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语文教学 >对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一般

对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一般

收藏本文 2024-04-10 点赞:21011 浏览:9423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不高、不重视语文课的学习、对阅读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语文课本和课堂缺乏兴趣等问题,要想切实提升阅读教学水准,就要求师生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观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读书时间,并在内容和方法上给予指导。

摘自:论文范文www.udooo.com

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伴随着教改多年来的施行,中学的教学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教改并没有在根本上动摇应试教育的实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改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面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得教学更加人文化。但究其实质而言,这一切只能算是在应试教育基础上的改良,而不是对应试教育本质上的改革。我们教学的本质还是应试教育,还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准则,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老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
正因为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很多老师还是在一味地狠抓课本教学和课堂训练,还是重在阅读技巧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这样下去的最终结果是,语文教学的成效虽有不小的进步,但无法有质的突破。因为无论是阅读技巧还是解题技巧,都是“木”、“水”,而学生的语文积累、语文素养才是“根”和“源”,没有学生大量、厚重的积累和沉淀,我们所热心传授给学生的种种技巧,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总之,语文是一门厚积而薄发的学科。
所以,语文学科要想真正为学生的未来人生着想,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必须改变现有的局限思想,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笔者觉得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正如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所说的“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来谈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当下初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四个问题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中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堂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是,这种以成绩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机制导致了以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学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一切与追求短期见效的成绩无关的规定全部被弱化甚至排除。语文学习也被紧紧局限于课本和课堂之中。由此而来的,就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种种不良倾向的凸显。

(一)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不高。

首先,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水平很不理想。做题时往往对文章读不懂或读不透,在读完文章后不能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主旨。甚至有些学生在读完一篇稍微长一点的文章后,连文章的大概内容都不能记住。
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口语表达的水平差,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表达不能响亮流畅。做题时,错字病句不少,答案肤浅、残缺。
第三,作文训练时学生写作素材匮乏,写作时抄袭现象严重,就算有所改编,写起来也是虚情检测意、无病,虽然常常能够熟练掌握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种种文章形式上的要点,但缺乏思想深度,缺少文化底蕴。

(二)学生对阅读缺乏热情和兴趣。

课堂上的阅读训练是以解答问题为目的的,它的选择是以考试为准则的,阅读训练的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解题的技巧,提高考试的成绩,并不在意学生的兴趣。这些阅读训练的内容在很大程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难让学生透彻理解,而且大量的训练让学生很是疲惫,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而课外的阅读也在其它科目繁重的学习任务的挤压下很难实现。甚至有时候语文老师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也往往被其他科目老师、班主任和家长当成看杂书,以影响学习为由予以禁止。

(三)学生不重视语文。

语文是一门厚积而薄发的学科,不像数理化在很短的时间内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有的学生语文成绩不好,苦学了一段时间,可等考试成绩出来发现语文成绩并没有多大进步,从而对学习语文丧失了信心和希望。而且,有的学生发现即使不认真学习,语文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目前的体制,评价一个学生不是哪一门成绩而是看他的整体成绩,在这样功利鲜明的情况下,不少语文成绩不好的同学宁愿将学习的时间更多地投放在其它科目上。笔者就常常感受到,甚至是学生的家长和我们老师自身,乃至作班主任的语文老师,在这种功利心理影响下,都不自觉地要求学生将学习精力更多的放在其它学科上,从而导致了学生对语文的忽视。

(四)学生对语文课本和课堂缺乏兴趣。

虽然课本上选的文章多是一些名家名篇,文章写得也很精彩,但是这些文章大多带着编者所设定的特定的教育意味,而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这些名家在文中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学生难以理解。同时在以成绩为指挥棒的评价机制下,老师们对课本中本就不多的文章还要进行重点和非重点的区分,而非重点文章还往往是一些学生有兴趣的文章。最终,老师们的课堂内容多围绕这些重点课文,对这些文章进行细致分析,进行方法指导,使得语文课堂内容和视野日趋狭窄,让学生难以感兴趣。

二、提升阅读教学水准的四种可行性策略

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不是新近才有的问题,而是一些长久而顽固的问题。多年来,众多语文教学和研究者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方法。笔者结合前人的宝贵经验以及目前初中学生语文现状,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师生要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理念。

作为老师,我们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兴趣为代价来提高成绩,也不能将语文教学只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在重视阅读方法与技巧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量。语文学习的特征是厚积薄发,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有了一定的阅读水平,有了一定的阅读素养,语文才能真正学好、考试才能出成绩。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真正感兴趣了,语文教学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应当教育学生,千万不能因为短时间的效果不明显,也不能因为其它学科的影响,就忽视甚至放弃语文这门学科。学好语文,不仅仅是考好语文成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个人的整体素养会有很大的帮助。“文质彬彬”的君子,必是饱读诗书的人。

(二)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

当我们学习教材时,老师可以把课本内容和课外资料联系起来。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可以事先布置学生阅读与本课文和作者相关的资料与文章,通过补充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也不能把课堂内容仅仅局限于讲解分析书本上的内容,老师可以补充一些课外作品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和交流,甚至给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自主地阅读,在这种不带考试目的的宽松环境下,让学生去感受阅读的乐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把阅读比作采矿,只要动手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高深的方向发展”。 从中可见阅读的乐趣和魅力。
在作文写作时,不一定就要当场训练,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去阅读与收集和本次作文题目相关的文章和材料。让不会写的学生有例文可仿,让会写的学生有技巧可学,让学生不觉得作文难、无话讲。

(三)鼓励多阅读,在内容和方法上给以指导。

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udooo.com

鼓励学生多阅读,甚至可以规定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同时老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加以指导。
鼓励阅读,并不是让学生随便阅读。考尔德说:“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初中生身心发展还没成熟,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社会上的精神污染容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的书目,内容要健康向上,要符合自己年龄特征和思想水平,对发展思维能力有所帮助。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篇幅上可由短到长,从散文、短篇小说入手,然后再到长篇小说。内容上由浅入深,可以先阅读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作品,然后逐渐过渡到情节复杂、含义深刻的文学作品。
在方法上,我们要教会学生合理利用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书方法。对于好书,老师要运用精读的读书方法,逐字逐句去品味,去参悟书中的精髓和哲理,一个人的一生总要读透几本好书。对于不是很重要的书籍,我们可以略读,知道其梗概即可。正如陶渊明所说的“不求甚解”。对于获取信息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我们就可以采用浏览的方式,一目十行,抓住所要信息即可。
另外,读、写要结合起来。要想阅读有效果,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自己的思考,并且还要能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能写好读书笔记,逐步学会摘录,写作品简介、作品和人物点评、读后感、作品鉴赏等。

(四)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我们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的时间,不是非得有很长的课外时间才可以进行阅读,要学会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每次十分钟也行,五分钟也可,正如欧阳修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和温家宝总理说的“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重在积累,贵在坚持。
总之,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阅读、多积累。只要我们语文老师敢于突破现有陈规,放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将阅读坚持下去,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面貌就一定会有所改进。
参考文献:
曾昭进.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蔡高才,袁光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宗兴波江苏省沭阳县马厂中学2236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