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公共卫生管理 >中国二元经济中水资源流转模式

中国二元经济中水资源流转模式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23688 浏览:10784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及水资源在工农业两部门间的结构性短缺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中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之一。如何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工农业两部门的“双赢”是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对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水资源流转过程进行系统性的经济学阐述,进而得出水资源在工农业两部门中的流转是从无限供给状态到体现稀缺性的过程。并结合1949-2009年中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对中国水资源在两部门经济中的流转进行了阶段识别和趋势研究,即“余水”流转、“低效水”流转和“竞争性用水”流转,从而为水资源流转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学理性解释,并据此提出通过建设引水工程基础设施、完善用水额度和税费标准法律规范,健全水资源流转的农业补偿机制和加强农业生产部门节水意识宣传,以完善我国水资源流转制度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资源流转;二元经济;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优化配置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8-0090-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

2.08.014

水资源是一种稀缺的战略资源。在整个20世纪中,伴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全球水资源的消耗量上升了约7倍。至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增加30亿,为此,需要增加80%的水资源供应才能满足需求。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2

6.6%,居世界110位,被列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最缺乏的13个国家之一[1]。

2011年国家首次以水利建设与水资源管理为主题颁布了“一号文件”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试图让每一滴水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由此可以预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战略中的主要目标之一。水资源流转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即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中,水资源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部类与部类之间的转移。因此,研究水资源流转问题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十二五”计划具有指导意义。

1 文献回顾

国内外对实现水资源合理流转,促使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已有不少成果。而资源流转的问题最先被用于土地使用权交易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车裕斌等[2]认为土地流转在理论含义上可区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土地流转。狭义的土地流转是指附设于土地之上的各种权利在不同权利主体之间转移的现象或行为过程。广义的土地流转除包括土地权利的流转外,将各种土地功能的转变(主要是土地用途改变)视为流转的一种形式,即广义的土地流转包括土地权利流转和土地功能流转。钱忠好[3]等认为农产品、土地经营非生产性收益、生产性成本和非生产性成本及土地经营的使用成本、交易成本等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既有正向作用,又有反向作用,“不愿多种地又不能不种地”是农民基于现实条件的理性选择。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不断加剧,水资源流转问题开始被人们所关注,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水权的流转。智利1981年水法规定,用水户所持有的水权不仅可以自由写卖,而且还可以逐步作为抵押品和附属担保品[4]。这就表明,智利存在着水权市场,用水户可以将个人的用水权限做抵押,有关金融机构用抵押款进行工程建设。周霞[5]等认为,“水权一般指水资源使用权。”这样,把本是复数的水权(Water rights)修改成单数的水权,而在产权经济学上是不存在单数的产权的,产权指的是一组权利束,水权也是如此。
在水权流转界定的基础上,促使水资源流转的内在动因开始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杨彦明[6]等通过对宁夏的水权转换案例说明了通过有序管理之下的行业间水权转换,可以兼顾新增工业用水需求和农业用水需求,以结构调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这正是水权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也充分显示了水权制度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巨大潜力。此外,它拓宽了灌区投入渠道,通过渠道衬砌提高了用水效率,降低了农民水费负担。同时,水资源在农业部门利用率低下也是促使水权流转的主要动因。山东省近几年的用水总量约在210亿到220亿m3之间,其中农业用水比例一直在65%左右,其他部门的用水约为35%左右。目前我国的农业平均用水效率仅为0.4左右,远低于一些节水效率较高的国家(节水效率为0.8左右),这意味着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达到目前的产量可减少一半的用水量[7]。同时,工业部门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要高于农业部门。姜东晖[8]等以山东省位山灌区为例,对该区农业灌溉用水和电厂用水的成本和收益

源于:论文范文网www.udooo.com

做出对比,并得出工业部门用水就经济收益而言高于农业部门。
由此可见,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关键在于完善水权流转的相关制度和构建水权流转的相关的方法与措施。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中超出灌溉基本要求的水资源流转向具有高效率的工业生产部门,形成“双赢”的社会经济效应。张春玲[9]等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了水资源恢复补偿问题的必要性,提出利用经济手段缓解资源危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从经济角度就水资源恢复补偿的经济理论进行初步分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寻找合理有效的途径。唐曲[10]等通过对水资源转让条件的分析论证了采取清晰的初始水权界定、提高新水权获取、加强公共怎么写作等方式有助于水权的顺利流转。袁风歧[11]等在水资源“农转非”的大背景下对节水技术进行了研究,论证了经济补偿和技术补偿是实现水资源“农转非”的关键环节,进而使水资源的流转得以实现。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可见,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权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必要性、经济效益及相关产权保障,而对于这种流动关系背后的经济学本质尚缺乏学理性解释,笔者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水资源的流转制度进行系统的学理性概述,研究二元经济体制下水资源流动与人力资本流动的异同,并将最初研究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劳动力转移的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用于研究水资源的流转问题,从而揭示出水资源在二元市场化经济结构中流转的内在机理。
2 基于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的二元经济部门水资源流转分析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最初被用于研究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相关研究,而劳动数量与用水量之间存在着相似之处:①两者都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要素。②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业用水量都经历着由无限供给到体现完全稀缺性的过程。基于此,笔者通过分别建立劳动力用量与实际工资和劳动力用量与边际劳动生产率间的关系阐释了农业劳动力向工业生产部门转移的内在经济学机理,并就此总结出水资源流转的三个阶段,其过程即是水资源由农业部门中的无限供给到达到工农业两部门间用水的均衡状态的动力过程。

2.1 农业部门水资源向工业部门流转的动力过程

2.

1.1 水资源流转体制下工业部门的两阶段动力分析

在整个二元市场经济结构下,社会水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而在起初,由于工业相对落后,水资源几乎完全流向农业生产部门。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用水量,纵轴表示实际用水费用或边际产出,我们把工业部门的流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OA表示农业生产部门维持最低生产水平的实际用水费用水平,在OW的工业部门的实际用水费用水平下,农业生产部门水资源的供给是无限,即可以用WS表示水资源供给曲线。检测定最初工业生产部门初始阶段的资本固定为K1,在此水平下农业部门生产者逐渐增加水资源的投入,按照报酬递减规律,边际生产率将逐渐降低,即用D1D’1曲线(工业生产部门对水资源的需求曲线)自左上至右下倾斜表示。根据利润最大化和供求关系表明,F点为利润最大化得均衡点,此时的用水量为OL1,而剩余产出量D1WF加之工业创新,生产者愿意扩大投资进行生产。由于投资量的增加,边际生产率将随之提升,于是工业生产部门对水资源的需求曲线由D1D’1右移至D2D’2。据此类推,工业生产部门对水资源需求需求曲线最终会右移至D3D’3。而在S点之后,工业部门的水资源流转进入了第二阶段,水资源不再是无限供给工业部门,此时表现为出现弹性,即供给曲线SS’和需求曲线D4D’4所示。但即使水资源工业部门的供给曲线上扬,导致用水上升和边际产出递减,但只要产出所带来的受益不小于用水费用增加所带来的成本上扬,抑或是用水量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出不等于零,这种工业部门的资本扩张就不会停止。
2.

1.2 水资源流转体制下农业部门的三阶段动力分析

在二元经济结构体系下水资源流转对农业部门所带来的变化亦不可忽视。在图2中,原点在右上角,横轴OA表示农业用水量,纵轴OB表示农业总产出。ORCX为农业部门的总产出曲线。此曲线有两部分组成,CX是水平的,代表边际产出为零。ORC是凹向上,表示随用水量增加,边际产出递减。可见,在CX段由于边际产出为零,那么把AD量的农业用水抽离到工业部门,对农业的产出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称AD量的农业用水为“余水”。再检测设农业总蓄水量为OA,农业总产出量为AX,则每一单位的用水量带来的平均产出为AX/OA,将平均产出连起来即得到OX。边际产出为ORCX的一阶导数,即曲线ORCX的斜率。我们一定可以在ORCX上找到一点R,R点的切线斜率等于OX的斜率,在此之前,ORCX的斜率一定小于OX的斜率。由此可得,只要农业部门存在“余水”,其边际生产率就低于平均产出。虽然,在总蓄水量中AP量的用水量所带来的边际产出小于PO量的用水量,但我们检测设由于习惯、制度等原因导致每一单位的水资源都是等价且效用一致。由此可得到一个农业用水的水平,参考拉尼斯和费景汉对于劳动力的定义,我们把这个水平称之为“不变制度水价”。P点以后的AP量的农业用水称为“低效水”,因为其所带来的边际产出将低于不变制度水价。低效水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AD量的农业用水,也就是“余水”,其边际产出为零;另一部分为DP,这部分用水量所带来的边际产出大于零但小于不变制度水价。
图3更好的反应了 “低效水”、“余水”以及“不变制度水价”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原点设在右下方,横轴OA表示农业用水量,纵轴OV表示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VUDA为边际产出曲线(总产出曲线的一阶导数的连线),其由两部分组成,负斜率部分VUD和水平部分DA。我们对比图2当中的ORCX(总产出曲线)可以发现两者反应的情况基本一致,即当农业用水量逐渐增加时,边际生产率递减,总产出以递减速度增加,当农业用水量增加到D点以后,边际生产率为零,总产出不再增加。图3中,SU’为不变制度水价。可以理解,其与横轴的距离h等于图2中OX的斜率,即每单位水带来的平均产出。
综上所述,在工农二元经济结构体系下水资源流转的三个阶段可总结为:第一阶段是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余水”(由DA线段表示)从农业部门流出到工业部门;第二阶段是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小于不变制度水价的用水量(DP线段表示)从农业部门流出到工业部门,流出的DA与DP之和为PA,即农业部门中的“低效水”;第三阶段是“低效水”流出后余留下来的农业蓄水量的动向,即“竞争性用水”的流转阶段其边际产出在价值上大于不

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udooo.com

变制度水价,工农业两部门对水资源的利用呈现出竞争态势。因此,农业部门要利用余留下来的水资源,就必须按照边际产出的价值,即高于不变水价而给予相应的使用费用。于此同时,工业部门要要利用更多的水资源就要提高用水支出,此时,水资源的稀缺性被完全体现而成为竞争市场的商品。总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农业部门的水资源的动向经历着上述阶段的变化,其水平最终由市场力量所决定。

2.2 农业剩余对水资源流转作用的影响

农业剩余同样是影响水资源在两部门间流转的重要因素。农业总剩余是指农业产品总产出与农业部门自身消费之差,我们认为其是供给工业部门消费的可能性。从图2中可以看出,如果GA的农业用水量流入工业部门,则农业总剩余为FJ,即农业总产出GF与农业部门自身消费GJ之差。在农业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农业总剩余与农业部门流出的用水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图2说明,农业总剩余等于OX线与ORCX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但是,这事在第一、二阶段时的情况,当农业用水量流动进入第三阶段,即“低效水”完全流出以后,由于按边际生产率决定水价高于不变制度水价,农业部门自身消费水平提高,农业总剩余将小于OX线与ORCX的垂直距离,即OuQ与ORCX之间的垂直距离。换句话说,工农两部门之间对水资源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农业平均剩余同样影响着水资源的流向。我们首先定义此处的平均剩余即农业总剩余除以农业总用水量,例如,从农业部门流入工业部门的用水量为GA,农业总剩余为FJ,则农业平均剩余等于FJ/GA。我们用图3中的SYO曲线表示农业平均剩余。例如,当流出的蓄水量为DA时,农业平均剩余为YD。从图3可以看出农业平均剩余在三阶段的变化情况。在第一阶段,边际生产率为零,任何蓄水量的流失,不会使农业总产出减少,农业平均剩余与不变制度水价相等,在图中表现为在SY线段农业平均剩余与不变制度水价相吻合。进入第二阶段后,由于边际生产率为正数,当水资源流出时,农业总产出就会减少,但农业部门消费不变,于是农业平均剩余就低于不变制度水价,在图中表现为农业平均剩余曲线的YO部分在不变制度水价线YU部分的下方。进入第三阶段后,农业边际产出的价值越来越高于不变制度水价,农业消费也提高了,其导致农业平均剩余将更快的下降,在图中表现为农业平均剩余曲线ZO部分与不变制度水价线UU’部分相距更远。

3 基于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下中国水资源流转阶段识别与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上述经济学阐述,通过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资料,对1949-2009年水资源在工农业的利用与转移情况进行了研究,据此对我国水资源流转的现状及趋势做出分析。
表1反映了自1949-2009年期间我国水资源的总用量以及水资源在工农业的利用量和在总用水量的所占比例。笔者据此得出如下三点:①在建国后60年间,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稀缺性越发明显。②农业用水比例占用水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小,在2000年以后趋于平稳。③农业用水比例占用水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在2000年以后趋于平稳。④工业用水量较之农业用水量而言,相对较低。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对水资源流转进行阶段识别:中国的水资源流转在2000年以前农业部门不断的将本部门的水资源流转入工业部门。此期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其经历了农业部门水资源无限供给至农业部门“低效水”近似完全流出的过程。即上述第一、二阶段的流转过程。但在2000年以后,水资源用量在工农业中的所占比例趋于平稳,可以看出,水资源商

源于:论文的写法www.udooo.com

品的稀缺性完全体现,农业部门的水资源再也不是无限供给状态,水资源被完全市场化,任一部门对水资源的利用都必须依据供求关系和市场。与此同时,工业部门在此基础上若想利用更多的水资源则需要支付高于农业部门的用水费用。此阶段对于工农业两部门而言,水资源的利用体现出上述第三阶段的“竞争用水”的流转过程。
我们可以预测: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由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粮食紧缺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国水资源流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上述模型中所描述的第三阶段,即“低效水”完全流出后的竞争阶段。因此,如何做到水资源在二元经济部门中的优化配置,防止两部门由于水资源进而引发的恶性竞争将会成为未来水资源流转的关注焦点。

4 水资源流转对策建议

由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已进入上述的第三阶段,对于水资源的流转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终只可能酿成经济发展的重大危机。因此,为防止工农业两部门之间由于水资源利用而引发的恶性竞争,实现两元部门之间水资源的合理流转就必须在政策保障和节水、引水设施的建设上给予相应的支持,从而达到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的最佳水资源利用状态,具体建议如下:
(1)建设与引水工程相关的基础设施,确保农业水资源向工业水资源顺利流转。由于劳动力可以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自发的在工农业二元经济部门中移动,因此,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促使劳动力流转。但是水资源不同于人口资源,其流动没用自主意识。因此,水资源的顺利流转则需要建设一系列的合理的配套设施,人为的引导水资源流转,从而为水资源流转提供良好的渠道以及物质基础。
(2)完善关于用水额度和税费标准的法律规范制度,防止发生由于抢夺水资源而发生的经济摩擦。政府行为通常是水资源流转的决定性动因,在南水北调的大背景下,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的约束,侵权用水的现象会屡见不鲜。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不仅可以规范水资源流转的实际操作中出现种种问题,同时还能对“上流对截水”、“如何合理分配水资源”、“流转多少”、“收益多少”等问题学理性的回答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3)健全水资源流转的农业补偿机制,以政府为导向,促使工业部门反哺农业部门。水资源由农业部门转移到了工业部门和城市,是农业和农民用水权益的转让。一般而论,对于水资源流转模式,应该有所补偿。如果补偿不到位,有益的水资源流转可能适得其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水资源利用量的不断加大,政府应该完善相应的农业补偿机制,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促使工业部门在资金、实物和水权三方面给予农业部门合理的补偿,以防止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而导致粮食供给出现问题。
(4)加强农业生产部门节水意识宣传,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引导更多的水资源流向工业部门。我国的灌溉水的利用率大约为0.4左右,农业用水浪费现象极为严重,推行合理的节水技术为促进水资源流转的有效的保障。虽然以往关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研究表明,经济效益降低是农户不愿采纳农业节水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索。然而,在给予农户经济补偿的基础上推行农业节水技术的投入不仅能够促进增产,而目节约下来的水资源也变得更有价值,农业节水技术的选用将变成关于技术本身及其适应性的理性选择[12]。

5 结 语

本研究成果充分表明,水资源的合理流转对工农业两部门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水资源的流转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问题,制定相关政策需要站在长期、发展、可持续的角度且要综合工农水资源的实际利用与供给情况。其次,农业用水转换为工业用水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用何种合理的手段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边际产出又不威胁到粮食安全。

源于:免费论文网www.udooo.com

[12]王学渊,韩洪云,邓启明.水资源“农转非”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对河北省兴隆县转轴沟村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24(1):131-137.[Wang Xueyuan, Han Hongyun, Deng Qiming. Diverging Water from Countryside to Urban Use and Its Impact on Rural Development:A Casge Study of Zhuanzhougou Village, Xinglo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in China[J].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7,24(1):131-137.]
Water Traner of Dual Economic Model in China
LAI Chen-fei TIAN Gui-liang
(Business School of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 China)
Abstract
Low agricultural water-use efficiency and structural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i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will be one of the major resource issues to China’s economic tranormation. Theref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es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how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chiev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e win-win for both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sectors. This article,based on Lewis—Fei—Ranis model, makes a systemic economic description of water traner in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system,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water traner in the dual economy is a process from unlimited-supply state to scarcity. What’s more, taking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from 1949 to 2009 into account, the article gives stage identification and trend research to the water traner in the dual economy of China that is the circulation of ‘excess water’, ‘inefficient water’ and ‘competitive water’. Thus, we provide a rational analysis for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water traner and accordingly,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in China through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of water diversion projects, perfecting the water-use quota and legal norms for tax standard, improving agricultural compensation mechani of water circulation and reinforcing awareness campaigns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ector.
Key words water traner; dual economy; Lewis-Fei-Ranis Model; optimal allocation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