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政治经济学 >加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二元结构加剧理由与对策

加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二元结构加剧理由与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6370 浏览:1889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目前,分配不公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发展,个人所得税政策滞后且征管不力,垄断行业依靠行政垄断获得垄断利润以及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都是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所以应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保障弱势群体教育,医疗支出,提高弱势群体就业能力,完善政府职能,规范行业垄断等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收入分配二元结构;现状;原因;对策
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一些非公平的因素,导致收入分配二元结构加剧,这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创建。消除收入分配不公,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二元结构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宏观指标基本在不断扩

怎么写论文www.udooo.com

大,已经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使我国从一个收入分配比较平均的国家迅速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收入分配不公平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一)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不公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长期运用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为工业提供资金积累和对城市进行补贴,以期达到工业化,形成收入分配向城镇居民倾斜。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措施,但由于我国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扩大。
自1997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呈现出居高不下的趋势,城乡收入差距暗世界经验,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GDP800-1000美元阶段时,一般国家的城镇居民收入答题时农村居民的1.7倍。但我国自2003您开始已经达到了3倍多。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受的各种补贴和福利,如医疗、教育、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及最低生活费救济等,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扩大至5-6倍。

(二)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分配不公平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储备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部分地区因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国际贸易,居民分享到国际分工的好处,收入增长明显要快一些。与此同时,外资流入较多的地区,居民收入增加的机会也要多一些,导致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分配不公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即东部地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其他地区。

(三)行业收入分配不公

在我国,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怎么写作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怎么写作和地质勘查业。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平均工资的2-3倍,是一般制造业职工平均收入的5-6倍,如果将行业职工的各项福利考虑进来,则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就更加明显。由于不同行业和单位职工收入水平相差较大,社会各个阶层分化现象日渐严重。

(四)城乡内部各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004年度,城镇居民中最高10%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210元,最低的10%收入组为2116元,高低比率达9.1:1,2005年又扩大至9.21:1,2006年为9.32:1,2007年为9.43:1,2008年为9.50:1,呈逐步上升趋势。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由逐渐扩大至逐渐缩小,再逐渐扩大的过程。1978年起,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1995年达到第一个顶峰,基尼系数由0.21扩大至0.34,1996年有所下降,而后逐年扩大。2000年为0.35,2003年扩大到0.37,比1995年扩大3个百分点,将每20%的农户分为一组,2005年高低收入组农户收入比高达7.3:1,到2008年又扩大为8.1: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分析,目前人口占10%的最富裕群体占有全部财富的45%,而占总人口的10%的穷人只占全部财富的

1.4%。

二、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二元结构加剧的原因

(一)税收调节不完善

由于目前我国税法不健全,监控的法律和技术手段滞后,监管不力,执法力度相当程度不统一;加上全社会缺乏依法纳税的氛围,纳税人特别是高收入者偷税、漏税的现象普遍。致使我国“多数人的部分收入和少数人的主要收入”在事实上隐蔽起来了,税收在调节收入差距发面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

(二)垄断行业依靠行政垄断获得垄断利润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逐步放开了许多领域的经营权,使绝大多数行业成为竞争性行业,但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仍然维持着国家独资和国家绝对控股的地位。政府的行政垄断仍然严重干扰甚至限制市场的作用,造成许多不平等竞争现象,如电信、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政府控制着大量资源,进入门槛很高,通过行政力量进行垄断经营,形成垄断,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三)教育制度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许多旨在把教育推向市场的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而高等教育中的高收费制度更是把高等教育推诿高收入阶层的专利。因为人力资本在现代生产中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无疑将影响到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并对现阶段再分配政策的公平调整带来巨大障碍。

(四)其他自然历史以及体制政策原因等

三、防止我国收入分配二元结构加剧的对策性建议

我国现在正处于转型时期,在经济起步的高速型发展过程中,出现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可避免。但是一定要防止出现“拉美现象”,即人民不能共享改革的成果,多数人不能进入现代化,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严重的问题,甚至还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动荡。
(一)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针对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十七大提出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二)规范行业垄断,实行分类调控

调控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过高的思路是深化改革、打破垄断,特别是行政垄断。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改组,改造和监管力度,进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建立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国家直接管理垄断行业经营者的工资收入分配。其分配制度和收入水平应报劳动部门审批,同时在有条件的企业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年薪的水平应以市场上同等规模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水平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并严格控制经营者的职位消费水平,还要改进工资总量调控办法,根据各类垄断行业不同经营特点实行分类调控,变过去工资总额单控为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控。对于涉及重要资源开采和国家安全等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垄断行业,应在考核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比照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及增长速度核定其工资总额。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由于政府职能在不同领域的缺位和越位导致经济主体参与竞争的过程不公平,因此要加快政府改革和行政立法,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职能归位,建立健全公共怎么写作体制。这不仅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权力的寻租行为,而且要真正成为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成为市场公平竞争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努力构建竞争机会和竞争

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udooo.com

过程公平的社会制度,公共政策尤其要关注起点公平、机会均等,使每个市场主体都自觉地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四)加强对教育分配的调控,提高弱势群体就业能力

政府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经费的支出,保证他们能接受高等教育从而使他们能有均等的就业机会。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考虑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和大量城市下岗职工的存在,财政在保证教育的,整体投入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整个弱势群体的素质,使他们获得一技之长,提高他们就业能力。国家还必须注重对农村孩子,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教育经费的支出。只有建立起健全的教育体制才能让大部分人拥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收入分配起点的平等。

(五)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由于市场的自发倾向和劳动者个人天赋与能力的差别,居民收入差距难以避免。为有效解决初次分配中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必须不断完善再分配功能,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覆盖面广、可持续、促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杨宜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5).
盛甫斌.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刍议[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10).
[3]施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中国和平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5,38.
[4]彭升.对和谐社会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3).
[5]吴忠民.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1(4).
[6]过文俊.贫富差距:理性审视与多维调节[J].中国人口科学,2003(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