐渐增大,底板标高逐渐降低。施工过该层位的钻孔有268个,见煤厚度0m~5.24m,平均1.04m,其中可采见煤点104个,可采煤厚0.80m~5.65m,平均1.73m。可采面积53.11km2,可采面积占井田的46%,另外10—42、12—44、14—50、21—41为孤立可采点,未计入可采面积之内。勘查区中部16勘探线附近为无煤区域,将可采区分为三部分。
西北部可采区:由勘查区内的12—56、12—60与勘查区外的AZK24—89、AZK24—93构成。可采煤厚1.14m~4.00m,平均

2.80m,可采面积4.m2,可采面积占勘查区面积的4%。

东部可采区:由9个可采见煤点构成。

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udooo.com

可采煤厚1.17m~3.07m,平均2.22m,其中18-45为薄煤点,其他8个见煤点为中厚煤点。该可采取区可采面积3.48km2,可采面积占勘查区面积的3%。南部可采区:由133个可采见煤点构成。该可采取区可采面积45.46km2,可采面积占勘查区面积的39%,为该煤层的主要可采区域。煤层连续性较好,且大部在先期开采地段之内。区内共出现7个厚煤点,以薄~中厚煤点为主。在此可采区西部25—56钻孔为一孤立的无煤点,东部出现24—4

1、25—40、25—41钻孔与勘查区边界构成的无煤区域。

该煤层有29个钻孔含1层夹矸,夹矸平均厚度0.32m,6个钻孔含2层夹矸,夹矸平均厚度0.30m,夹矸岩性为泥岩,在可采取内其余钻孔见煤点不含夹矸。顶板岩性为泥岩及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该煤层在可采区内厚度变化较小,为薄至中厚煤点,可采边界分布较规整,连续性较好,结构简单,煤类单

一、煤质变化小,属对比可靠、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四)3-1煤层

该煤层位于第二段顶部,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距2—2下煤层0.48m~44.67m,平均19.14m,可采见煤点埋深348.97(423孔)~581.13m(26-58孔),底板标高930m~1095m,南部可采,北部冲刷无煤。施工过该层位的钻孔有268个,见煤厚度0m~6.67m,平均2.27m,其中可采见煤点188个,可采煤厚0.88m~6.67m,平均3.20m。可采见煤点除个别为薄煤层外其余均为中厚~厚煤点。自北向南增厚,东南部为厚煤层区。可采面积60.31km2,可采面积占井田的52%。可采区大部分布在先期开采地段之内。在可采区内22—44、24—43孔煤层因受冲刷,出现孤立的不可采点;29—44孔煤层受冲刷变薄,厚度为0.40m。此外,在井田西北角,由12—60、12—56、16—56三个钻孔构成小面积的孤立的不可采区,煤层厚度分别为0.28m、0.45m、0.25m;井田北部由区内的10—42钻孔与区外的417钻孔构成小范围的孤立的不可采区,煤层厚度分别为0.45m、0.78m。
该煤层大多数见煤点不含夹矸,其中有41个钻孔见煤点含1层夹矸,夹矸平均厚度0.47m,有6个钻孔见煤点含2层夹矸,夹矸平均厚度0.41m,有1个钻孔见煤点含3层夹矸。夹矸一般位于煤层中上部,局部夹矸厚度增大,煤层分岔。夹矸岩性以泥岩或炭质泥岩为主,少数为粉砂岩。顶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次为中、细粒砂岩,局部地段为泥岩;底板岩性多以泥岩为主。该煤层以厚煤层为主,厚度变化大,但规律性明显,结构简单,煤类为不粘煤,煤质稳定,属对比可靠、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当然,如果利用沉积旋回法、标志层法、煤层层间距及底板标高逐点追索法、煤层自身特征法、煤层组合关系法、地球物理特征法进行煤层综合对比。在井田煤层对比中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使各可采煤层易于对比,依据充分。
本次在详查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获得的全部资料,综合运用上述多种方法对全井田内煤层重新进行了对比。经过认真细致的反复对比后认为:井田内大部可采煤层对比可靠。局部可采煤层在各自的可采区内对比可靠。而在18线以北,井田西界附近深部区2煤组和6煤组空间变化大,煤层厚度具突变现象,加之钻孔孔距大,煤层控制程度低,煤层对比较困难,对比可靠性较差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