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试议延安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试议延安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6478 浏览:2224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卓有成效的推进,既助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也为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留下许多宝贵借鉴。探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学术作用和实践作用。本论文包括绪论、正文等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就国内外探讨近况述评,探讨对象的界定和探讨作用,基本思路和策略,探讨的可能革新之处等不足展开论述。第二章主要考察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需求,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教训,抗日救亡,高度整合的社会,共产国际与联系在互动中改善,分别作为现实根据、历史依据、时代主题、组织基础、外部条件,催生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命题的提出。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的行动指南,就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政策的广泛认同,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简约化。本章最后还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探讨阐述了三点认识。第三章主要考察延安时期党的领导群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延安时期,党的领导群体日渐形成。其自身具备的特质,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需的主体资质。党的领导群体根据不同社会群体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展学习运动和整风运动,推动广大干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论述知识,确立论述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保证农民在政权中的地位,寓教于利,寓教于乐,满足农民利益诉求,增进农民对党领导的事业的认同。构建新的知识话语系统,推动知识分子深入社会实践,与工农结合,引导知识分子在学术探讨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第四章主要考察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风前后延安知识分子经历了由启蒙者到现实中的被改造者,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潜在主体到大众化对象的身份变迁与角色转换。这是当时农民为主体的政治力量崛起和文化期待旺盛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使然,也是知识分子借助革命诉求弥补自身文化人格缺失的艰难的心路历程。经过身份变迁与角色转换,知识分子最终具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需资质。知识分子利用自身的文化知识优势,以出版机构为依托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各类学校为阵地宣讲马克思主义,以学术团体为平台探讨马克思主义,以文化艺术为载体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思想”的提出做出了贡献,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思想”的宣传和探讨,则推动了全党的理解和接受。第五章主要考察延安报刊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延安时期,扩大政治宣传与加强论述建设的现实需要,报纸在传播中的强势地位,党对报纸宣传绩效的重视,使得延安报刊积极宣传延安整风,推动大生产运动,推进社会建设,普及无产阶级新闻学论述,推动思想形成和指导地位的最终确立,推动政权建设。准确的媒体性质与办报方针定位,密切联系群众的传播内容、风格与组织系统,议程设置的产品生产方式与显性方式与隐形路径并存的多元传播渠道,规避同质竞争的新闻生态环境优化对策,是延安报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第六章主要是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评价。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被广泛认同和信仰,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事业不断进展壮大,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基本框架初步建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常态化向运动式畸变的萌芽,以工农与知识分子的双向结合到单向度的知识分子工农化,把翻译、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主义论述等同教条主义的倾向,缺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学理浅析,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中所出现的缺陷与不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启迪我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取向为前提,要以协调有序的组织系统为保障,要以与各社会思潮对话交锋为动力,要以与民族文化良性互动为依托。关键词:延安时期论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党的领导群体论文知识分子论文报刊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11

    第一章 绪论11-22

    一、国内外探讨近况述评11-17

    二、探讨对象的界定和探讨作用17-20

    三、探讨的基本思路与策略20-21

    四、探讨的可能革新之处21-22

    第二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出22-53

    第一节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历史条件22-38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需求是现实依据22-24

    二、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教训是历史依据24-25

    三、抗日救亡是时代主题25-27

    四、高度整合的社会是组织基础27-32

    五、共产国际与联系在互动中改善是外部条件32-3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提出及基本内涵38-53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提出38-41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基本内涵41-48

    三、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探讨的一些认识48-53

    第三章 延安时期党的领导群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53-126

    第一节 延安时期党的领导群体概况53-63

    一、党的第一代领导群体的界定53-55

    二、党的第一代领导群体的形成55-57

    三、党的领导群体的特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资质的生成57-63

    第二节 党的领导群体与以干部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63-87

    一、学习运动与以干部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63-74

    二、整风运动与以干部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74-87

    第三节 党的领导群体与以农民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87-111

    一、党的领导群体对农民在革命中作用的认识88-89

    二、以农民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始语境浅析89-95

    三、以农民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95-111

    第四节 党的领导群体与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11-126

    一、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政治取向与革命作用的判定112-114

    二、党的领导群体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114-121

    三、引导知识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121-126

    第四章 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26-201

    第一节 整风前后以化大众到大众化的身份角色转换126-145

    一、延安知识分子概况127-130

    二、整风前化大众的潜在主体与启蒙者的身份角色130-135

    三、整风中大众化对象的身份角色135-137

    四、整风前后知识分子身份变迁与角色转换的原因浅析137-144

    五、身份角色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资质的生成144-145

    第二节 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运用145-171

    一、以出版机构为依托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145-153

    二、以各类学校为阵地宣讲马克思主义153-157

    三、以学术团体为平台探讨马克思主义157-162

    四、以文化艺术为载体传播马克思主义162-171

    第三节 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与普及171-185

    一、“中国化”命题的溯源172-175

    二、“中国化”命题性质以学术到政治的演进脉络175-179

    三、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学论述证与宣传普及179-185

    第四节 延安知识分子与思想的大众化185-201

    一、知识分子与“思想”概念的提出186-188

    二、知识分子与“思想”的探讨188-195

    三、知识分子与“思想”的学习和宣传195-201

    第五章 延安报刊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01-232

    第一节 延安时期报刊媒介概述201-207

    一、陕甘宁边区报刊概况201-202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报刊概况202-203

    三、报刊媒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缘起203-207

    第二节 延安报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207-216

    一、宣传延安整风207-208

    二、推动大生产运动208-209

    三、推进社会建设209-212

    四、普及无产阶级新闻学论述212-213

    五、推动思想的形成和指导地位的最终确立213-214

    六、推动政权建设214-216

    第三节 延安报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216-232

    一、准确的媒体性质与办报方针定位216-220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传播内容、风格与组织系统220-224

    三、独特高效的产品生产与传播224-229

    四、规避同质竞争的新闻生态环境优化对策229-232

    第六章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评价232-253

    第一节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成就232-239

    一、马克思主义被广泛认同和信仰232-235

    二、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235-236

    三、中国革命事业的进展壮大236-237

    四、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基本框架的初步建构237-239

    第二节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缺陷与不足239-245

    一、常态化向运动式畸变的萌芽240-241

    二、以工农与知识分子的双向结合到单向度的知识分子工农化241-243

    三、把翻译、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主义论述等同教条主义的倾向243-245

    四、缺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学理浅析245

    第三节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启迪245-253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取向为前提条件246-247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协调有序的组织系统为实施保障247-248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与各社会思潮对话交锋为进展动力248-250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以与民族文化良性互动为文化依托250-25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