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安全教育 >探究课文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探究课文课文插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收藏本文 2024-04-12 点赞:26375 浏览:1201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为了配合课文的主要人物、情节或场景,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而拍摄或绘制的精美图片,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有时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觉效果俱佳的插图,留给读者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课文本身。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关键词】插图;学习兴趣;观察能力;鉴赏能力
关于插图,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曾有过间接的论述,他生前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9篇小说作了插图。他说:“这

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讲话时装了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
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师对这些插图视而无睹,甚至弃之不用,这不仅是对教材编写者别具匠心的疏忽,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遗憾。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我们着实应该把这些精美的图片看做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充分体现其价值,让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本文试就如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插图的作用,发表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言文字是客观实物的再现,而反映客观实物的语言文字,很多是能够通过画面来展现的。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只是课文内容的依葫芦画瓢的简单重复,而是课文内容的深化,是编者、作者、教者、读者思路的融合,是语言与图像的互为印证。所以,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类插图,将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插图是直接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它将文字形象直接诉诸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由插图引出课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通过文图的衔接点为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文本打开了方便之门。在教学《紫藤萝瀑布》前,我进行了学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紫藤萝花比较陌生。讲课的那天,我没有急忙叫同学们读课文,而是翻到课前的插图《紫藤萝》。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并说说紫藤萝花整体形态有何特征。学生们对我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仔细地观察图画,交头接耳地议论着。我叫了几位举手的同学,他们的回答感性而又准确。我紧接着继续追问“我们看到的和作者宗璞看见的一样吗?面对这盛开的紫藤萝花,作者有什么想说的?”就这样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利用插图进行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课标》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有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本的理解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考虑用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文章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无论是自然景物的描绘,还是对人物的刻画,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同样作为与课文相关的插图,它也包含着画面作者的审美情趣、生活体验以及对课文思想内容的高渡浓缩,精辟的理解或延伸,也有的是对课文某一片断精心的描绘,也有的是对课文重难点的直观展示。这些无不渗透着画面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文章旨意的理解。
在教学《童趣》一文时,我就把课文右边的插图与课文的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课文中写道“又留蚊于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在该段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鹤唳云端”的图景,画家将这段抽象的语言文学用自己的画笔,将文中意象采用放大,夸张的手法,与文字所描绘的内容进行了对接。我指导学生仔细看图,让学生用文中的文字佐证图画。很快,学生就可以轻松地领会该段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三)利用插图练习写作

看图作文是作文训练方式之一,因它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我在教完《天净沙?秋思》一曲后,布置了看图认文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该插图——《古道西风瘦马》,并按要求片段作文,①题目自拟,②文中要有细致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除诗歌外的任何文体均可,③要写清楚一个完整的片段。这幅画与该曲对接得很准确、很仔细,画中明确了原曲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同时还描绘了元曲中所没有的内容——远山和人物的肖像,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所以说,这幅图画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很大,适合学生看图作文。接下来从学生的习作中发现,有对画面进行语言描绘的,有对画面意旨进行剖析的,有对人物心理进行穿透的,有对断肠人去向乃致命运进行想象的,可谓精彩纷呈,趣味横生。

二、利用插图提高学生观察、鉴赏的能力

(一)借助插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作者着重描写了福楼拜,左拉,屠格涅夫,都德这四个人的衣着,神态,动作。课文中有一幅插图,画了他们四人外加莫泊桑一共五位文学巨匠共聚一室的场景。我围绕这幅插图设计了两个练习,一是在看文章之前先看插图,对图中的人物进行描写训练。着重训练修辞方法的使用。然后和文章中的人物描写部分相对照。让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提升人物描写的能力。二是依据文章,推断图中的五个人各自的姓名。让学生在图文的对照中训练对图画的观察能力和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这篇课文之后紧接着的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在语文书的开头几页中有一幅彩色的贝多芬的肖像。我采取了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相反的做法。先分析文章,重点分析作者为了凸现音乐巨人的性格所进行的外貌描写。让学生明确外貌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外貌描写时选用的喻体要和人物性格相统一。然后根据彩页中的贝多芬肖像,自己完成一段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
两篇课文,都利用了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原因是他们可以马上把学习到的人物描写的知识进行运用,并且还可以和课文作者的描写进行比较,体验挑战权威的乐趣,另一方面,在写的同时,对文章的理解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
我们语文教学本身来看,在课堂上,学生能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他们的记忆越深刻,理解越容易。很多文章表现的情境是学生们从没接触过的,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在没有具体可感的事物做相似度检测的情况下,一部分中学生很难把文章内容同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结起来。而实际上,如果没有未知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发生联结,那么学习几乎就没有发生。因为学习就是一个从已知推未知的过程。正如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的那样:“教学生新知识前要首先知道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一项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学生能够通过图案,颜色来获取信息。而只有少数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学习。所以运用图画这种相似度检测手段进行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借助插图提高学生语言鉴赏的功能

帮助理解课文是课本插图最明显的作用,插图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能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课文字词句的意思。有的词句教师也难以用适当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因为许多意境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特别是教学古诗文更是如此,有些名言名句解释开来反而不美。但如果通过图文对照,就能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很轻松的解决这些难点。如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时,学生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什么,为什么忘了辨别等的理解有些困难,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你发现插图画的是什么内容?学生们仔细看图后举手发言:作者手拿锄头和土筐站在篱笆之旁采菊,抬头望着近处的南山美景,好悠闲自在。我进一步引导:那么,这样的情景不令人产生远离尘俗的心理吗?这不就是“真意”吗?学生们都心领神会的笑了,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实在不必说了。
综上所述,插图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有句古话:“诗画是一家。”当年苏东坡评王维诗便说:“惟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如此,文也是一样。只要教师把二者的关系处理得好,分寸把握住,这些插图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