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多媒体教学 >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11604 浏览:539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政府的这种执政理念体现了对老百姓的关爱、对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的关心;关注老百姓生活质量等问题,民生状态的新闻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民生新闻中,大量关乎民生内容的呈现,最直接地实现了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同时,由于大量本土化信息的传递真正做到了“以受众为中心”,媒体的公信力在此得到加强,观众在有限的时间范围获得超值的信息满足,从内容上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民生新闻注重用老百姓的话语说老百姓的事,无论是困境还是纠纷,是欢笑还是泪水,是批评还是赞誉,百姓话语都具有最直接的说服力。 
关键词:民生新闻;渊源;为何热;三贴近

一、民生新闻及民生新闻的渊源

关于民生新闻,首先要了解的是两个基本问题:何为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渊源。何为“民生”?孟子曾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他认为民为最大。《管子?霸业》云:“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其“人”亦指民。我国出现“民生”一词是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生”,指的是老百姓的生计。而现在的民生一词的意义更为广泛,则包括到了我们的生活、生存、生计、生命等。“民生”一词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民权三者相互倚重,老百姓在满足了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精神追求给他们所带来的满足感。因此,普通市民开始争取自身的权利。争取话语权是他们维护权利的一种形式,民众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因此出现了一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形式,也就是民生新闻。
何为“民生新闻”?总结现在流行的几种主要观点,我认为民生新闻主要是指:以群众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为基础采制而来,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的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老百姓的生命、生活、生计为主要内容,在选取角度上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新闻。民生新闻的渊源应该追溯到报纸,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大众化报业时期。当报业从充当政党宣传、党派论战的角色中退隐而成为盈利工具时,对民众日常生活的集中报道也成为了历史必然选择,尤其在大众报业进入普利策、赫斯特的“新闻”时代,猎奇与煽情新闻手法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是业界认为真正使民生新闻火热起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的并不是报纸,而是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出现是在电视民生新闻出现之后。历史跨入21世纪,中国观众不再满意主持人不管表扬还是批评都是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也不在满足因为媒体伸张了正义而获得的瞬间快感。他们用自己的辛勤的双手创造了五彩缤纷的生活,他们渴望媒体像尊重“历史的创造者”一样尊重他们、倾听他们、表现他们。这是他们日渐苏醒的意识,也是他们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审美诉求。于是乎,一种名叫“民生新闻”的新闻形态就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在“要么表扬,要么批评”的二元对立的尴尬境地中另辟的途径,是向大众传媒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本质的理论回归。业界普遍认为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创了大时段民生新闻的先河。《南京零距离》开创的“民生新闻”节目创下的高收视率,随后引起了一股开办民生新闻节目的热潮。 

二、民生新闻为何热的原因分析

一件事物存在必有它所存在的合理性,同样一件事物能够迅速流行起来必定有它的独到之处。民生新闻之所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创下高收视率,必定有它的原因。我们从民生新闻节目受众定位上来看,民生新闻确立了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即更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参与节目的受众。因为只有作为事件本身的当事人讲话才最具权威,最有说服力。

(一)空间上的接近,即地域性

时间上的接近,即时效性。和心理上的接近性。主持人或记者在演播室或现场以聊天或谈话的方式向老百姓论说周围身边发生的事,以平易近人的语调将新闻说出来。所以这就要求主持人不再是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应该是和蔼可亲的让观众能够产生亲切感的形象。
民生新闻存在的好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一、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二、具有监督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于人的需要做出了精辟的阐述,他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4〕生理需要,这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保障等。这些需要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顺序发展而成的。民生新闻也就是围绕人的几个需要为出发点的,所以“三贴近”原则的出现确立了民生新闻的基本出发点。“三贴近”就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曾指出:“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告诉我们:新闻的本源是生活,而新闻是对生活的反映,人是生活的主体,那么新闻也是围绕人的社会生活而开展。

三、民生新闻应如何发展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明的提升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理念。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关系,新闻尊重并反映人的本质特征,特别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进展中,两者密切关联的,相互影响。新闻尊重人的本质,将媒体与百姓的关系置于新时代新闻改革的突出地位,使两者关系朝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哪些问题是普遍的存在于老百姓的生活当中的呢?民生新闻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应该关注的重点是什么?
一个有责任感的媒体,要尊重和满足受众,但不能一味的迎合,而应该更多地考虑怎样满足受众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那么怎样才能把民生新闻从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到一个高度呢?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正确的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生命线。我们的报道必须绝对的尊重客观事实,不能为了某种需要而给客观事物附加一些东西。客观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在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事实再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其次民生新闻是关注老百姓的新闻,民生新闻主要是本着“重大事件、本土落地、体现百姓视角”,总的说来是体现“平民视角”。平民视角应该包涵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选题层面的,二是操作层面的。记者和编辑应该尽量的从普通百姓的生活、生存角度去发现和提炼选题,包括关乎百姓生活的微观领域的变化和动向、宏观政策在百姓生活当中的运用及重大事件在百姓中的反响等等;对来自操作层面的平民视角要求在文章中应该如实反映百姓生活的状况、质量、环境、要求与呼声等因素。平民视角不是一味地等同一些“小市民”的眼光,而是以平民化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所谓记者的“平民视角”,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抛弃职业优势所带来的优越感,改变那种高高在上和低头看世界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周围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生产,并且不断和他们平等交流的视角,换句话说就是“多替老百姓说话、思考、办事”。它是新闻向下的过程。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