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古代文学 >显性歇后语认知理解机制

显性歇后语认知理解机制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25404 浏览:1178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非直义语言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对非直义语言进行探讨可以部分地揭示语言和认知操作的奥秘。由此,它越来越受到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的关注与重视,并已成为当今认知心理学和语义学探讨的一个热点。歇后语是非直义语言的一种,它有固定的形式和约定俗成的作用而被经常利用,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一种非直义语言。通过调查的策略建立歇后语库,在此基础上通过5个实验探讨歇后语的认知理解机制。实验以大学生为被试,以调查探讨所建立的歇后语库中选择不同的歇后语,将歇后语分别置于直义语境和比喻语境,探讨歇后语的字面义和比喻义的激活速度和方式。制约歇后语的属性来探讨歇后语的认知理解的影响因素。实验得到如下结果:(1)在比喻语境中,歇后语熟悉度(famiparity)会影响句子再认,在直义语境中,熟悉度不影响含歇后语句子的再认。(2)高熟悉度的歇后语在比喻语境下,其比喻义被优先激活,其阅读时间较短。在直义语境中,高熟悉度歇后语的比喻义和字面义都难以激活。(3)在比喻语境下,低直义性(pteralness)歇后语的阅读时间少于高直义性歇后语的阅读时间。在直义语境中,高直义性的歇后语的阅读时间少于低直义性歇后语的阅读时间。(4)在比喻语境中,直义性不影响高熟悉度歇后语的认知理解,它只影响低熟悉度歇后语的认知理解。(5)在比喻语境中,透明度(transparency)是影响歇后语认知理解的主要因素,高透明度可以推动歇后语的认知理解。实验结果提示,歇后语的认知理解符合显性度检测说(Graded Sapence Hypothesis),不符合模块检测说(Module Theory)和直接通达检测说(Direct Access Model)。歇后语的作用理解激活方式是相互作用的混合模型,即如果语境和歇后语的属性对作用的激活具有强的推动作用,其显性度就高,作用理解是直接提取,作用理解历程就终止;如果语境和歇后语的属性对作用的激活具有抑制作用,显性度就低,作用提取的尝试会失败,转而构造与语境关联的作用,其构造的速度与语境和歇后语的属性对其作用构造的抑制作用大小有关。关键词:非直义语言论文歇后语论文认知机制论文显性度检测说论文

    中文摘要3-5

    英文摘要5-10

    1 引言10-37

    1.1 非直义语言的探讨起源10-12

    1.2 相关概念12-19

    1.3 非直义语言的探讨近况19-34

    1.4 本探讨的主要内容与探讨检测设34-37

    2 歇后语属性的调查探讨37-44

    2.1 探讨目的37

    2.2 探讨检测设37-38

    2.3 探讨策略38-41

    2.4 探讨结果与浅析41-43

    2.5 结论43-44

    3 实验一 熟悉度、直义性和语境对歇后语再认的影响44-53

    3.1 探讨目的44-45

    3.2 探讨检测设45

    3.3 程序与策略45-49

    3.4 实验结果49-50

    3.5 讨论50-52

    3.6 结论52-53

    4 实验二 语境和熟悉度对歇后语认知理解的影响53-63

    4.1 探讨目的53

    4.2 探讨检测设53-54

    4.3 程序与策略54-56

    4.4 实验结果56-59

    4.5 讨论59-63

    4.6 结论63

    5 实验三 语境和直义性对歇后语认知理解的影响63-71

    5.1 探讨目的63-64

    5.2 探讨检测设64

    5.3 程序与策略64-65

    5.4 实验结果65-68

    5.5 讨论68-71

    5.6 结论71

    6 实验四 在比喻语境中,熟悉度和直义性对歇后语认知理解的影响71-79

    6.1 探讨目的71-72

    6.2 探讨检测设72-73

    6.3 程序与策略73-75

    6.4 实验结果75-77

    6.5 讨论77-79

    6.6 结论79

    7 实验五 在比喻语境中,熟悉度和透明度对歇后语认知理解的影响79-87

    7.1 探讨目的79-80

    7.2 探讨检测设80

    7.3 程序与策略80-82

    7.4 实验结果82-85

    7.5 讨论85-87

    7.6 结论87

    8 总讨论87-103

    8.1 关于探讨结果87-92

    8.2 关于歇后语认知理解机制92-94

    8.3 关于歇后语作用理解方式及模型94-98

    8.4 关于探讨策略98

    8.5 关于本探讨的革新之处、主要局限及未来的探讨方向98-103

    9 总结论103-10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