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政治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美

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美

收藏本文 2024-04-20 点赞:22955 浏览:1060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美的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文本、氛围、平等、合作是语文课堂教学美的主旋律。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重视理念和方法,还追求一种美的境界,就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乐学于课堂,教师沉醉于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 文本 氛围 平等 合作 美
语文教学是一

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udooo.com

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新课改的旗帜下,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起以前的“灌、填、喂”的填鸭式教学,在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上有很大进步,在平等、合作、丰富上也真正的有所体现,但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的还不够,我们的绝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做的还不够好。语文课堂有时还犹如一幅陈旧的黑白图片,暗淡而模糊。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美,在文本——教师——学生的和谐、和平。

一、感受语文课堂教学之文本美

语文教材的经典文本之美无处不在,它存在着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语言美等。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的风光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怀天下”的情操美,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情美;徐志摩《再别康桥》有语言美……把这些美充分挖掘、展现出来,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无比的享受和愉悦。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朱自清笔下春到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发的美,学习文章灵动的语言,我反复带领学生读课文,通过诵读,去培养学生“爱美”的心灵和“寻美”的眼睛。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的美,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的人性美,在体验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生活美,在诵读中饱览作品的自然美,在品味总学习作品的语言美,在阅读中深刻感受作者的人格美。

二、创设语文课堂教学之氛围美

挖掘出文本的美还远远不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营造氛围美。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以声传情,重视美读。教师和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文中的人、物、景、情跃出纸面,形成立体思维,从而感受作品的美。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思乡名作,在教学中,先放朗读带,师生共同欣赏专家精彩的诵读;然后再配上音乐,学生自读;再指名朗读,辅以适当的点拨;然后要求学生能够把诗歌中的每一个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最后,朗诵比赛。这样,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作品的语言美、画面美和乡情美,陶醉在诗歌所创造的美的世界里。一节课,书声朗朗,此起彼伏,学生情绪高昂,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美读不仅事半功倍,更是美的熏陶。
其次,借助多媒体技术,为课堂增趣。选取相关的多媒体影视、音乐剧情片断穿插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各种感觉,从而营造一种美的氛围,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在课堂上播放音乐,或用作朗读的配乐,或用来激发情感,或用以启发思维。在学习《出师表》时,播放了电视剧相关片断,学生感慨于诸葛亮的拳拳忠心;在学习《孔乙己》时,播放了相关视频片断,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学生心里不再是一个扁平的文字形象,他更是立体的活生生的人……图文结合,声文并茂,在欣赏中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再次,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教师的语言美在课堂是“催化剂”,它能直接地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唤醒学生的各种体验。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鲁迅先生在阐述“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时,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形象的事例,生动有趣,听者了然。汉语有极其丰富的词汇,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大都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只要很好地汲取自己民族语言的精华,必能丰富课堂教学语言。

三、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之发散思维美

语文课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要学生说说对诸葛亮的看法,大部分同学都说:“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令人喜爱。”而有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诸葛亮这个人很阴险、狡猾。”一语惊四座,同时陈述了自己的理。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而在实践中,部份老师可能会担心学生一些五花八门的说法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会担心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选择了自己代劳。老师们有时让几个学生随便回答一下,好似虚晃一,马上就迫不及待的抛出自己的“标准答案”;有时学生回答了一些老师意料之外的答案,老师马上制止其继续说下去,强制性掐断了刚刚显露出来的真实对话的幼苗。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懒于思考,等着老师的“标准答案”给出来,课堂完全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而没有新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真正的训练。

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之学习方式美

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雕塑家罗丹道出了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没有发现美,没有用心去创造美。让我们运用智慧引领学生走向美的语文教学课堂去吧!
参考文献:
闫松龄.浅谈语文课之教态美[J].学周刊,2011,10
李铁范,李旺兴.论语文对话教学,人教期刊网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