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政治教学 >谈谈创造让创造引发创造

谈谈创造让创造引发创造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20252 浏览:9264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应充分地尊重学生,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精心创造的情境中,创造性地学数学,使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

一、巧用教材,萌发创造之苗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学的相似度检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实践、丰富、完善。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使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门前有一块牌:“我看见了,但可能忘掉;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小学生已经具有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依纲靠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材”。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大胆突破现行教材的束缚,经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从现实性和趣味性相整合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寻找富有生成性和开放性的数学练习素材来建构1/2的概念。为此,课前请每一位学生采集各种对称的树叶,通过学生把各自带来的树叶分成两份(学生1:我共采了5片树叶,把它们分成两份,一份2片,一份3片;学生2:我把8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4片……)根据学生的交流,自然地概括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以强化学生对平均的深刻理解。然后让学生继续探索,把1片树叶平均分成两份,怎么分?每份是多少?学生通过对树叶自然对称的观察,成功地把一片树叶沿中间平均分成2份,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水到渠成地让学生经历了分数1/2的形成过程。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绪中,在这样一种强烈的探索下,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抽象感和陌生感,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为了学生创造灵感涌动的空间,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二、开放教学,挖掘创新潜能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形成理解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求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法引导学生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然后引导学生找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2和3,而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学生的思维就像脱缰的野马,自由地驰骋……结果有的学生用第一个圆圈表示出18的约数,第二个圆圈表示出30的约数,用这两个圆圈交叉的部分表示出18和30的公约数;有的学生从最大公约数的定义出发,按照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这样非常清晰的思路,找出了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有的学生从寻找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入手,对18和30分解质因数,从而找到18和30的最大公因数6,尤其是学生在思索过程中由给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联想到给两个合数同时“分解质因数”,从而产生了短除法,而产生的“奇思妙想”,也可以说是由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比直接强加给学生不知要好多少倍!这样就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三、巧设练习,品尝创造快乐

教师要从“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认识研究各个层次学生现状,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吃,尝尝各自成功的喜悦。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共12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接着,我让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12个。你们摆的是几个?学生讨论后得出:3个4相加,4个3相加,2个6相加或是12个1相加都得12。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显出来。

四、延伸拓展,掀起创新

《课程标准》指出: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可适当地延伸和拓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和挖掘它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潜能。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之后,提出:如何求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接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发现规律,学生不难从前面正方形(长方形)折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得到启示,把四边形分为2个三角形,从而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是180°×2=360°,进而探索五边形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寻找到规律后,发现多边形的边数减去2,从而推导出多边形内角和等于180°×(边数-2)的积。这样既巩固、应用和深化了新知,同时又让学生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创造性得以拓展、发散,智力潜能被有效地开掘出来,掀起了创新的。
新课程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独立和毫无顾忌的对话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用自己的创造引发学生的创造,使他们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喜悦,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释放出自身生命的潜能。

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