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大学德育 >识字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对策

识字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4-17 点赞:26144 浏览:1193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有意识地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拓宽识字的空间,丰富识字的途径,教给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巩固识字效果。

一、遵循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我们理解任何东西,都不是用空白的头脑去被动地接受,而是用活动的意识去积极地参与,去创造性地思考。”如何变枯燥的识字教学为充满趣味的识字游戏,使识字教学与理解词语、认识事物融为一体呢?我们可以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学生喜爱的方式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udooo.com

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

1.加一加

即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例如:教学“晴”字时,“青”加上“日”就是晴朗的“晴”;学习“园”时,对学生说,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园”、“元”的用法。

2.减一减

即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比如“占”就是生字“站”去掉“立”字变成的;“裤”去掉“衤”旁就变成了“库”;“遍”去掉“辶”就成了“扁”;“折”就是“拆”去掉一点变成的。

3.换一换

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替换掉偏旁变成新的生字。如教学“摘”字,把“滴”的“氵”换成“扌”,就变成了“摘”。

二、走进生活,广开学生识字渠道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

1.校园环境中识字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从中寻找熟悉的字;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在班级的板报上专设“汉字百花园”专栏等。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识字热情。

2.家庭环境中识字

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如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结合起来。看电视、看书报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来,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

3.社会生活中识字

学生平时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也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大量的汉字。如,学生平时跟随父母上街游玩时,街道两旁的建筑物标牌、街道名称、商店招牌、户外广告、公交车站牌等也包含着大量的汉字,让学生在游玩的同时在不经意间认一认这些汉字,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张扬个性,挖掘学生识字的潜能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的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折”字时,有的学生用“拆”字去掉一点就变成了“折”;有的学生用“斤”加上“扌”就变成了“折”。出现这种情况,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认写分开,引导学生随文识字

随课文分散识字的主要优点是:(1)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有利于识字和阅读、作文的有机结合,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2)生字反复巩固的机会多,刚学过的生字词,就在课文中及时重现,便于儿童理解和记忆;(3)生字随课文分散出现,每节课识字量不多,难点分散,学生容易掌握。
因此,在多认少写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做到以下几点:(1)重在认读,不求甚解。对要求会认的字,只要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即可,不必抄写,更不必听写和释义。(2)培养兴趣,顺其自然。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孩子喜闻乐见、能主动参与、积极投入的方式方法诱导识字兴趣,让识字与生活、游戏挂钩,让孩子在顺其自然、轻松愉快中识字。(3)分层教学,允许遗忘。会认的字,不要求能写,也不要求一次性记住,允许遗忘。因为这些字在阅读中反复出现,见多了,用多了,将来自然而然就能认、能写了。多认少写,认写分开。使低年级孩子尽早、尽可能多地认字,尽早进入用汉字进行阅读的阶段。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提高孩子的识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让枯燥的识字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
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李冰〕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