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理论 >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恽逸群

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恽逸群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12999 浏览:5690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恽逸群,1905年1月生,江苏常州人,原名钥勋,中国文化、新闻界的杰出战士;1921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因家贫辍学;1926年7月加入中国;1932年投身新闻界,先后在上海《立报》、香港《生活日报》、上海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udooo.com

《导报》、《译报》任编辑、总编辑等,并参与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建国后任上海《解放日报》社长、总编辑兼华东局长;1955年因“潘扬事件”被捕入狱,备受迫害折磨,1978年12月逝世,终年73岁;1980年获平反昭雪,1982年恢复党籍和名誉。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恽逸群一生遵循的做人做事原则,也是他一贯的作风。本文从几个侧面充分展现了恽逸群英勇无畏与实事求是的高尚品格。
命运多舛,一生三次入狱
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在全国捕杀员。恽逸群因叛徒告密被捕,押送南京,生命垂危,虽备受酷刑,坚不招供,幸赖国民党内稍有地位的亲戚搭救,才得保释出狱。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入狱。出狱后,亲友们苦苦劝他;性命要紧,你不要再干的事了!他却坚决回答,“我不怕死,怕死的不当!”他继续英勇地担任县委书记,发动农民抗租斗争,把农动的火焰从常州烧到周围各县。同时他变卖家产,创办“逸仙中学”,作为培养党员的基地。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恽逸群奉周恩来之命赴日军占领下的上海从事地下工作,随即在潘汉年领导下打入日本特务机关“岩井公馆”,主持几张汉奸报刊。他用“曲笔”宣传抗日言论,教育沦陷区人民消除对抗日战争的悲观思想,鼓舞人们对抗日战争的信心,同时向提供重要情报。他的活动引起日本特务的注意,1944年恽被逮捕入狱,受严刑拷打,遍体鳞伤,仍坚贞不屈。日特找不到证据,半年后将其释放,这是他第二次当囚犯。
天有不测风云,1955年,潘汉年和扬帆蒙冤被捕,恽逸群受牵连入狱。经过一年半的侦讯,查明恽逸群与所谓的“潘扬事件”无关,但他仍被无辜羁押九年,这是他第三次入狱。1964年恽逸群被释放,但仍被押送到苏北阜宁,在阜宁中学图书馆监督劳动。
舆论喉舌,新闻战线的一名尖兵
1935年11月23日,国民党当局秘密逮捕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史良七位救国会领导人,恽逸群得知消息后,以巧妙的曲笔和标题当晚就写成消息,第二天见报后立即轰动全上海、全中国。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人心惶惶,时局朦胧。他对国内国外形势深入分析后,在他为《立报》撰写的评论中毅然提出论断:西安事变有和平解决的可能,中国决不会成为“西班牙第二!”几天后这一预见得到证实。从此,《立报》评论被认为是舆论界权威而受到国内外报刊重视,驻上海的塔斯社奉命逐日把《立报》的评论用电报拍回莫斯科。
对如何取得抗战胜利,许多人为节节败退的局面而失望。恽逸群在《立报》的评论中对必须坚持持久战,采取游击战术,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鲜明见解和精辟论述,鼓舞了军队和民众的抗战信心。
武汉失守后,汪精卫发表鼓吹投降妥协言论,恽逸群立即在上海《导报》发表《异哉汪精卫之言》一文,揭露汪精卫的汉奸嘴脸。这是全国第一篇声讨汉奸汪精卫的檄文,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国内外舆论的高度评价。日伪特务又将他列入黑名单前列,奉命对他绑架。但他一身凛然正气,视死如归,始终坚守岗位。
1939年6月,根据党的指示,恽逸群转移到了香港,主持国际新闻社香港分社工作,并编辑《二十世纪》杂志。在此,他撰写了许多文章,把的主张和抗日根据地斗争情况及时传播到世界各地。当时,国内许派成员和进步人士因避迫害而云集香港。他根据党的指示,积极开展统战工作。1941年5月,他和茅盾、邹韬奋、范长江、金仲华等九人联合发表《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痛斥投降妥协派的阴谋和对进步文化人士的迫害。
不畏权势,奋起反对个人崇拜
恽逸群同志生前有篇政论文《平凡的道理—略谈个人崇拜》。这是“”时期中国第一篇反对个人崇拜的战斗檄文。这篇文章开宗明义地写道,凡是把国家最高领导人神化的,必定有奸人弄权,篡夺权力。恽逸群指出:“这是古今中外绝无例外的普遍规律”。恽逸群对林彪和“”一手制造的个人崇拜、个人迷信给国家造成的巨大祸害,十分忧虑和担心。
要知道,恽逸群是在身处逆境中的1973年8月写这篇文章的。当时,虽然林彪已经垮台,但是林彪余毒和“”的极“左”思潮十分猖獗。此时,被发配于苏北海隅阜宁县中学的恽逸群,在一所阴暗潮湿的楼梯间内,借着微弱的烛光,支撑着羸弱的病躯,冒着极端生命危险,写下了这一掷地有声、被后人赞誉为“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和极大的历史意义与文献价值”的作品。
显然,凭着当时整个国家的局势和恽逸群所身处的环境,这篇文章写好后是无法发表的。它最先刊登在1980年初的南京师范学院《文教资料简报》上。其时,恽逸群同志去世已一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召开不久,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潮流还刚刚兴起。其后,上海解放日报《报刊文摘》、上海《社会科学》、北京《读书》等报刊相继刊载,激起了海内外读者的强烈反响。1986年,由胡乔木题签、江苏省社科院编选、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恽逸群文集》,把这篇文章和另几篇恽逸群在中写的政论、史论文章,一同收进了作者的文集中。恽逸群反对把党的领袖神化、大搞个人崇拜和迷信,是经过长期深思熟虑的,是他敢于不畏权势、坚持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生动见证。
校勘《辞海》,还历史本来面目
1976年,决定由上海负责编辑出版《辞海》(修订本),先出分册,征求意见。1978年初春,恽逸群到了上海。其时,他的老部下、原解放日报总编辑王维正负责上海市出版局的工作,顺便将历史分册“古代史部分”交恽逸群,请他多提意见。
恽逸群于是埋头书案,为校勘《辞海》而紧张地工作。但是,《辞海》修订本因受“”和批林批孔的影响,很多条目释义体现出绝对化、片面性的思想,甚至违反历史事实,任意歪曲篡改。为了纠正《辞海》的严重错误,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恽逸群花了足足两个月时间,对《辞海》古代史分册中近三百条辞目,其中涉及到的古部落、古国、朝代、阶级、阶层、一般制度、官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写出修改意见约三万字,逐一进行了修改。恽逸群说,“传统解释中有一部分是只讲些表面现象,不顾本质的,有的是故意掩盖本质的。”如对《历史人物》部分的“孔丘”条目,他提出把原有释义“坚持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立场,妄图维护和挽救奴隶制度”和“鼓吹反动教育思想”的文字删去。关于“少正卯”条目,“”称是“法家先驱”,其“坚持革新”、具有“革命思想”。恽逸群指出:这种说法岂非儿戏?这是“改古以为今用”的典型。如果是编戏写剧本是可以随意塑造形象的,但不能适用于历史,因为历史上有没有少正卯其人,一直是个疑问。再如“秦始皇”条目,过去在“”只提秦始皇统一的功劳,恽逸群则补充道:秦始皇为维持其统治,对人民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还每年征用民工七十万人,为其修造坟墓达三十年,弄得人民怨声载道,揭竿起义,二世而亡……王维收到恽逸群的修改稿后,十分高兴,当即将其转交上海辞书出版社审定。
在时任《辞海》编辑部主编夏征农的支持下,上海辞书出版社在出版审定新版《辞海》时,绝大部分采用了恽逸群提出的修正意见,纠正了《辞海》的严重错误,把被“”颠倒的历史重新恢复了原貌。值得一提的是,恽逸群这一关于《辞海》修正稿约三万字的修改意见的亲笔原件,至今仍珍藏在上海辞书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