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杂志期刊资讯 >江汉学报杂志投稿,江汉学报期刊投稿,江汉学报杂志社,江汉学报杂志征稿,江汉学报期刊怎么样

江汉学报杂志投稿,江汉学报期刊投稿,江汉学报杂志社,江汉学报杂志征稿,江汉学报期刊怎么样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26421 浏览:1062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江汉大学学报

学报概况

刊名: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主办: 江汉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639XCN: 42-1059/C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汉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83

人文科学版

(CN42-1389/G4;ISSN1006-6152;来稿邮箱|见扩展阅读)人文科学版(双月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杂志,刊载的内容涵盖: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学等学科,常设栏目有文学研究|哲学研究|史学研究|艺术研究|语言学研究|新闻传播学研究等。特色栏目有“现当代诗学研究”(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第二批名栏建设工程)|“领域语言研究”|“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

社会科学版

(CN42-1059/C;ISSN1006-639X;来稿邮箱|见扩展阅读)社会科学版(双月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杂志,刊载的内容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常设栏目有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等,特色栏目有“武汉学研究”|“社区研究”。

自然科学版

(CN42-1737/N;ISSN1673-0143;邮箱|见扩展阅读)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刊载的内容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学科,常设栏目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机械工程|医学|生命科学等。

办刊宗旨

《江汉大学学报》有近40年的办刊历史,学报从创刊之日起就以为社会主义怎么写作,为繁荣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怎么写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怎么写作,为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建设怎么写作为宗旨,贯彻“双百”方针,倡导严谨求实的学风,扶持年青作者,培养学术新人,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创新,并通过自身的学术影响和学术传播扩大学校的影响和知名度。

投稿须知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和逻辑性,有理论性和指导实践意义。​2.文稿要求论点鲜明|数据可靠|资料翔实|分析方法正确,语言精练|书写工整。 ​3.研究类文稿和综述|讲座稿件全文在5000字左右,临床经验交流稿件全文在3000字左右。文章格式请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分前言|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研究类文稿应另附150~200字中|英文摘要,3~5个关键词。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应采用结构式著录:含目的(Objective )|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4.文稿(可用复印件)要求打印在16开白纸上,字迹清楚,简化字以国务院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数字请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单位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计量单位请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外文需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图请用白纸单面墨绘,尺寸应较计划刊出者大一倍。照片请用光面纸印出,要求清晰|层次分明。图和照片不得折叠和出现划痕,背面请注明图号|作者|文题和上下向。​5.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参考文献,必要时可在文中加注,说明作者|文题和来源。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处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序,并用方括号标注。​6.来稿请自留底稿,无论刊登与否恕不退稿。收到本刊收稿回执后3个月后未接到本刊采用通知时,作者可自行处理。​7.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征得作者许可。如作者不允许对内容修改,务请在来稿中注明。​8.来稿请第一作者所在单位领导审核并附单位简介信。来稿请勿一稿两投或多投,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种发表过,请在投稿时加以说明。​9.来稿首页作者单位后请注明单位所在城市名称及邮编。此三项请列于首页正文下方,并用横线隔开。项目资助课题请注明资助单位及编号。为方便联系,请留电话号码或E-mail地址。[1]

机构设置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学校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编 委会委员由校内专家组成,对学报的编辑出版进行学术指导|监督和咨询。学报编辑部为学校独立建制的处级部门,下设人文科学版编辑室|社会科学版编辑室|自然科学版编辑室和学报办公室。

装帧设计

学报采用国际通行的大16开本(A4页面),彩色封面。封面设计采用体现学校特点和风采的主体建筑图片,刊名题字与学校使用的校名题字一致,现使用的是同志为江汉大学题写的手书体校名。封二|封三刊载“学者风采”|“卷首语”|“校园新貌”|“学术交流”等内容,既宣传了学校的学者和学术活动,也丰富了学报的内容,使学报封面更加美观。

发行传播

学报的发行与传播方式主要有:(1)通过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发行部向国 内外公开发行;(2)与国 内外期刊杂志建立交换关系;(3)向校内有关单位及师生|国 内重点大学图书馆|相关科研院所赠送学报;(4)向有关专家学者推介学报;(5)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期刊杂志评价及转载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中心|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杂志要目总览》|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上海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赠送学报;(6)在重要的学术会议上交流学报。学报现为中国学术期刊杂志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杂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杂志,《中国期刊杂志网》全文收录期刊杂志,《中国学术期刊杂志(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杂志,《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杂志。学报已经加入“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杂志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并借助这两个平台在网上传播。网络传播大大提高了学报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力度,扩大了学报的影响力。

社会影响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学报编 委会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10年来,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影响不断扩大

根据2010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杂志(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供的“中国知网”《江汉大学学报》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2009年社会科学版|人文科学版的机构用户总计分别为4015和2696个(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分别为3723和2411个,海外分别为292和285个),分布国家(地区)分别为19和21个;个人读者分布在22和21个国家(地区)。其高端用户中国 内外知名大学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及墨尔本大学等。随着学报传播范围的越来越广,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各级各类评刊活动中屡屡获奖(见表1)。表1 2002-2010年《江汉大学学报》所获奖项时 间获奖学报奖 项组织单位2002年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03年人文科学版优秀期刊杂志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03年自然科学版先进集体湖北省科技期刊杂志编辑学会2004年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第五届“湖北省优秀期刊杂志奖”湖北省2006年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07年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第六届“湖北省优秀期刊杂志奖”湖北省2007年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07年自然科学版第六届湖北省优秀地方高校学报湖北省|湖北省期刊杂志协会2008年人文科学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专家推荐期刊杂志中国社科院2008年自然科学版先进集体湖北省科技期刊杂志编辑学会2009年自然科学版全国高校科技期刊杂志“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2010年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杂志奖”湖北省2010年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杂志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10年自然科学版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杂志奖”湖北省

评价稳步提升

近年来,《江汉大学学报》围绕重点学科做文章,向重点课题倾斜,向基金项目倾斜,向国 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倾斜,向中青年学术骨干倾斜,突出了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增强了学报的学科前沿性和学术水平,也形成了本刊的学术特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历年《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统计中,《江汉大学学报》一直保持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序的中上游水平(见表2),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也逐年提高(见表3)。表2 历年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被转载篇目排序​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江汉大学学报434334304135数据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检索报告》(2004-2009)表3 《江汉大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情况 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人文科学版1021152097870.0970.0980.1950.327社会科学版42391985960.0500.0890.4670.470自然科学版611162054080.0970.1420.2330.333数据来源:中国学术期刊杂志综合引证年度报告

特色栏目显著

近10年来,先后开设了6个特色栏目,搭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高品质成果展示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碰撞和互动,进而也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力(见表4|表5)。例如:2004年创办的“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一直持续良性运行,每期一个专题,每年都刊发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专题论文。先后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等转载60多篇。2008年因该栏的“研究特色和独到的研究领域是使用者的关注点”,人文科学版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杂志要览》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杂志”。2010年,该栏目被载入《共和国期刊杂志60年》,该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期刊杂志图像资料著作。表4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概况栏目名称开栏时间主持人专栏期数发文量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2003年张 皓2045家族企业研究2003年甘德安36领域语言研究2004年李宇明|周建民3065现当代诗学研究2004年张桃洲|刘洁岷42170武汉学研究2005年涂文学|邓正兵1645社区研究2007年徐 勇|李金红718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2010年傅才武|王咏梅310注:截止2011年6月表5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所获奖项​​​​时 间栏目奖 项组织单位2006年现当代诗学研究全国社科学报百种优秀栏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07年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07年领域语言研究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10年现当代诗学研究全国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10年现当代诗学研究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10年武汉学研究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2012年现当代诗学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二批名栏 国家教育部社科司

办刊经验

回顾近10年的办刊历程和办刊实践,总结学报的办刊之道,我们认为志存高远|怎么写作中心|优化稿源|打造特色|明确的责任机制是学报发展进步的有益经验。

志存高远

新江汉大学组建成立后,学报编辑部从班子成员到全体编辑一直以来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超位办刊,力求学报的排名在学校的综合排名之前。重点高校的学报多为名刊大刊|核心期刊杂志,普通高校的学报因为“先天不足”而为普通期刊杂志。虽然我们不是核心期刊杂志,但我们以核心期刊杂志为发展目标,把学报当成核心期刊杂志来办。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正因为志存高远,所以才有孜孜以求的动力。为了提高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学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精心策划选题,不断优化稿源,开辟特色栏目,加强外联工作,进行自我宣传和推介,这些办法和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学报质量的提高。

围绕中心

学报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学报的发展进步必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展开。为了更好地怎么写作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2002年以来,学报先后与学校的重点学科|研究机构联合推出了“生态文艺学研究”|“家族企业研究”|“领域语言研究”|“武汉学研究”|“社区研究”等特色栏目,旨在及时刊载学校学科建设的成果,并借学校的重点学科|研究机构的学术影响|学术人脉优化学报的办刊资源,从而实现学报发展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共赢。学报的办刊宗旨要求学报的内容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同时,作为学校主办的学术媒体,协助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理论,教化育人是义不容辞的职责。2003年江汉大学召开第一次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社会科学版将优秀征文结集刊载于2003年第3期上;2009年4月学校召开第二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配合会议的召开,社会科学版将优秀论文结集刊登在2009年第3期上。此外,学报对于校内来稿非常慎重,确保有一定的内稿录用率。学报强化怎么写作职能,明确了每位编辑对口联系的学院,要求编辑加强与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联系。学报编辑部还与科研处联合组织召开了“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负责人座谈会”,目的是加强编辑人员与课题负责人的了解沟通,听取课题负责人对学报的意见和建议,组约基金课题论文,提高学报基金论文比。

严控质量

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就难以保证出刊的质量。为此,我们实行了主编(编 委会)负责制和与之配套的篇|期|版责任制。为此,学报坚持了“三审四校一读”制度。“三审”的过程就是来稿的筛选|鉴别的过程,“四校”的过程就是加工|优化的过程,而“一读”的过程就是审|编|校|印诸环节质量检查的过程。为了确保编校质量,常规三校后我们还聘请资深专家进行第四校,并以第四校的结果考查|评价编辑们的编辑工作质量,衡量学报的整体编校水平。学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有关期刊杂志的编排出版标准。2009年起,学报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研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坚持对所有来稿进行检测,将重复率高的文章一律剔除,从而杜绝了学术纠纷,也有力地维护了学校的学风和学术形象。不少作者反映,从这里编辑出来的稿件,质量比许多核心期刊杂志编辑出来的还要好。

主动出击

优质的稿源是刊物不断发展|创新的基础。由于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一般学术期刊杂志稿件来源范围狭窄,文章数量不足|总体质量欠佳。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尝试改变过去被动等待作者投稿的工作方法:一是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组稿。凡是与学报学科相关的高级别学术会议,学报尽量派人参会并积极组稿。例如,全国拉美研究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举办的学术年会,学报都要安排编辑参加,通过参会组约到国 内从事拉美研究的权威专家的稿子,并及时编辑刊登,目前,该学会的专家认为《江汉大学学报》所刊登的拉美研究论文,在国 内学术期刊杂志中数量最多而且质量也较高。二是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上门怎么写作。我们要求编辑人员主动出击,参加学术活动,广交学者,宣传学报,组约优质稿件。学报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的“现当代诗学研究”|“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法学研究”栏目编辑都有自己的学术圈,有较强的学术活动能力,组约了较多的优质稿|专题稿;三是依托学报编 委|校内专家组稿。多年来,有的学报编 委|校内专家不仅积极给学报投稿,而且还经常为学报约稿。“武汉学研究”|“社区研究”栏目为学报的特色专栏,这两个栏目的持续运行得益于栏目主持人不仅自己给学报投稿,而且利用自己在学术圈的影响和学术圈的人脉资源为学报约稿。

发展创新

在高校学报林立的今天,创新发展关键在于打造特色。长期以来,学报把特色凝练的重点布局在栏目建设上,主动邀约国 内知名专家主持栏目,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作者。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也带动了学报编辑从事专业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现当代诗学研究”被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文情报告》连年重点评述,为认为“对学术的拓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谈:宪法学者谈《选举法》的修改”专题栏目由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茂林牵头,专题刊出后,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专栏特邀武汉大学国家创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博导傅才武教授担任主持人,刊载与文化管理|公共文化政策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并作为这一研究领域交流互动的学术平台;“武汉学研究”专栏,研究武汉历史文化,研究武汉人和武汉城市精神,研究武汉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揭示武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栏目,研讨的热门话题也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国 内外著名学者如童庆炳教授|王先霈教授|曾永成教授|张玉能教授|邱紫华教授纷纷向该栏目赐稿。办好特色栏目我们有三点体会:一是特色栏目的编辑一定是栏目专业的内行,应具备良好的专业功底。只有这样,他对栏目所涉及领域的学术前沿态势才能比较了然,对栏目所涉学科的学者专家才能比较了解,对栏目文章的学术含量作出正确判断,也才能具备与相关作者对话与沟通的能力,以及对栏目选题深入策划|深度挖掘的能力。二是一个栏目要能支撑下去,不断发展,做大做强,必须有一个较大的作者群,这些作者最好是实力派作者。依傍的对象既有本校的学术骨干,又有外校的学术名家,总之应该是在学术圈内口碑好|有号召力|年富力强|热心的学者。三是所设题目应具有话题优势,是座富矿,有挖头,是可持续发展的。要使栏目课题既是可为的,又是可能为的,还是可长为的。这样才能使所设栏目具有连续性,长办长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而达到繁荣学术|传承文明的目的。(新江大)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