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雕塑 >探究新世纪以童牛奖为视角论新世纪中国儿童电影困境和进展查抄袭率

探究新世纪以童牛奖为视角论新世纪中国儿童电影困境和进展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7329 浏览:1738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童牛奖作为中国电影四大奖之一,在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从童牛奖中可以看到中国儿童电影在制作发行、故事类型、剧本原创与改编、读者接受等方面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些变化是影响和制约中国儿童电影发展的剧本创作、发行体制和接受反应等若干瓶颈问题的外在表现,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童牛奖;儿童电影;困境与发展
1995年,作为中国生产儿童电影的龙头老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被撤并入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使得中国儿童电影第一次尝到了被边缘化的苦涩滋味。10年后,依据2005年3月颁布的《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中国电影童牛奖被并入中国电影华表奖。这一事件虽早有先兆,但仍然让中国儿童电影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那么,中国儿童电影的过去和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它的未来又将有何走向呢?从童牛奖入手去分析中国儿童电影的这些相关问题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中国电影童牛奖自1985年至2004年已评选了12届,若加上并奖后的4届华表奖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则童牛奖至今已持续了26年。通过分析这些获奖儿童电影以及将进入新世纪后的童牛奖获奖作品与往届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儿童电影在新世纪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其审美特征、现实困境与未来发展都清晰可见。
童牛奖综述评析
中国电影童牛奖每两年评奖一次,至2001年改为每年一次,2005年并入华表奖并单列奖项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后,又改为两年评奖一次。由于优秀故事片奖最具代表性,因此我们便将研究对象设定于此。

(一)获奖情况、发行单位分析综述

童牛奖从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共评出优秀故事片奖36部,除第六届为2部、第十二届为4部外,其余均为每届三部。2005年并奖后,华表奖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至今也评出了四届,共13部获奖作品。2000年前的八届童牛奖优秀故事片奖共有23部获奖作品,2001年至今的童牛奖优秀故事片奖共有26部获奖作品,合计49部。在49部获奖作品中,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16部、上海电影制片厂7部、中国电影集团公司6部(其中合拍片5部)、北京电影制片厂3部(其中合拍片1部)、长春电影制片厂2部(其中合拍片1部)、福建电影制片厂2部、其他电影制作单位16部。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首先,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在儿童电影制作与生产上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其并入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开始,其生产规模就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其次,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取代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地位,在新世纪后的童牛奖中斩获颇丰,已俨然成为中国儿童电影的新任龙头。再次,上影、北影等制片厂依然保持强势,其他电影制片厂百花齐放。尤其是在近几届童牛奖中,天津、、深圳等电影制片厂

源于:查抄袭率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和一些影视文化制作公司可谓风光无限。

(二)故事片类型分析综述

纵观童牛奖,可以发现获得优秀故事片奖的49部电影的故事类型是较为单一的。新世纪前的八届中除第四届的《霹雳贝贝》和《大气层消失》与第八届的《疯狂的兔子》属于科幻类外,其余均属于现实剧情类。在新世纪后的几届获奖作品中,除第十二届的《危险智能》和《寒号鸟》分别属于科幻类和音乐类外,其余也都是剧情类。可见,儿童电影故事类型的单一性并没有在新世纪发生大的变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国外,幻想类题材与现实题材的儿童电影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的,甚至幻想类的电影还要占据一定的优势,可以说,国外儿童电影的优势很有可能就在其无穷的想象力中。
儿童思维毕竟不同于成人,他们与现实生活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的,很多事情难以用完整的理性去思考,过多的现实剧情可能会给儿童带来过度教育,反而不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童牛奖作为政府奖,是带有一定的导向性的,如果剧情类的作品过多,一方面会对后来的电影制作者带来影响,另一方面还会使类型过于单一的中国儿童电影失去先天就具有“第四度空间”①思维,即幻想力的儿童的欢心。因此,作为童牛奖接班者的华表奖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应该在这个方面多下工夫,应该增加儿童电影故事类型的丰富性。

(三)剧本原创与改编综述

儿童电影剧本是原创或者改编,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在前八届童牛奖中,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剧本有《少年彭德怀》《霹雳贝贝》《三毛从军记》《草房子》和《疯狂的兔子》共5部,其余均为原创剧本共18部,比例为0.28∶1。而在新世纪后的童牛奖中,由文学作品或音乐剧等形式改编的剧本有《危险智能》《寒号鸟》《没有音乐照样跳舞》《我要做好孩子》《90后的天堂》《男生贾里新传》《孩子那些事儿》共7部,其余为原创剧本共19部,比例为0.37∶1。
从上面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儿童电影在剧本的选择上仍然以原创为主,但由其他形式改编得来的剧本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当然,剧本的原创性依旧是我们坚持的方向,而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优秀剧本也同样势在必行。就拿文学作品改编而言,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近半个世纪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已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那么,面对这么多的优秀资源,不充分进行利用就将是一种浪费。由张之路作品改编的《霹雳贝贝》、根据曹文轩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草房子》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因此,从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挑选适合的文本将其改编为电影,应该是中国儿童电影选择剧本的一种长效模式。

(四)接受情况综述

接受情况是指儿童电影在适龄人群中的接收反映情况,我们曾做出了一份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儿童电影的读者调查问卷,这个问卷共涉及自1976~2004年的儿童电影共293部、儿童动画电影199部和12部儿童科幻电影。同时,还设计了若干问题供受访者回答。这份问卷共发往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每省均为200份,最后,除贵州外,其余省份的问卷均按时按要求返回。问卷经过统计整理后,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忧心忡忡的问题,那就是全国各地的儿童(小学和初中)对儿童电影的接受情况不容乐观,在西藏、甘肃等省份的很多儿童观看儿童电影的数量竟然为零。尽管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的一些大城市中,这个情况略好,但仍然不尽如人意。令人意外的是,童牛奖尤其是近几届童牛奖获奖影片的接受情况反而要好得多。究其原因,应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童牛奖作为儿童电影的政府最高奖,对地方选择观看具有导向性。二是2004年7月8日,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少年儿童电影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了100部优秀电影,其中少年儿童题材电影44部,而在这44部中有30部是童牛奖的获奖影片,这样的推荐力度自然会使童牛奖获奖影片在传播中占据天时。儿童电影的困境与发展
上文对童牛奖尤其是近几届的童牛奖进行了综述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仅仅只是中国儿童电影通过一个奖项所反映出来的表面问题,实际上,中国儿童电影存在的困境和导致这些困境的深层原因才是亟待解决和探究的。

(一)剧本创作

剧本是一部电影的生命线,而童牛奖获奖影片的剧本在故事类型上是十分单一的,究其根源就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分裂——成人创作、儿童接受”②。正如著名儿童文学家刘厚明说的那样:儿童文学与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它有些作品可以没有什么思想意义,光是幽默——益智与添趣③。因此,儿童电影的剧本并不一定非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说教题材,多一些幻想、多一些趣味会更受孩子们欢迎的。试想一下,成人制作拍摄出来的儿童电影如果得不到儿童的观赏,或观赏后逆反不接受,那么,再好的教育动机也会落空的。
同时,儿童电影剧本的来源仍有待开掘。比如在1996年由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等组织联合举办的“96全国儿童电影、电视、动画剧本征集评奖”活动中,共征集到1 000多部集剧本,其中电影剧本178部,像在后来的童牛奖上斩获大奖的《驴嘎上电视》《我也有爸爸》等就是这次征集活动的成果。除此之外,把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剧本也是一条值得去继续探索的路子。

(二)发行体制

发行也一直是中国儿童电影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拿童牛奖的几十部获奖影片来说,能与儿童观众见面的寥寥无几。其原因在于:一是中国儿童电影的发行量本就不大,再从中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公映是有困难的。二是中国儿童电影的拷贝发行都是依靠政府的政策性保护来进行的,所以长期下来中国儿童电影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同国外同类电影相比竞争力薄弱。三是儿童电影的经济效益低,与国内外“大片”的高效益诱惑相比,大多数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选择是可想而知的。
尽管国家已经加大了对儿童电影的资金投入,电影局设立的少年儿童电影创作专项资金每年都在1 500万左右,但对于中国儿童电影来说依然是不够的。1 500万可以拍十几部儿童电影,但这只是拍一部“大片”所需资金的几分之一。这样悬殊的差距,让我们看到中国儿童电影在制作发行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仅靠国家的拨款还不足以使中国儿童电影得到长足发展。另外,我们可以将优秀儿童电影推向国际,面向国外放行。如由曹文轩儿童小说《草房子》改编的同名电影就将海外发行权转让给了法国公司Gébéka Films 和日本公司Herald Film Company ,得到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用海外市场的高效益来反哺国内儿童电影市场,这不失为中国儿童电影发行的好办法。

(三)接受反应

相对于剧本创作和发行体制而言,其应属于儿童电影流通的最后一个环节了。上面我们提到过,已经制作出来的儿童电影,绝大部分都无缘和小观众们见面,只是在某个地区或是学校进行了小范围的点映和放映,能够进行全国放映的很少。在这个困境中,一部分阻力来自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另一部分阻力则是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学校给学生进行儿童电影包场,一方面是费用问题会带来乱收费等不良社会舆论压力,另一方面学校又担心学生在观看电影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所以,学校自然不愿意承担风险,而家长也主要是从收费和安全方面考虑反对学校包场看电影。对儿童而言,接受儿童电影的渠道单一和不畅是最突出的问题。其实,我们已经开发了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等场所放映儿童电影,同时,儿童电影放映进校园、电视电影等手段的运用也会扩大儿童观看电影的数量和覆盖面,只是这个工作还需要加大力度。
当然,中国儿童电影的困境绝不仅仅是以上三点,比如说中国惟一的独立的儿童电影奖——童牛奖被撤并、中国儿童电影的文化含量普遍不高、儿童电影剧本创作队伍不够壮大等,都是摆在中国儿童电影人面前的必须竭尽全力才能翻越的高山。但是,中国儿童电影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尽管中国儿童电影从一开始就走着一条“光荣的荆棘路”,而且今后的路依然不会平坦,但我们相信“二十一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也是中国儿童电影腾飞的世纪。
注释:
① 唐池子:《第四度空间的细节》,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② 小鸥:《从儿童电影剧本征集看儿童电影现状

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udooo.com

》,《电影艺术》,1997年第2期。
③ 刘厚明:《导思·染情·益智·添趣——试谈儿童文学的功能》,《文艺研究》,1981年第4期。
[作者简介] 王家勇(1981— ),男,辽宁大连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儿童文学、儿童电影。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