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八年级语文教学 >浅释咏春词作中红意象

浅释咏春词作中红意象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4402 浏览:1524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红”的本义为红色,古指浅红色,后泛指各种红色。从词性上来讲,属于形容词。它的这种基本用法在古今应该是一致的。
就古代而言,随便拈出几个诗词句便可得到印证。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苏轼的“花褪残红青杏小”,辛弃疾的“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等。这些词句中的“红”就是指红色这种基本色彩,都用作形容词。
在现代汉语中更是如此。一提到“红”字,人们自然会想到红旗、云霞、红领巾、春节张贴的对联等物象。在一些节日、会议、庆祝活动中,常用来营造热烈、灿烂、欢快的气氛。另外,它还象征着喜庆、革命与成功。
传统的这种认识,最近在执教《唐诗宋词选读》中的五代、北宋时期的咏春词时被改变。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同样一个“红”字,在这些词作中,常常是作为名词、作为一种意象来出现,被赋予的情感色彩和古代其他时期、题材的作品以及当今生活都大相径庭。
我们先来看部分有代表性的咏春词作:
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以上这些词作抛却一点个别的地方,比如李煜亡国之君的身份,比如张先创作此词时的年龄稍大等,除去个别艺术手法不讲,深入研究之余,很容易发现这些词作的共性。
一是这些词作或者直接用一个“红”字,或者在此之前用“春”“乱”“落”等作修饰,已活用作名词,并且这些位置上的“红”实际就是“花”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本该用“花”却不用,而选取了“红”字呢?笔者以为可能是“花”不如“红”字直观、形象、生动。还有,红色比其他花色更加鲜艳夺目,红花零落、衰败可能更加令观者触目惊心,更易引发一些思考。这大概是这些词作运用“红”字的妙处吧。
二是“红”字作为一个意象、营造出的一种景色,还指向一种共同的情感表达,即伤春、惜春。“林花谢了春红”“乱红飞过秋千去”也好,“明日落红应满径”“落红难缀”“应是绿肥红瘦”也罢,实际表达的意思都是花飞、花落。“花落”意味着暮春时节,春色将尽,自然会让喜爱春色、多愁善感的文人们惆怅多情,“多情却被无情恼”。
三是“红”字作为一种触媒,又将词人们的伤春、惜春导向青春易老、容颜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春花挂在枝头,不过几日光景。美好事物的消逝,由暮春而初夏的季节更替,让词人们由对自然外物的观赏转向对自身命运的审视、内省。鬓角出现白发,额头现出皱纹,眼睛有点昏花,精力有点不济,凡此种种,再加上命途多舛,时运不济,酒入愁肠,未尝不发出人生无常的感喟。于是,由惜而伤,由伤而悲,由悲而泪,泣下沾襟,“此事古难全”。
本是一个形容词,却在大部分咏春词活用作名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词;本是一种色彩,却被作为一个意象、一种景色不时出现;本是热烈、欢快的代名词,却常常要表现与之相反意义上的愁情忧绪。总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有趣的语言、文学现象,由此也可以窥见汉语言、文学艺术的博大深邃。以上便是本人在执教《唐诗宋词选读》时的一点肤浅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璩存峰,语文特级教师,现居山东潍坊。责任编校:王 玲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