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党建 >简论欧洲欧洲债务危机和中国金融对策

简论欧洲欧洲债务危机和中国金融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6830 浏览:231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肇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已经演变为一场席卷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并给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它的实质和特征是什么,产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政策有哪些影响和启示,尤其在欧洲债务危机下中国的金融政策应该有哪些对策,这是中国金融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区;地方政府债务;中国的金融对策
1007-5194(2012)05-0091-05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特征及对中国的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09年爆发以来经过了几年的演化,它在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和发展相当萧条的背景下愈演愈烈。2012年1月14日,标普发布了对除希腊以外的16个欧元区国家的最新信用评级,降低了9个国家的主权债务信用评级、同时将14个国家的评级展望调至负面。2012年2月22日,惠誉将希腊评级调降至最垃圾级C,这标志着欧洲债务危机正影响着世界。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特征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很多人把它解读为美国次贷危机的续篇,实际上,与2007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不同,欧洲债务危机呈现了这样几个特征:
1 主权债务压力成为欧元区一些国家的重要负担。美国的次贷危机主要表现为美国经济运行方式和美国金融管理的问题。而欧洲债务危机主要表现为欧元区国家的主权债务。这些年来,欧洲很多国家对主权债务一直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债务总规模并未出现有效缩减,且后期偿债压力越来越大。2012年下半年,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也将迎来偿债高峰期,其中意大利的偿债压力尤其突出,意大利全年的偿付本息总额达1675.65亿欧元。可以预计,从2012-2015年间,欧债问题国家的偿债压力不会得到明显好转,如意大利2015年的偿债金额仍高达137

4.86亿欧元。

2 欧元区财政的差异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欧洲债务危机面临特殊性。欧元区国家有着共同的银行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各国的财政政策是基本独立的,各国之间实际并不存在财政纪律的硬约束。欧洲债务危机源于欧元区的南北结构性差异,暴露了缺乏财政联盟有效约束和保障的货币联盟的内在不稳定性。欧元区内部国家发展状况明显不平衡,一些国家不断举债维持高福利水平,导致财政赤字失控,最终酿成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导致金融市场担心欧洲国家出现大面积主权债务违约,欧元汇率持续走低。
3 欧元区领导人对欧洲债务危机反应迅速并积极处置。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后,欧元区领导人非常警觉,他们害怕债务危机的“蝴蝶效应”而形成多米诺骨牌,于是反应迅速,采取了各种积极的拯救方案来危机。尽管拯救方案充满争议,但捍卫欧洲经济的共识最终战胜了分歧,使欧元区国家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达成协议。这场危机也使各国认识到,欧洲债务危机需要全球关怀,拯救欧洲经济不仅是欧洲的任务,也是世界的责任,一场消除危机的“对策”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
4 欧元区国家企业运作比较规范,贷款坏账少。欧元区国家企业发展比较成熟,企业体制比较规范,法律秩序比较健全,再加上欧洲人比较谨慎,企业贷款坏账很少。

(二)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冲击

1 中国对外出口和经济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首先,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深化必然降低世界市场的需求。从2010-2011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已从31%下降至20%左右,2012年上半年出口9543.8亿美元,仅增长9.2%。2012年上半年,欧盟作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已被美国所取代;其次,在投资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很多国家鼓励产业回归,201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也出现逐步下降趋势。商务部副部长王超透露,2012年1至6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近59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再次,从经济增长速度来讲,2012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为

7.8%,特别是二季度为6%,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多年来的一个低点。

2 欧洲债务危机带来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和震荡加剧。一是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被打破。2012年的上半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832亿美元,同比下降5%。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逆差出现203亿美元。这个结果为1998年以来首次,意味着过去10余年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地位在动摇;二是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平衡影响很大。欧洲债务危机造成国际资本向美元回流的倾向在增加,对中国资本流入放缓及流出增加,也使得对人民币的需求有所下降。据央行最新数据,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2012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外汇占款3026亿元,不到去年同期增量的15%;从2011年四季度至今年二季度,中国累计资本流出1828亿美元,月均流出203亿美元;三是对中国大宗商品的影响。欧洲债务危机给中国的大宗商品市场带来剧烈震荡,风险集聚,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四是带来了欧元金融资产的持有风险。
3 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对中国汇率政策产生长远影响。欧洲债务危机给中国金融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是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现在外汇储备达3万亿美元左右,任何国际储备货币的价值变动——尤其是巨幅贬值或升值都会直接“损害”中国的储备价值。二是欧洲债务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将产生重大影响。虽然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短期看,欧债危机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差距,对人民币汇改提供了一个机遇。但是欧洲债务危机对欧元的长期价值的不确定性上升,对其国际储备地位的不确定性也在上升。
4 造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加剧。地方政府债务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预算单位举借或合法担保以及在特定条件下需由政府偿还的内外债务。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出面为一些企业和大项目担保所带来的。在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表示,按照国际标准,负债占GDP比重达到90%以上,经济发展就比较危险。2011年,中国企业的负债占GDP比重已达107%。事实上,在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下,中国一些企业经营已陷入困境,地方政府为企业出面担保或提供变相担保向银行贷款融资,很多省市都达到上千亿的规模,它直接冲击着中国的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并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秩序。5 国内经济发展的信心将受到传染效应冲击。未来欧债危机虽然完全失控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排除出现阶段性的较大事件冲击,譬如个别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一些企业出现违约风险等等。类似事件的发生很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恐慌,再加上国内经济增速放慢,出口行业经营困难,国内金融市场的信心可能因此受到较大的冲击,从而引发市场较大的震荡。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层原因

1 失去诚信是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首要原因。一是部分投资公司失去诚信。如2001年时的希腊,其预算赤字和负债率都不符合当时的欧盟标准。而美国高盛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急于让希腊加入欧盟而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隐瞒了希腊的巨额债务;二是部分欧盟成员国为了在财政上“达标”加入欧元区,不讲诚信做检测账,为危机爆发埋下了安全隐患。三是欧盟早在1997年的阿姆斯特丹峰会上就制订了《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了年度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公共债务不许超过GDP60%的上限,要求各成员国严守财政纪律。如果严格执行这一标准的话,欧盟各国不会出现当前的尴尬局面,可惜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各国并没有很好的执行这一标准,目前欧盟27个成员国中已有24个成员国财政赤字状况超标,仅有爱沙尼亚、瑞典和卢森堡符合《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规定。这种不讲诚信的独自运作直接带来了相互的债务危机;四是纳税缺乏诚信。一些成员国内部偷税行为非常严重。如希腊政府每年因偷逃税行为带来的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以上。
2 欧元区的管理体制不完整。欧元区有统一的欧洲银行,却没有统一的欧洲财政部。欧元区国家使用着相同的货币,却有着不同的财政体制。“这些国家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内,它们社会金融的一些体制,已经不适用于当年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格局”。事实证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一方面是由于各个经济体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欧元区体制的弊端。这种没有统一财政部而“自由放任”的结果,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很多方面表现出混乱性。一些欧元区国家在财政纪律方面不负责任,在金融危机蔓延时还放松财政监控,导致债务飞速增加。
3 欧元区“生产性”产业萎缩。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实际上,这种“生产性”不仅是霸权国家盛衰的重要基础,也是一般国家经济繁荣与衰退的条件。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的原因,但其中重要的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随着全球“生产性”产业逐步向新兴经济体转移,欧元区在全球化中渐渐失去了市场,最终使得欧元区一些国家债务风险逐步积累并完全暴露出来。
4 欧元区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弊端。表现在:一是欧元区的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造成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欧元区17个国家中,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经济较为发达,而希腊、爱尔兰等国家经济则比较落后;二是欧元区国家体制存在很多问题。如希腊和意大利等国,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三是欧元区国家的经济结构也不平衡。德国的高级汽车、精密设备等附加值高的拳头产品闻名于世,行销全球,但希腊等国进入工业化的时间较短,对工业制品进口依赖度较大,其出口产品以农产品、资源性初级加工产品以及金属制品为主,缺少附加值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希腊债务危机暴露出欧元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5 欧元区国家高福利政策带来负债过重。高福利是欧元区国家引以为傲的经济特征和社会生活方式,但是它“从摇篮到坟墓”完善的社会保障给政府添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由于欧洲国家出生率大幅下降,人均寿命又不断提高,使高福利制度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欧元区国家的政府出于政治选举需要,不敢对经济和社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依旧维持高福利的社会保障,这就造成了财政上的入不敷出,多年来靠举债度日,必然带来债务危机的爆发。
6 国际投机者的实用性心态和利益集团的逐利行为助推着欧洲债务危机。很多国际投资者不是关注欧洲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欧元的信誉,而是以投机者的实用心态,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在金融市场和社会信贷中采取一些不规范的手段来从中获取利益。再加上一些金融业员工及金融机构高管薪酬过高和无节制发放奖金,一些金融投资公司的逐利行为,使得金融市场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欧元区国家金融秩序、对冲基金的管理和金融投机行为等问题非常突出。
7 新兴国家经济的崛起与欧洲各国改革的滞后。这些年来世界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迅速,使全球大量就业岗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转移到金砖国家,导致欧洲发达国家中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渐渐丧失了经济发展动力,就业缺乏,经济增长停滞。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改革滞后,又不愿意降低社会福利,于是通过大举借债,以赤字为代价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这种情况则难以为继,最终爆发欧洲债务危机。

(二)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三点启示

1 国家经济的发展不能过度依赖房地产和金融等具有泡沫性质产业,要走实体化的道路。爱尔兰采取以低税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办法,经济自1995年开始高速增长,被欧盟树为可与东亚经济体相媲美的模范,被誉为“凯尔特虎”。但爱尔兰在热钱大量涌入的时候,其金融监管部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在盲目乐观的情绪渲染下,其金融怎么写作管理部门对金融违规和财务丑闻视而不见,这样当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危机从大洋彼岸传来时,爱尔兰陡然发现自己的金融系统已经千疮百孔;西班牙偏重于房地产业。西班牙外资投资房地产费用占GDP的总额比例达到相当比例,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外国投资的大量流出,最后引发了国家债务危机。葡萄牙情况更糟,两种病症兼而有之。因此,必须坚持金融怎么写作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2 政府应有宏观调控能力,对财政税收的掌控能力不能太弱。财政问题不仅事关一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也事关一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乃至主权的独立性。当前的欧洲债务危机促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国家因财政恶化不得不忍受失去经济政策独立性所带来的痛苦。希腊、西班牙乃至意大利等国财政出现严重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欧元区国家中经济竞争力相对较弱,公共开支和福利制度没有节制,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对财政税收的掌控能力明显较弱。因此,这就启发我们,只有通过不断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有效地推进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才能确保经济健康较快和可持续发展。
3 国家应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确立科学发展方式。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要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复苏,不但要通过政府的刺激政策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恢复供需平衡,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积极地调整和改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确立科学的发展方式。

三、欧洲债务危机背景下中国的金融对策

1 加快完善贸易管理制度和金融政策。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更加黯淡,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欧元区政府可能会把重点转移至对外贸易领域。中国作为欧元区最重要的净出口国,无疑会成为欧元区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因此,要加快完善贸易管理制度和金融政策,为保证进出口稳定增长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要完善和调整进出口企业税收政策,鼓励东部和沿海企业内迁,采取更多措施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欧洲发展;进一步放松对外汇的管制和灵活结汇制度,使得民间企业和个人有较大的外汇处置权,从而为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等。只有在贸易管理制度和金融政策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才能防止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出口萎缩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
2 积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货币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主要代表,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综合国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人民币“走出去”正在成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我们应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投资货币,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要统筹做好金融开放、资本市场建设、金融外交、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外汇改革等相关配套工作;坚持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进而发展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加大人民币宏观调控,加大人民币管理和监测,包括扩大存款利率上限及贷款利率下限,扩大人民币浮动区间,推动离岸市场发展与国内金融改革等。
3 中国要积极地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缺乏掌握定价权的金融市场必然导致国家经济资源受制于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所当然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但事实上,国际经济金融秩序是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我们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当前,要在金融对等开放、金融监管要求、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等涉及中国切身利益的规则制定方面,面对重订国际规则的难得机遇,及时提出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利益诉求,积极参与国际新规则的制订,拓展国际生存空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实力与美国和欧洲还有一定的差距,中国不仅需要稳定且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也更加需要战略上的依托和制衡。因此,我们应该在帮助欧元区度过危机的同时,开出合理并且符合中国发展利益的条件。要求欧洲向中国开放直接的投资市场和开放高科技出口;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对中国的各种保护主义和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以及助推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等。正如温家宝所说,我们绝不能低估这场危机的严重性、复杂性。要全面战胜危机,积极参与双赢多赢的国际合作。
4 国际储备结构多元化。国际储备多元化,是指各国的外汇储备从原来单一的美元储备改变为包括多种货币构成的外汇储备结构。调整国际储备结构是一国金融政策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要改变国际储备结构单一化的局面。长期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绝大部分为美元,而欧元、日元等币种持有量偏少,这便使得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不足,直接影响着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因此,我们要逐步改善外汇储备结构。此次欧洲债务危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借欧元处于相对低位的时候将中国外汇储备中的部分美元资产置换为欧元资产,同时增持部分黄金资产,使中国的国际储备结构多元化。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中国减少对美元的过分依赖,从而减轻维持美元汇率稳定的义务和压力,避免或减轻在单一储备体制下货币发行国操纵或控制储备货币的供应所形成的霸权主义;另一方面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在国际储备多元化的情况下,各国可以根据外汇市场变化,适当调整其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以防范或减轻外汇风险和损失。
5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重要的金融手段。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德国解决危机的基本思路曾经是坚持紧缩财政,但由此陷入了经济下滑、银行坏账、政府支出、财政恶化的恶性循环。后来德国转变政策,财政松动并提出欧洲版的“马歇尔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好转。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提出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长期国债和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扩大内需。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微型企业的创建;调整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保障城镇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应用税收等手段,鼓励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口;四是扩大内需。按照《2012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的要求,把着力点放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方面。
6 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尽量减少地方政府债务。债务危机具有传导性,由于企业之间很多是互保、联保以控制风险,当整体经济出现问题,这种互保、联保就将扩大危机面,一旦银行抽逃资金,债务危机的风险将会波及为其担保的地方政府。因此,我们一定要全面审视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一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规避债务危机的规模,减少财政偿还风险;二是商业银行要建立独立运行模式。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严密的内控制度,使商业银行摆脱行政干预的影响;三是银监会应切实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项目的业务管理和风险警示;四是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五是拓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渠道,使地方政府有与本地经济发展相称的财政收入。
7 积极进行金融体制改革。面对欧洲债务危机,中国必须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必须坚持金融体制和金融的改革,构建起现代金融制度。一是科学合理设计金融体系。科学定位政策银行、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的职能;二是科学合理地设计信贷产品;三是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做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理;四是进行营销和产品创新,形成金融机构的真正融合;五是尽快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相关法律法规,制止和消除不正当竞争;六是加快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实时实地操作和监控;七是加强内外监管,进一步完善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建立应急管理和危机处置的操作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责任编辑:王骏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