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比较新闻 >谈谈高职我国高职校企协同进展

谈谈高职我国高职校企协同进展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15874 浏览:6936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职校企合作是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不同资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也是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论述了高职校企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高职校企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发展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概括为: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怎么写作第一线,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要实现这个目标,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2010年9月,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未来十年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对校企合作提

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udooo.com

出了更高要求。校企合作体现了高职教育规律,校企协同是校企合作的内容,协同的核心是校企协同点,通过开展协同管理,提高协同性,增强合作驱动力,充分发挥双方各自长处、弥补各自短板,提高合作效率,达到提高高职办学质量的目的。

一、校企协同发展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切实提高育人实效性的目的,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协同是合作的高级形态,发展是协同的根本目的。
协同学的Synergetics 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合作。协同发展,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相互协作完成某一目标,达到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协同发展论已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确定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如优胜劣汰理论一样,是自然法则对人类的贡献。校企协同发展是对应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各自内部协同的外部协同,涵盖了基于理念创新基础上的需求互动、组织结构和资源共享等校企合作的核心内涵。

二、校企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层面看,校企合作缺乏制度化建设,合作机制可操作性不强,校企合作的合作面狭窄、合作层次较浅,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处于被动状态等,一直困扰着高职校企协同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

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主要是自发性合作,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主要还是靠人际关系和信誉,国家在这方面的宏观政策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机制和制度的保障。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合作还只是浅层次的合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国家缺乏专门的协调机构,而且高职院校体制滞后,制约了校企协同发展,合作深度不够,合作也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很难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难以建立长效协同发展机制。

2、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弱

首先,高职院校因受限于科研目标和创新角度的局限性,未能充分发挥现有高职专业的技术优势,缺乏自主权,经费得不到保障,对合作企业形成依赖;另外,在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老化,实践能力弱, 无法承担大批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严重制约了其整体科研实力的提高,无论是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是在校办产业方面都难以达到高水平。

3、校企双方对校企协同发展办学理念认识不够

从高职院校来看,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透彻,存在“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等观念上的问题,合作不积极,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唯恐校企合作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对教育的支持程度远远不够,多数企业在合作中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使校企合作处于“有合无作”的尴尬境地,校企协同发展效果不理想。

三、促进校企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高职校企协同发展,必须强化外部协同和内部协同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协同方面主要指加强国家政策机制建设;内部协同方面主要指校企之间要达到管理协同、资源协同、科技创新协同。

1、外部协同发展

促进高职校企协同发展,首先要健全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校企协同发展必须有健全的政策法规做后盾,来调节、规范和推动校企协同发展,同时构建一套具备刚性制约机制的法律保障体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对高职校企合作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进行规范,很好地协调保护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合作过程产生的纠纷,确保校企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另外,创建高职校企协同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校企协同发展,调动高职院校和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管理协同发展

校企管理协同的本质要求是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功能倍增,追求的最终目标是“1+1>2”的协同效应。在校企协同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指导,将企业先进的理念、经验和管理流程等实践知识引入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统筹安排教学、毕业实习和学生的就业,实现对学生全过程协同培养和管理;高职院校应以“面向行业需求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选择与企业密切相关专业作为教改对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探索出一种校企“产学合作、互动共赢”的新模式。通过广开渠道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实验室、合作开发试验项目,进一步搭建校企协同管理平台,促进高校与社会建立紧密的联盟关系。

3、资源协同发展

校企双方为实现资源协同,应共享各自拥有的资源,相互弥补资源的短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现资源利用整体优化,通过对高职院校与企业各要素的匹配、加工与重组,使之相互渗透,形成合理的结构,达到协同发展,从而使现有的资源相互配合与协调,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建设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资源是在资源协同发展中的核心任务。比如德国高职教育全过程,实际上是由高校专职教师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织实施的。如斯图加特职业学院教师达1600余人,是专职教师的20倍,承担了60%以上的工作,他们能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紧密、及时地结合起来,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高职院校应该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科研促进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把科研成果带到课堂,写入教材,传授给学生先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通过双方联合,创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推动校企之间的知识与技术的良性流动,并通过高职院校平台开展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目标。首先,通过高职校企科技创新协同,高职院校与企业可共享信息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工已获取的信息和知识,适时发布新的信息内容,创造新知识、新技术。其次,通过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可以强化校企深度融合,解决技术难题。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向企业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沟通校企信息,进一步加强校企关系。为调动企业协同创新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应坚持大局意识,以做实事做大事和做成事为目标,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牵头的重大项目,引导教师勇于想大事、善于干大事,主动去整合学校和企业的科技资源,解决企业综合性强、复杂度大的科技问题,从而有效促进校企协同发展。
【2012年度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院长青年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①熊荣生,《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存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5)
②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③张翠玲、孔巧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的国际比较及理性检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
④张科,《校企合作发展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8(4)
⑤胡凯,《浅析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作者:均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讲师)
责编:姚少宝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