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杂志期刊资讯 >黑明杂志投稿,黑明期刊投稿,黑明杂志社,黑明杂志征稿,黑明期刊怎么样

黑明杂志投稿,黑明期刊投稿,黑明杂志社,黑明杂志征稿,黑明期刊怎么样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14434 浏览:529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黑明

百科名片

黑明,男,汉族。1964年生于陕西,1990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曾获全国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和首届全国百杰青年艺术家称号,并获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有多幅作品被国 内外博物馆。曾任中国青年杂志社摄影工作部主任。现在中国青年杂志社供职。 中文名: 黑明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 出生日期: 1964年 职业: 摄影师 毕业院校: 天津工艺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 全国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
首届全国百杰青年艺术家称号 代表作品: 《走过青春》|《走进北大》等多部图文集

简介

民盟盟员[1],出版有《走过青春》|《走进北大》|《走进清华》|《塬上情歌》|《古城平遥》|《古城丽江》|《看陕北》|《新窑子纪事》|《传说西藏》|《时代的红卫兵》等多部图文集。在中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多次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览会,并有多幅作品被国 内外博物馆。现在黑明中国青年杂志社供职。

摄影之路

黑明是地道的陕北人,真诚|直率。1964年生于陕西延川,兄弟姐妹7人,排行老四。大哥是美术教师,所以很小的时候,黑明就受大哥的影响写写画画,初一时临摹的版画像便被老师贴在板报上公开展示。当时自以为有些天赋的黑明,曾怀揣当画家的梦想跑到西安美术学院的进修班学习绘画。费了一些工夫后,他发现摄影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花35元钱写了一台120型孔雀牌相机尝试着照相。 这以后,黑明迷上了摄影。他自制箱和上光设备,在被窝里冲胶卷|厨房里洗照片。看着自己亲手洗印出来的“作品”,黑明觉得这比画画有趣多了,就放弃了画家梦,开始了他的摄影艺术创黑明作品作。 1985年,黑明在香港《摄影艺术》杂志社发表了他的第一幅摄影作品《铁饭碗》,并一举获得月赛金奖。随即他又在《摄影画报》|《中国摄影》|《人民摄影》等报刊发表摄影作品和摄影札记,先后3次获得香港《摄影艺术》\《摄影画报》摄影比赛的金|银奖……黑明的摄影之路从此走得坚定而执著。

作品选题

黑明最早做的是知青的选题,1994年开始,做了三年。做这个选题和他的家庭有关系,虽然自己不是知青,但他的哥哥和姐姐都是知青,所以他对这个选题非常感兴趣。通过这个选题,他的图片找到了市场。1994年之前,他觉得他的照片没有被市场认可。1997年之前出过的书全部是图片的画册,没有卖掉,只好送人。从那之后,黑明觉得应该改变一种方法,不应该认为摄影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报道摄影应该让更多的人去看到,通过出书的方式,让摄影通过出版的形式到社会上让大家去购写|去阅读。 关于纪实摄影选题的选择,黑明做的一些选题,知青,,僧人等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一点不比摄影容易,拍什么甚至比怎么拍重要。首先看这个东西有没有用,或者能不能表达你。比如我最新出版的《100年的新窑子》这本书,很多人可能不需黑明做摄影讲座要,所以并不畅销,但对我来说,心情却很舒畅,也很高兴。因为这本书真实地表现了我对中国农村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摄影语言给更多的读者传达了我的想法。所以亏本也是计划之内的事情。” “当然,自己喜欢的选题又能够被市场所接受,那才是最为期待的。比如《走过青春》当年在西单签名售书的时候,当天就卖到了5万元,这就是市场和读者的需求,毕竟中国有好几千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后来我们用收回的书款在陕北修了一所希望小学。”黑明笑着说到。 “有的人认为我的书成功,是因为选题的成功。我觉得摄影这东西,也没有什么成功不成功,也并不是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对于拍摄者来说,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再说选题成功了,也没有什么不好啊。当然还要看说这种话的人是抱着一种什么心态。”

边摄影边采访

黑明的摄影是和采访结合在一起的,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详细的故事,而不是仅仅写一个短的图片说明或起一个标题。 “为什么要写?其实我不想写,但不写那么多故事,仅仅是图片类的画册,放在书店里很少有人去购写。因为照片的信息量毕竟很有限。所以我的每本书都有十几万字在讲述人们的故事。” 黑明表示很多人认为老百姓不写摄影画册是因为他们看不懂。“20年前,我就开始拍照片。那个年代,一些摄影的报刊杂志社总是在宣传摄影不需要文字,要用图片本身说话,所以,好多人认为不要文字的摄影就是艺术。但我认为不是这样,黑明摄影作品集一张新闻照片,没有文字很难说明问题,信息量根本交待不出来。比如我拍的知青,一张照片是不能反映出这个知青的情况的,他什么时候去插队,在哪插队,插队时干过些什么事情等等。这些年,我用文字配合影像,用文字解释我的照片,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得到了明显的效果。” 至于摄影的信息量问题。经常有这种讨论,很多人认为摄影就是靠图像说话。“我认为要分什么摄影,有的摄影做得到,有的摄影做不到。新闻摄影没有文字是不能的。摄影的信息量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达到普通读者所了解的信息量。摄影只是一个历史的瞬间切面,很难表达出详细的历史背景。” 黑明说,拍照片好比制造文物,尤其是纪实类摄影。黑明有一个同学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他听同学说,敦煌那么多壁画,只有一幅壁画上写有作者的名字,所以很多人都想了解这幅壁画。“那么文物上如果有文字的话,大概就不用考古了。”李振盛的摄影非常注重文字的搜集,他拍摄的每幅照片都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人物的姓名|年龄|职务等等。

黑明:与1000人对话

内容简介

《黑明:与1000人对话》主要内容:1995年,黑明改变了持续10年的摄影方式。又一个10年过去了,黑明已经拍摄了100个知青|100个|100个和尚|100个藏民|100个农民|100个边民|100个在天安门广场照过相的人|100个……这些年黑明通过和1000多人的对话,以及对一件件个案的分析|研究|出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黑明以最为平实的视觉影像和犀利的洞察目光,叙述时代变迁,记录大众生活,以特征鲜明的摄影语言和质朴无华的文字,完成了纪实摄影的社会使命。黑明已经不会再把摄影看成小圈子里的事,也不再把自己当成一名纯粹的摄影艺术家。黑明寻找的话题尽可能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摄影话题。《与1000人对话》为我们讲述了特定时期|特定事件|特定场景中普通人的真实故事,也许你和你的家人|朋友|同事,正是故事中的主人公。

编辑推荐

《黑明:与1000人对话》编辑推荐: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家》选取了当代中国十位杰出的纪实摄影家。他们不仅组成了中国当代摄影史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带出一段历史,一个人群,一种社会存在的状态。吴家林|朱宪民|胡武功|侯登科|贺延光|王文澜|于德水|姜健|王征|黑明,他们以各自特有的方式记录着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记录着当代中国人的生存;他们用图像唤起人们的思考,也深深地吸引了国外摄影界同行和海外读者对中国的关注。 本套丛书是国 内第一次系统整理出版的当代重要纪实摄影家研究丛书。书中荟萃了国 内外学术界|摄影界的专家学者的精彩文字,每个摄影家提供了150幅左右的经典作品以及几十幅生活照|工作照,全面梳理了摄影家的成长历程。《与1000人对话》试图通过中国摄影家的眼睛看中国社会的发展,通过摄影作品看中国摄影家的记录中国的独特视角。《与1000人对话》为该丛书之一,摄影作品出自黑明之手。黑明是一个话题,更是一个传奇,黑明对自己的追求充满热忱和探险般的兴趣,他牢牢抓住出现的每一个灵感,把它变成最终的记录,理想到行动的距离在黑明那里很近,想了就做,是黑明标志性的特征。

媒体推荐

黑明的摄影正是饱含着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无尽的感慨I和遐思的作品黑明一贯都是果敢地“超溢”摄影本身的限定性,不断用新的想象力突破摄影的边界,创造新的可能性对于黑明来说,摄影其实是一个自我和他人之间相互理解的空间,是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对话的展开。文化批评家 张颐武黑明是一个着力用镜头去记录普通人生存状态的摄影家存《走过青春》《西藏影像》《塬上情歌》等多部摄影集中,他为人们展示出普通人的生活和感受,而在《100年的新窑子》中,他则将态度镜头长时间地对准陕西一个小山村那几百口人落后而又普通的生活。社会学家 孙立平当我们透过这些已经不再年轻的,甚至几近苍老的面庞回忆我们的青春时,悔与无悔都近于多余,因为这些照片要我们记起和思想的,并不同定是谁的青春,而是青春,是所有的青春,是青春必然的身影|路途或消息。作家 史铁生在《100年的新窑子》里,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一个村庄所有村民的面目,读到关于他们的命运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群体的梦想,看到一个个梦想是如何实现或破灭的。以这些故事为基石,我们还能建立套坚同的中国观。史学家 关思黑明的影像追踪就是他对知青的记忆在他的镜头前,知青们一个个老去,他们苦笑|成熟,或面无表情,岁月留驻并同时抹去了他们被污辱|被损害的印记,既不像当年的知青,也不像世代的农民——这是人的容颜,超越了意识形态|浪漫情怀与伤感主义,也超越了知青自己的记忆。画家陈丹青这些肖像拍得很精彩,把肖像置入情节场景中,使作品表情刻画与故事性并重,让人从一帧照片的有限瞬间中,能够感知人物在几十年时间跨度中的内涵有些照片拍得幽默有趣,唯幽默,更让人心酸。艺术评论家 栗宪庭我不记得黑明来过新窑子多少次了,反正他每年郁来好几回,一住就是好多天|村里人的拖拉机|农用车,常去城里的火车站和飞机场接他送他夜里,他总是钻进一个红布袋子,睡在学校教室的桌子上,白天他要是不去庄户家吃饭,顿顿就吃方便面,十几年了,他来来回回都这样。新窑子村民 房志珍

目录

看与1000人对话认识黑明,认识一种影像命运观察家田野研究和专题摄影——吉尔|维诺格兰德和黑明黑明总是对自己充满自信走向社会学的摄影天马行空的黑明黑明的作品总是在逼视你对话之难看100年的新窑子100年的新窑子让我们心里有谱不仅仅是为了他们我们早就不把黑明当坏人了看知青风雨历程40年季节的律令无名者的青春与凝视的社会记忆超越了知青自己的记忆看西藏去西藏看僧人以摄影家的想象力赋予“中国”形象我在少林寺的日子重复天安门重复天安门自由地奔跑——黑明访谈黑明年谱编后记

序言

这几十年,中国人的生活,急流涌来,急流涌过。世界的变化在加速,中国犹然。谁还记得从白石桥到中关村的那条破路,偶或有辆机动车从浓密的树荫下开过,树荫下一个老太太坐在蝉声下面,坐在两个大保温瓶后卖三分根的冰棍?1971年,取水路从苏州到杭州,客船转在连绵不断的芦苇荡里,那景象更像唐宋人笔下的画卷,离开三十几年后的两岸楼房灯光却非常非常遥远了。现在的少年青年,听说“”,听说1976……影影绰绰,像是听玄宗的故事。说起这些,连我们自己也难免有隔世之感。生活流水般逝去,一些镜头抓住我们,仿佛我们要通过它们抓住生活。眼前的这套书借助比我们自己更广淘的视野,更具穿透力的视线,把这些镜头摆到我们眼前。照相机镜头未必从不撒谎(想想“大跃进”时期那张新立村人民公社两个村姑坐在亩产可达12万斤的稻子上的照片),但它在纪实方面确有优势。纪实,当然不是照抄现实——从来没有照抄现实那回事。纪实摄影师通过纪实手法,展现他们对现实的理解,对历史的理解,展现他们自己的心灵;一如真正的艺术摄影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现世界和心灵的另 面真实。眼前的这些照片,不仅是历史的记录,它们同时是对现实的独特理解。这十位摄影师都是研究者,他们的摄影作品|他们的生活历程,无不表明这一点。他们在借助相机进行研究,研究并不只是学院知识分子的专长。实际上,由于远离现实生活,尤其由于丧失真切的关怀,学院研究越来越接近于语词的癌变,只在叽叽喳喳的研讨会上才适合生存。而这十位研究者,无论风格和题材多么不同,各个都执著于真切的关怀,关注一条河|一个山村|一座城|一群人……他们对某片断现实的关注引发我们的关注,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启发我们的思考。一个山村是一个世界。世界之为世界,不在于涵盖的面积广大,你可以从北京飞到巴黎,从巴黎飞到圣保罗,可你出出入入的,只不过是个会场,你听的说的,还是上次会议说过听过的那些话。这里也许有全球化,但没有世界。世界是我们取食于此|欢笑于此|相濡以沫于此|丧葬于此的生活整体。这套摄影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世界。一条河|一个山村|一座城,那里生活着一些普通人,甚至底层人。纪实摄影师把镜头对准百姓,这该不是偶然的。这里才有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实实在在的影像。这些普通人的故事不那么绚烂,但由于紧接地气而实实在在。今天,满街广告上,满电视荧屏上,都是靓丽的罩乡像。它们都像从工艺品厂新出炉的工艺品,没有土地,没有历史;漂亮,然后空空如也。当年我们满眼看到的是空洞的政治宣传品,在心智健全的人眼里,理想 旦流于空洞就不再是理想,只是令人厌恶的欺骗;我猜想今天心智健全的青年看到那些空洞的青见丽,也早觉得厌倦甚至厌恶了吧。摆在我们眼前的这些影像却并不缺少美。我是个外行,无力从形象配置|采光滤光|抽象质感来谈论这些作品。但你翻开每一本书,你怎会不知道这是幅出色的艺术作品呢?我不懂怎样计照片产生质感,我猜想仅仅计照片产生质感是不够的,那背后更需要生活的质感。我,像很多日子过得不错的城里人一样,习惯了浮光掠影。在这些照片中,生活的质感存顽强呈现,它们在纪实的同时,似平也在召唤,把我们大家唤向较为质朴的生活。陈嘉映:哲学家2007年8月9日写于北京

后记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有了一批又一批的本土摄影家。他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用充满个性的影像在中国摄影史上联名书写了一段独特篇章。我们编纂这套丛书的目的不仅在于对中国摄影史的研究,而是希望更多地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层面,通过摄影来了解中国三四十年来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个国家的变化。如此大规模地认真梳理和研究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摄影家,集中出版他们的作品,这是摄影界的 件大事,也是出版界的一大盛事。我们尽可能地展现每个摄影家的思想和图像本身的魅力,我们对作品的选取|编排甚至印刷,无不体现着对摄影家本人和其作品的尊重和理解。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都很难分清:是这个时代给与了他们太多的光环,还是他们的镜头使这个时代更加丰富而色彩缤纷。但我们明确知道,经历了“艰巨历程”的摄影家们所留下的那些瞬间,将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

摄影观

黑明的摄影是在天津工艺美术学院学的,学校的很多老师都套用绘画理论来讲摄影。在他看来这显然是不能套用的。“影像的真实瞬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那些黄金分割式的构图和相关理论在我看来是不适合摄影的。”他觉得十年代对摄影的宣传是不正确的,比如有报道说有人不顾家庭生活困难去西藏拍照片。 他以为,摄影的定位很重要,不管什么摄影,商业或是新闻,都要和市场接轨。现在的情况是,报社如果觉得自己的摄影记者拍得不好,就可以不用他的照片,而去图片网站去购写照片,这是很方便的事情,在北京可以看到全世界的记者拍摄的照片。中国的照片在世界市场上特别火,一张照片能卖两三千美金甚至几万美金。因为中国的摄影在不断规范,在与国际市场接轨。“过去,我们的照片卖不了,就是因为它不规范,比如感光材料|制作水平等等。现在就不一样了,像北京就有好几个工作室,做得就非常规范,用家所推崇的纸基纸,包括销售照片应该怎样去编号等等。” “我觉得摄影也可以多元化,海尔和蒙牛的成功都因为它们产品的多元。摄影也没必要单一,国外很多摄影师就是全能型,什么都可以拍,当然他不喜欢可能就不做。如果一味只拍自己感兴趣的选题,那就很难把自己喜欢的摄影进行到底,因为胶片和机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去对付它。”黑明以自己的经验阐述这个最实际的问题。

把握好细节

在拍摄每一个选题之前,黑明都会提前选择好相机,决定拍数码还是胶卷,一旦决定拍摄,中途就不再更换。“这与后期的编辑|排版|出版|销售都有关联。甚至包括单幅|组照|横幅|竖幅都会事先确定。”他会把这些技术上的细节要提前确认。 而就艺术方面来说,他觉得是摄影语言的应用。“有的主题适合用欢快的形式去表现,但有的主题就适合用悲伤的表情去体现被摄对象的内心世界。” 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定位。摄影应该有变化,不能老是一种方式去拍,要随着思维的变化去拍。在他看来,不用刻意形成单一的风格。并且他个人不太喜欢过于形式感的东西,黑明在摄影认为内容始终是第一位的,摄影最重要的是真实。“形式的东西就是让人一看感觉能眼前一亮,其实看完之后发现原来什么也没有;就好像一个人长得再漂亮再帅,但没有思想就不会有什么建树一样。”

评论

很多人把黑明看作是一个成功的摄影家,因为在印象中他总是和这样一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知青||农民|少林僧人……并且他用10年时间,为这些关键词“找”到了相对应的《走过青春》|《时代的红卫兵》|《少林僧人》|《100年的新窑子》《与1000人对话》等19个版本的摄影集和图文书。如果仅仅是镜头的简单记录,那还算不得是黑明的本事。翻开这些书,作为主人公的100个知青|100个|100个和尚|100个农民……当他们的影像和故事跃然纸上时,你会发现黑明关注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关注的…… 黑明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脑子里总有许许多多想知道的人和事。他说自己只对真实活着的人感兴趣,总有一种要走进他们内心世界的。

摄影历程

1979年开始学习摄影1980年购写第一部照相机1985年在香港《摄影艺术》杂志社发表处女作1985年获得香港新意摄影比赛金牌奖1988年加入香港中华摄影学会 1989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89年加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1990年在天津美术馆举办“黑明摄影艺术作品展” 1995年联合出版《黑氏四兄弟看陕北》摄影集 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黑明摄影艺术作品展”摄影家黑明1997年出版《走过青春》摄影集1997年在北京举办“黑明摄影作品研讨会”1998年获得首届“全国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称号1999年获得首届“全国百杰青年文艺家”称号 1999年获得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1999年获得“香港动感摄影大赛”金牌奖1999年出版《时代的红卫兵》(日文)摄影集2000年完成了《磨难人生》百名图文集 2001年在平遥国际摄影节举办“山村纪事摄影展”2001年出版《走进北大》图文集2001年出版《走进清华》图文集2001年出版《古城平遥》摄影集2002年出版《塬上情歌》摄影集2003年出版《古城丽江》摄影集 2003年出版《寂寞喧嚣》图文集2003年在平遥国际摄影节举办“少林僧人摄影展”2003年获得“中国当代摄影家大奖”2004年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举办“少林僧人摄影展”2004年完成了《地雷村》百名边民图文集2004年在北京百年印象画廊举办“黑明摄影艺术作品展”2004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少林僧人摄影作品展”2004年成为瑞典哈苏基金会年度人选2005年在联合国总部举办“少林功夫摄影作品展”2005年出版《100年的新窑子》摄影集2006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黄河子民系列作品展”2006年出版《西藏影像》摄影集2006年出版《走过青春》摄影集修订版2006年获得“中国摄影50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2007年在广东美术馆举办“100年的新窑子摄影展”2007年出版中国摄影家研究系列丛书《黑明与1000人对话》2007年出版《照相·中国的僧人和凡人》摄影集2008年出版《古城平遥》新版摄影集2008年出版《古城丽江》新版摄影集2009年出版《中国记忆》摄影集2009年获得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2-3]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