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大学德育 >简析分层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对策查抄袭率

简析分层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对策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2-12 点赞:12081 浏览:4761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代的“因材施教”与今天我们称之为“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分层教学更注重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不在乎

怎样写论文www.udooo.com

最后的具体成绩,只求能够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所提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具体小学教学实践中展开分层教学。

一、学生辅导层次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文本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节课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但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而且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规则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需要教师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讲述带括号与不带括号的区别,经过课堂练习之后也能够扎实掌握;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要掌握这些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需要老师所付出的精力和所花费的课堂时间则是很多很多。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具体学情实际,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那么只会唱独角戏,得不到任何明显的课堂效果。这里就涉及分层教学的学生层次划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让好成绩学生和成绩薄弱学生同桌的原因。在教师无法顾及时,就请“助教”帮助辅导和检查后进生的作业。

二、教学环节层次化

众所周知,一堂小学数学课是由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的,有课堂导入、新知教授、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要成功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全部进行分层,有练习分层与作业分层,还有评价标准分层等。如在进行“圆的周长与面积”这一章节的知识讲授中,笔者就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提出能够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要求;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求能够理解园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会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这一程度;而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主要的计算公式。有了这样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能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分层教学,并将理论落到实处。

三、数学练习层次化

练习是对课堂新授内容的一个有效延伸与巩固,为了使得分层教学有效落实,教师必须在练习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如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中,可以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明晰不同的计算顺序,并计算准确,再就是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能够充当啄木鸟的角色判断并改正而已,即使是这样,对于他们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就需要做到能够列出综合算式,准确进行计算,还能进行完美作答;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要求就要更高一些,不但要做到以上几点,还要能够针对同样的题目进行不同方法与方式的解答,能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四、教学提问层次化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为他们设计陈述性和程序性问题,引导他们回忆、理解和感知,重点消化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对中等以上层次学生的提问,主要设计有助于策略性学习的问题,在新授课探求新知前,教师要常设计这样的问题。数学问题的提出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组内交流,对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也可请教组内其他同学,这样可以使学生表达不同的解决方式,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对他们加强指导,可以有意给他铺垫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思考、解决问题;当学生单独学习或小组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个别或小组自学的时间,有意识地到学生中间了解情况,从旁协助;当学生做作业有困难时,教师不要直接告知如何去解这道题,而是通过一些铺垫引路,帮助其独立完成。

五、课后作业层次化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意识到分层教学的意义,也从某种程度上进行努力实践,尤其是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但仅着眼于作业量的多少,或者说作业题目的区别与分层。笔者想要强调的是,教师在给学生进行作业分层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以上一些因素,更要积极地践行必做题与选做题的布置,必做题是对知识的巩固与吸收,选做题则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所学的内容。

六、学生评价层次化

将学习能力不同、基础知识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是不科学,也是不公平的,最佳的评价方法是分组评价。将班上学习能力接近的学生按4~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月评选一次,并实施奖励促进。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同等获胜和得到奖品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也会落后,更加激起他们学习的斗志。(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 林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