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安全工程 >沈阳城市建筑景观

沈阳城市建筑景观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17327 浏览:8000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建筑是一种作品,也是一种景观。如果这种景观有碍城市的发展将会被取代,而这种景观能记载城市的发展历史将会成为经典被留存。
在如今的沈阳城中,仍旧保留了许许多多历史遗留下来的足迹,证实着曾经的发展及辉煌。而我们如何去保护这些历史,使之新旧协调便是沈阳目前面临的一道难题。时至今日,不断的发展扩建,城市的面貌确实换了一番模样,然而与此同时,对城市的破坏,对历史的毁灭已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最大的败笔。
今天笔者将从批判的角度来浅析一下沈阳的城市建筑景观:
旧城
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其收获却是对古城和古建筑永难修复的破坏,英国文物建筑学会指出,70年怎么发表展的旧区改造所破坏的具有文物性质的建筑竟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火摧毁的还要多,我国文物保护界也有类似说法即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1982年始,我国先后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在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冲突中,牺牲的往往是前者。
沈阳已经被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得差不多了,看看仅有的几个城门和角楼可见一斑了。
旧城改造的另一问题是房地产开发的狂热。“拆”成了使用频率极高的公共语汇出现在建筑物的身上,像一个个惊心触目的靶心标记。在仍有使用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房屋被过早拆除的同时,大量的危房和棚户却长期保留了下来。
旧城的破坏也已成为上个世纪中国城市建设者们最短见的城市行为。历史的载体不是在教科书中、而是在有质感、有形体、有生命痕迹的。城市里。口说是无凭的,只有古道巷陌和文物才令历史文明活色生香。旧城被茶毒之后,宝贵的文明传统被割断,新城市对未来表现得无所适从,只好一味地抄袭,拆了又建建了又折,无休止地折腾。
疯狂克隆
旅游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中国城市越来越相像,一样标识风格的连锁快餐店、西餐厅、银行网点、五星级酒店,一样的马赛克、玻璃幕墙、洋建筑上戴着的瓜皮帽一样的把所有高楼和商业街都挤在市中心一样港式、欧风、新加坡模式的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的建筑……
当代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说“中国的建筑已经彻底走进了死胡同。建筑师无路可走了,在这点上中国的建筑师们会同意我的看法。当我们称道希腊罗马建筑的刚劲雄伟、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庄严、巴洛克建筑的纤巧华丽、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故宫天坛的博大辉煌时,当代中国建筑能贡献给人类文化什么东西呢?
胡乱“标志”
以最新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目前中国城市标志性建筑和景观热中的一大特征。然而,标志性建筑的内涵应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出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是向外界标志城市独特存在价值的商标和载体,可以存在数百年而不改。
曾经沈阳站几乎等同于沈阳的城市平面,而后奥体中心的落成替代了这个古老的标志,而今,茂业中心等新高建筑作为新标志性建筑更多地出现在摄影师们的镜头下。 未来5年呢?
攀高比傻
高楼大厦成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代名词。
沈阳旧城中原有的老建筑以低层为主,市中心钟楼、鼓楼、城楼等均突出于城市轮廓线上,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点。而今市内层出不穷的高层建筑破坏了传统的城市轮廓线,重要古建筑之间的“通视走廊”受阻。
建筑师们也对工程小面积少的“小东西”看不上眼了,他们只对上万平方米、造价上千万的大建筑感兴趣。像凯旋门、纪念碑、纪功柱、枝头、华表、牌坊之类精致的东西他们做不来,帕提农神庙、王维的辋川别业、赖特的流水山庄之类也不擅长。他们只要高大、宏伟、气派,无论设计是如何的粗糙。
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真的就是中国现代化标志吗?决不!就连中国的榜样们都认为“目前亚洲城市面貌趋于过度光怪陆离,摩天楼造型和体量过于离奇夸张”。若干年后中国城市将自食拥挤的高楼所带来的人口、生活、交通及城市综合性的苦果。
盲目国际化
建筑大师张开济以“标新立异、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华而不写”来形容时行的建筑风格。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还有不少城市在为扩大市区人口规模不懈“努力”着,几百万上千万市民在他们眼里也成了国际大都市的指标。殊不知巴黎花了30年时间建了5座新城才移出75万人,以缓解老城人口和就业的压力;汉城花了7年时间才使其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了4%。像大连这样“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城市不多。
窒息环境
专家指出,景观建筑学在中国建筑界缺席。除台湾省外,在包括建筑、农林在内的所有学科中,中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硕士和“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目录于1997年被全部取消。与此相对的是中国十来年新办的建筑学专业起码有原来的八倍多。
建筑系教师们忙于弃教从业,则更培养出只视建筑为造房子的蹩脚建筑师。事实上景观建筑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在建筑界的地位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城市人居环境中将技术(资源发展、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与艺术(大众行为、环境形象、精神文明等)融为一体的工作就由它来完成。
新的建设在有限的旧城区内无休止地要面积,的扩张和对金钱的渴望窒息了建筑艺术。开发商只管盖房子,大门以外的环境既无人投资,建设程序上没有这

源于:论文结论www.udooo.com

一项,现行法律也没有条文规定该由谁来管,于是统统推给了政府。
乱抢风头
美从来就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今天中国的建筑却只考虑个体如何出奇制胜——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更不谈后来人,构成城市形体的建筑像时装表演,各显神通,有的甚至赤身,张牙舞爪。一个地域的多个建筑很难协调成一组和谐优美的城市交响乐。
永远塞车
不考虑城市远郊开发,只在市中心周围地区规划建设,结果必然是“摊大饼”,一环、二环、三环地向外扩展,给城市套上不少的环,环与环之间又没有很好地流动起来,那要窒息城市的。
首当其冲的后果是永远塞车。沈阳的司机开玩笑说在沈阳刹车的技术要比开车的技术好才行。中国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车速已从80年代的20公里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5公里。
在城市中心区道路被建筑挤压而变窄,加上人多车多,铺路赶不上汽车上路的速度,城市功能区划分不清的现状下,我们要风雨无阻地忍受永远塞车。
城市规划新布局模式—一葡萄串(以高速公路为纽带,在老市区周围发展多个卫星城),目前在中国还没有“摊大饼”那么诱人。
“检测古董”当道
如果没有对文物建筑科学的复原重修,我们今天就不可能看到完整的北京明十三陵的昭陵、颐和园的是明楼、谵宁堂、居庸关的城墙城楼寺观衙署、广州光孝寺的钟楼一苏州瑞光塔、辽宁朝阳北塔一河北赵州桥等古迹。
但是,仿古建筑的大兴土木,不惜以破坏城市生态为代价,则是一种“检测古董”盛行的恶习。
在现代超高层建筑上加几个古典亭子,在不伦不类的大拱券高楼上加个城门楼,在现代城市主干道上新建成批的大屋顶楼房,这类复古风也是对中国建筑传统的一种误解和滥用。没人会以为北京西客站1800吨重的大亭子是中国特色。
萧伯纳曾说:人类文化,一半为半受教育者所摧残,另一半是为饱受教育者所摧残。“检测古董”对当前城市的伤害也是如此。那些为利所驱的建筑赝品因粗制滥造大多数部门庭冷落,入不敷出,损失的却是国家的投资和土地。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专业问题。对城市的挑剔和批判体现的是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同时更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观点是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的前提。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