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大众传媒 >网络新闻标题特点

网络新闻标题特点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7271 浏览:3054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有效信息的集合,网络新闻标题的“第一印象”具有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战略导向意义。本文围绕网络新闻标题的个性特色、语言特色、制作技巧及原则等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和风格特色。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个性特色;语言特色;制作技巧及原则
新闻标题是高度概括新闻内容、提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的简短文字。海量的网络新闻信息只能简明扼要地甚至是纯粹列表式地把新闻标题呈现在主页面或者二级页面上,使之具有对新闻内容的指示作用。网络新闻标题远比传统媒体更为简洁、传神、耐人寻味。网络新闻标题要想吸引网民的眼球,就要给网民留下瞬间的、强烈的、深刻的第一印象,其制作应比传统媒体的新闻标题更为讲究。

一、网络新闻标题的个性特色

毫无疑问,网络新闻标题的“第一印象”具有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战略导向意义。
(一)行文的单行化和简洁化。网络新闻标题一个显著的表象特征是单行化。单行化源于网络新闻标题与新闻正文的空间疏离性(阅读任何一条新闻都必须从上一级页面再度点击进去,才能抵达所要点击的新闻)。这种疏离性使得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必须讲求标题内容的悬念设置,用以打动网民精神深处的故事情结或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将网民的兴趣步步引向深入,此为其一;第二,网络新闻的海量性特征及其滚动播出实时传递的特征使得每一条新闻最多只能占据一行的空间,网络新闻标题既要高度浓缩消息的内容,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又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
北京购车摇号申请数超143万再创新高(2013 新华网)
与网络新闻标题单行化紧密联系的一个特征是用字与措辞的简洁,也即前人所谓的“事以简为止,言以简为当”(宋·陈揆《文则》)。汉语是世界上最为简洁、最为传神的语言,在文字的使用习惯上历来就有反复吟咏锤炼的传统,要想让标题成为精品佳构,网络新闻连续滚动刊播的现实要求编辑自身具有过硬的功底与身手。例如:
BBC屡遭挫折 拟更名东山再起(2012 Ynet网)
(二)细腻的人性化和人情化。基于人们的好奇心,新闻的故事化走向是新闻内容处理中的一个永久性情结。网络新闻标题在吸引人们阅读时,必须着重考虑满足人们欲知而未知的好奇心。除此之外,网络新闻标题的人性化,还包含了亲和力、口语化、零距离等人文关怀的精神素质。网络新闻标题如何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呢?隐去标题中的因果关系,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处理方法。例如:
《人民日报》批民政部:打15个采访电话无果(2013 搜狐网)
此新闻报道了河南兰考7名孤儿火灾遇难事件,人民日报记者打了15个电话,结果只得到一句“领导不在”的回答。新闻标题只交代了事情的结果,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此外,网络新闻标题也挣脱居高临下的定式而走向了日常生活,标题的口语化使其平添了浓浓的人情味。口语化、亲和力也是网络标题人性化的表现。例如:
我的隐私必须要告诉你吗?(2013 搜狐网)
(三)用意的煽情性和诱惑性。社会新闻与娱乐新闻等软性新闻是满足人们好奇心的调料,网络新闻媒体在搜索诸多软性新闻的功能上更为不遗余力。例如:
统计称2012我国被查95%有情妇(2013 新华网)
此新闻一出,点击率居高不下。钱色交易的内幕总是能够博取各色人等共同兴趣的作料,也是人们特别好奇的一个社会现象和争相阅读的焦点。

二、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网络新闻标题做得好,也是深厚文字素养和多种修辞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
(一)比喻修辞。用比喻写人叙事,绘景状物,都可以使其形态逼真,活脱醒目,而又蕴含深厚。例如:
安倍“热脸”缘何遭美国冷遇?(2013 新华网)
其中,编者用“热脸”比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上任伊始,积极筹备访美计划,但没想到被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太忙”为由拒绝,尽显了安倍遭受冷遇的窘相。
(二)拟人修辞。在网络新闻标题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事物增加人的感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例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如:
中国戏曲何时不再“以泪洗面”?(2013 搜狐网)
上例中用“以泪洗面”形容当今中国戏曲产业生存状况令人堪忧,通过形象生动的拟人化,将逐渐淡出当代人们生活的戏曲艺术的悲凉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对偶修辞。传统修辞手法中的对偶或对仗一向颇具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也易于转借到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之中,因而应用最为广泛。对仗的要求一般较严,既要求字音的平仄,又要求字义的虚实,还要求形式的对偶;对偶的音节匀称和谐,内容凝练概括,让读者阅读时朗朗上口,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引用修辞。网络新闻标题引用名言警句或习惯用语可吸引读者的目光,恰当地使用可使报道显得活灵活现。例如:
“性丑闻”“露巨富”成新切口(2013 新华网)

三、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及原则

(一)同义异构原则。同义异构,似乎是最能涵盖诸种新闻标题出现不同面目的理由。标题的精神在于标出每一则新闻的个性,突出其特点;不同的标题,实际上就是基于不同的视角来某个大致相同的新闻事实。同一个新闻事实也由于采访深入程度、观察细致程度、访谈视角各异、写作技巧不同、语言表达差异等因素,使得标题的审美意境、感彩、立场倾向各有差异。例如:
郑州“房妹”之父翟振锋被刑拘(2013 新浪网)
“房妹”事件持续发酵:翟振锋涉嫌开房地产公司(2013 新华网)
同是郑州“房妹”事件,在被媒体爆出一家有29套房产之后,郑州二七区房管局原局长翟振锋已被郑州市检察院立案查处。记者笔下的标题毫无疑问是两个角度,但新闻事实却是一样的。新浪网的标题仅仅把“翟振锋刑拘”作为标题,虽然也说明了事件的结果,但标题却空洞、乏力,缺乏色彩毫无个性;而新华网则把主要内容做了取舍浓缩等文字处理,把容易勾起受众好奇心的部分事实呈现出来,在吸引受众的关注上更胜人一筹。(二)突出焦点原则。一个好的网络新闻标题,应该力争在开头就一下子抓住读者,进而引导读者完成整个阅读过程。此外,配发新闻照片,以提高头条新闻的冲击力和吸引力。新闻价值较高的标题,对其进行强调的手法通常有:一是采取加色彩的办法,把标题十分醒目地立于网页上;二是加大标题的厚度、宽度和字号;三是配发相关的新闻图片。[3]例如:
南方供暖 政府该不该管?(2013 新华网)
这是新华网首页的一则新闻标题,它使用明显大于其他字体的字号蓝色小三号字体放在网站最醒目的热点新闻中,还在标题下方配有相应的图片进

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udooo.com

行描述,突出了去年南方气候的寒冷,从而达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目的。
(三)美学性原则。和传统媒体一样,网络新闻标题无论在文化品位、思想情趣还是审美取向等方面,都遵循着美学原则。网络新闻标题的文化品位与审美取向主要在于汉语修辞方法的充分运用。“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新闻语言固然在长期的实践中约定俗成了具体、准确、简练、通俗等确定性特点,但是优秀的新闻标题对于修辞手段的运用总是水融浑然天成的,决不仅仅止于朴实简洁的层面。此外,充分利用美术手段达到辅助美化也是其主要手段,最常用的是通过色彩的使用、照片图案的运用及排列形式的配合,来渲染标题和增强表现力,以吸引读者阅读。色彩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功能、传情功能、强势功能、组织功能等。色彩的作用就在于不仅可以达到人们视觉心理上的平衡和认可,还增加了标题的表现力,从而营造出强烈醒目的视觉效果和气氛。许多网站如新浪网、新华网和搜狐网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都大胆使用红、黄、蓝等颜色,通过色彩变化引起视觉差异,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结语
网络新闻标题基于传统新闻标题之上又拥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单行化是其表象特征,煽情化是其外在特征,人性化是其极致追求。网络自由平等精神与人文理念内涵驱使网络新闻媒体在商业化的情势下向着新闻业务更为宽松、开放的境界探索。媒体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取决于每一则新闻的制作,尤其是新闻标题的制作。网络新闻标题作为有效信息的集合、作为网络新闻的眼睛,在今后的网络新闻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新闻工作者不断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仲志远.网络新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周丽川.分众传播时代的编辑工作——从标题出发对网络新闻编辑弊端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0(19).
[3]韩书赓.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J].新闻爱好者,2010(5).
(作者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
编校:董方晓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