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物理教学 >聚焦整合效应 走出整合误区查抄袭率

聚焦整合效应 走出整合误区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31331 浏览:1439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以下简称“整合课”), 以其互动性强、呈现方式多样等优势,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然而,整合课在实际教学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呢?上学年,笔者有幸听了20多节整合课,回顾反思,在看到许多亮点的同时,发现一些整合课也陷入了一些教学误区。

1 追求“实用性”,走出本末倒置的误区

教师本节整合课的教学准备的十分“充分”,精彩形象的动画、好听的音乐,给学生营造出一幅幅迷人的画卷。但执教教师无疑是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和关注对象,虽然本节课教师课件内容丰富,表现形式有动画、录像等,但存在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造成了无关信息的干扰,转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教学的中心。教学花样虽多,但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环节较少。
目前,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动听的音乐、影视录像、三维动画、BBS等就不是整合课。如上面的教学过程中,精美的动画没有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反而会让学生忽视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数学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若一味地追求视觉效果,学生便养成了惰性,形成了定向思维,不再去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于是热闹课堂的背后便是学生苍白的思维。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目的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应该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和“教学多媒体的高档化”,陷入“唯技术主义”的泥潭。那么,整合课应如何追求实用性,走出本末倒置的误区呢?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认知思维过程,学习过程是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活动而展开的。因此,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

2 着眼“怎么写作性”,走出简单“堆积”的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整合课的意义在于怎么写作,即怎么写作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八年级上“图形的旋转”一课,授课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中

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udooo.com

关于旋转的例子,然后出现语音提问,并出现提问框:“上述实例中,图形的旋转有怎样的特征?”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屏幕上又提出一问:“你能将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吗?请先小组交流,比一比谁的步骤更全。”经过讨论,合作小组组长纷纷汇报自己小组的作图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即点击动画按钮,利用多媒体演示作图过程。
教师在多媒体运用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与操作,需要进行必要的数学逻辑分析和推理,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空间和时间,避免走过场。整合的意义在于怎么写作于教学,成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的高度和谐、统一的有机部分。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由“电(脑)灌”代替 “人灌”,不是“信息技术越多就越有滋味,整合就越充分”,也不是“制作一个课件或调出一段录像了事”,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即整合一定要怎么写作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 回归“思维性”,走出“学习形式化”的误区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传递信息,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向教师反馈学习信息,从而实现师生、生生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交往,达成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
信息技术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也有可能养成数学思维的惰性,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整合课需要数学教师据教学目标以及实际,把握分寸,合理运用。人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数学教师更要“慎交友,把好度”。要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选择、作用点、使用时机,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使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质量、高速度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这才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重要环节。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目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考虑,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利用信息技术,选择恰当的时机,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金家坝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