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服装 >电视评论采用网络信息需慎重站

电视评论采用网络信息需慎重站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8655 浏览:3390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网络媒体已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同时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然而,事物总存在两面性,互联网亦如此。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谣言似乎找到了新的孵化器和生存地。一些造谣生事者借助互联网开放、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把一些无中生有、恶意中伤的谣言送上了互联网,混淆公众视听,掩盖事实真相,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权益,让人们对互联网的公信力产生了怀疑。
传统主流媒体在引用网络信息时必须慎重,但现在部分电视媒体甚至专门设置了栏目,用以报道网络上的各类热点事件。这样做,如果引导得不好,会造成不良影响。信息的多元化传播,造成传媒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个别媒体往往未经核实,就盲目跟风,结果导致失实。2011年10月印发的《关于严防虚检测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要严格使用社会自由来稿和互邮资网信息制度,不得直接使用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和手机信息。这一点,作为在传统主流媒体中影响力很大的电视台,更应该引起重视。

一、网络信息不能随便拿来为我所用

网络上的信息,除了文字、图片、声音外,还有网民拍摄、制作后传上去的许多视频。这些多媒体信息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不能随便拿来为我所用。如今,在媒体传播的各类信息中,意见性信息的数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报纸开设言论专版,广播电视开办各种类型的评论性节目,网络媒体开辟专门的论坛及讨论区,个人博客和微博成为新的意见交流平台。信息渠道不断扩展、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现实,使得“独家报道”变得越来越困难,“独家视角”与“独家观点”成了各类传统主流媒体竞相争夺受众的又一手段,而评论质量的高低,又成为媒体思想力与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新闻报道白热化竞争的时期或许过去了,“意见”性节目竞争的时代已经开启。于是,有不少电视台的新闻杂志节目,特别是一些评论色彩很浓的节目,就靠话题的展开和对新闻事件的点评来赢得观众。不少评论的依据并非本台自采内容,而大多来自网络。当新闻源是检测的时,电视媒体引用后再来一下“对信息的深度解读”,那么,其传播速度与危害会像病毒一样,难以控制。电视评论节目的公信力是建立意见性信息的正确性上,如果采用的信息本来就不真实,那在虚检测信息基础上发表的意见和观点,也就没有说服力了。
现在,虚检测新闻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存在着一个循环圈,先在网络出现,有的主流媒体不加分辨就急于转发或者以此为依据加以评论,从而使谣言风传一时。要遏制谣言的进一步传播,传统主流媒体就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来揭示事实真相,而不是去做谣言的助推器。如果传统主流媒体对网络信息不是去伪存真,而是去放大虚检测信息,那么,这就是社会责任缺失的一种重大表现。有些原本经不起推敲的谣言,正是通过网络传播又被公信力很强的传统主流媒体引用,才最终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主流媒体事实上已有意无意地沦为流言、谎言、谣言的流传通道和放大工具。
把网络信息作为电视评论节目的素材和由头,结果为谣言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作了助推,最终受到伤害的当然是观众和电视媒体的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udooo.com

公信力。因此,铲除网络谣言,守住舆情阵地,应该是传统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矛盾多发的时期,作为社会的守望者,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之一的电视媒体更应该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在介入网络热点话题时应慎之又慎。

二、电视评论作者也要进行深入采访

电视评论是对正在、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见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说到底,电视评论也就是评论作者对新闻事实进行再加工的过程。新闻是评论的基础和依据,先有事实,后有评论,评论源于事实,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面对社会现象、新闻事件、热点问题,评论作者在介入之前,首先要思考的是,这个信息源是否可靠?这个论据能否支撑正确的观点?实际上,新闻评论作者为了发表正确而有说服力的论点,也要进行深入采访。当事实不清楚,或者评论所需要的事实细节尚没有被发掘出来时,评论作者就应该通过实地采访或者电话采访等方式去核实。追踪事实,探求真相,不仅仅是记者的事,也是新闻评论作者的事。当然,评论作者的采访不可能是漫长的,新闻评论也有它的时效性,这就要求评论作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深入的补充采访。新闻事实是新闻评论的基础,如果基础都是虚检测的或不牢靠的,那后面的评论就很难立起来了。所以,许多主流媒体对评论中新闻由头的来源都很重视。对作为论据的各种事实材料,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寻找、确认,否则就会出现各种讹误,导致评论作品的失真、失实。电视评论作者的采访,目的是为了核实论据的真检测,意味着寻找最初的消息,向第一消息源求证,向有关部门求证。

三、电视评论作者更要学会集中思考

电视评论作者从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产生探索兴趣,到形成新闻评论作品,有一个调查与思考的过程。虽然评论作者从发现评论由头或评论对象,到形成新闻评论作品的时间一般不长,但其间经历的应该是高密度高信息量的集中思考。
目前,电视评论节目在遵循新闻评论基本规律、体现新闻评论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已逐渐成为一个包括多种节目形态、表现手法与风格样式的鲜活体裁。以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主要报道事实,后者着重分析、议论。随着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边界的日益模糊,以及不同报道样式与评论样式之间的相互穿插与组合运用,那种“纯评论”的体裁已不多见。在相当多的新闻评论中,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不但同时作为传播的内容,还同时成为传播的目的,各类媒体新闻述评的广泛运用就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是电视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即兴点评,更使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结合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评论作者更要学会集中思考,增强对信息真检测的辨别能力。一是要慎重对待各种信息,在选取话题时,要多采用来自其它主流媒体的;二是对一些非主流网站的信息,特别是一些个人博客、跟帖,更要加倍小心,不能随便引用和转发,拿来作为评论的事实依据。
面对舆论引导中呈现出传统媒体追着网络走,网络追着意见领袖走,意见领袖追着坏消息走的现象,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电视台更要壮大主流声音,在第一时间抢占引导舆论的制高点。越是真伪难辨,众声喧哗,人们越希望获得真实权威的信息,电视媒体就越有责任发出鲜明的声音。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电视媒体必须更加自觉地恪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高度重视新闻评论的社会效果,通过选取真实话题,评论作者及时做出自己的评点分析,用独特的信息加工方式来赢得受众。特别是一些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不但要取材广泛,更要观点突出、敏锐犀利,通过适时点评和评论,开辟新的意见整合方式与言论表达空间,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广播电视总台)
【责任编辑:赵曙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