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国际关系 >试议排放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

试议排放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31411 浏览:14482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众所周知,能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异常重要的。因为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在工业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同时,它还是社会繁荣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我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

一、 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 交通、 建筑以及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可以不承担二氧化碳减排义务。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严重污染, 中国已然无法置身其外。而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与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分析其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能源问题作为现阶段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由于能源的短缺而造成的问题日益突出,所以,新能源的开发以及旧能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且值得所有人重视的问题。
有鉴于此, 本文以长三角区域为例, 估算了该区域1995~ 2010 年间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并定量分析了能源结构、 能源强度、 经济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碳排放的影响。

一、能源供需与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后,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在这期间,尽管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在一些情况下却表现得十分脆弱。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会出现断档的现象,这使得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的现象。
从总体上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放缓,而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当今世界, 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而温室气体排放则是气候变暖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显得尤为重要。尽管中国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保护一起抓才能保证人类的健康生活。所以,最近几年来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全世界各国政府也都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地球环境。
对于中国来说,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响应政府的号召,各省市对发展“低碳经济”也抱有极高的热情,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由此可见, 无论从国际义务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 我国减少碳排放都是必需的。长期以来,长三角(江、浙、沪)地区不管是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和布局,都过分依赖资源的投入,凸显出自主创新技术的不足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不断增加,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长三角地区现有的高能耗产业模式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
以上海为中心, 辐射到江苏、 浙江两省在内的长江三角地区是我国目前经济最繁荣、 城市化程度最高、 最具有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之一。因此, 全面、 完整、 准确地度量长三角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形式, 以及研究其影响因素甚为重要。这能够有效寻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和方向, 实现两省一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中国其他兄弟城市的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 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总量的测度

据 IEA( International Energy Annual) 统计, 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 95%, 然而化石类能源燃烧是人工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1)能源活动产生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在综合比较主要国际机构的计算方法后, 本文根据 IPCC 公布的5IPCC2006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6( 以下称5IPCC 指南6) 中提供的基准方法来估算能源消费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化石燃料消费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
(2)碳排放系数的确定与数据收集方面,我们是在综合前辈们的研究成果之上, 确定了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3) 引自能源消费报告相关分析结果:
从图1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1)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基本上是同向变化的,并且都有不断上升的趋势;(2)从发展趋势上来看,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udooo.com

)变化没有呈现喇叭形状,而是同向增长的态势。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并没有经济增长速度快,这种情况为我们下一步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现实背景。

三、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区域比较

为了除去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对二氧化碳总排放的影响因素,也同时能够让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更具有可比性, 本文采用了人均碳排放量指标对长三角地区(江、浙、沪)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中人口数据采用了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各省市年末的人口总数。通过比对统计数据可知,江、浙、沪人均碳排放量历年来都远远高于全国平均碳排放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市。而比较浙、江、沪三省市, 上海市人均碳排放量均是江苏、 浙江两省的2倍左右。

四、 长三角地区(浙、江、沪)碳排放差异的成因分析

长三角地区自有能源匮乏,但年能源消耗总量却是非常可观的,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15%左右。其中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江苏省近年来的能源消耗总量最大,远远高于浙江省和上海市。值得一提的是各省市指标值均有波动,其中江苏波动最大,上海的波动最小。自1990年以来, 江、浙、沪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在不断攀升, 碳排放强度逐年减弱, 但区域之间的存在的差异仍然较大。这种差异性的出现只要是三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导致的, 其中包括产业结构水平、 城镇化水平等, 除此之外, 还有能源结构、 人口构成、 居民的生活习惯、 政府相关政策等社会和文化因素。根据长三角地区的特点, 我们认为, 引起上述碳排放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 能源结构的不同

近 15年

源于:论文模板www.udooo.com

以来,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的主要化石原料依旧是煤炭高碳能源。在江苏能源消耗比重中, 煤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60%以上, 因此江苏省的碳排放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浙江省能源消耗中所需煤炭的比重虽然有下降的趋势, 但是在能源消耗比重中仍然超过50%, 因此也导致了浙江省的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相对江、浙两省来说, 上海的煤炭消耗比重下降幅度最大, 综合来说能源结构比江、浙两省要合理的多。

2. 产业结构的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产业结构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1999年首次超过50%,2010年达到57.8%;二是三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1996年以后(除个别年份外)都超过60%。目前三产发展总体呈“5、6、7、8”发展格局,即:三产从业人员占比超过50%,增加值占比接近60%,三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占比超过70%,利用外资占比超过80%。
与上海相比,江、浙江两省虽然也在积极的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但是目前还处于弱势。第一、第二产业仍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第三产业不仅没有像上海市在经济发展中独占鳌头,而且所占经济比重仍然较低。总体上来说,江、浙两省近年来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但是传统产业仍然是构成浙江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
2010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达8631

3.77亿元,表3是长三角地区2007-2010年各产业生产总值表。

产业结构的布局会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在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 产业结构的不同会成为影响区域碳排放的关键性因素。众所周知, 第一、 第二产业的碳排放量远远高于第三产业的排放量。所以产业结构越高级即第三产业越发达, 区域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就越低。

3. 高碳产品产量存在不同差异

区域高碳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上文所述,江浙产业结构主要还是依靠第一、第二产业,虽然比重在逐渐降低,但是所占比重仍然很大。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 产业规模大, 各省市高碳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不尽相同。典型的高碳支柱产业包括火电、 建材、 化工 、 汽车、 房地产等。
江苏省的火力发电量、水泥产量、 竣工建筑面积均位居全国第一, 钢材产量、 烧碱产量列全国第二位。可见, 江苏的高碳产品产量很高, 也就是说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对高碳行业的依赖性很强, 这是造成造成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浙江省的各项高碳产品相较江苏省来说, 所占比重较少。上海的高碳产品中除了汽车外, 其余各项产量均较低, 产业结构较为合理, 进而减排压力也相对小很多。

五、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江、浙、沪碳排放的多项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长三角区域碳排放存在着显著差异, 能源、 产业、 行业等诸多方面造成了上述差异。江浙沪应根据碳排放的区域性特征以及自身的发展阶段, 采取相应措施, 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寻求适合的低碳发展道路。
(1)立足长三角地区区情、 加快推进长三角建设低碳城市的步伐、进一步增强低碳经济发展能力。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合理的产业梯次, 加快产业创新,调整和优化区域支柱产业及战略产业布局,从而促进低碳绿色产业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大批成熟的先进技术作支撑,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关键。目前,企业都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从总体看,节能减排先进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尚存一定差距。企业是节能减排主体,企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有效的战略措施。在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先进工艺技术的同时,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把推广应用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企业特色的自主节能减排技术体系。
(2)持续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替代技术、 促进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费的多元化, 发展体现地域特色的新型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积极发展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新能源。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碳减排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增强长三角地区碳减排的技术支撑能力。通过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和建立节能减排机制,加快发展能源利用效率高的产业集群。
(4)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以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承担钢铁产品的生产制造功能、生产过程的能源转换和回收利用功能、消纳社会废弃物的处理功能,基本实现含铁物质、煤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成为环境友好、怎么写作社会、资源节约型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5)借助建设“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的良好契机,大力发展低能耗、高产值企业,继续巩固与发展第三产业。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按照技术密集程度高、 产品附加值高和能耗少、 排污少的原则, 促进第二产业高加工度化, 控制高碳产品的产量,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努力提升发展第三产业, 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如对高碳产业进行技术改革:调整工艺结构和原料结构、能源结构工艺结构、炉料结构与能源消耗水平有很大关系,合理的工艺结构、炉料结构对降低能源消耗起着重要作用。提高炼铁喷煤比、增加球团配比、采用连续铸钢工艺,采用坯连铸连轧工艺,轧钢坯料热装工艺等技术均有比较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
(6)国家应该积极制定长三角地区(江、浙、沪)节能减排的相关制度和政策。 完善节能减排的评价管理机制,对于违反政策的企业应给与加重的处罚措施;同时,应该大力发展绿色税收体系、鼓励培育碳排放交易市场以达到有效降低碳排放的目标。何谓绿色税收?绿色税收也就是环境税、绿色税。严格来讲,环境税主要是指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200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继续研究制定开征环境税的方案。国家出台了《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试行)》,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5类环保项目的所得采取税收优惠政策。
(7)政府应该大力扶持绿色企业,包括对某个行业设备在节能减排有杰出贡献的设备生产商予以鼓励。在政策和财政上也要予以支持和政策倾斜,保证企业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8)应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积极引导公众接受合理的低碳生活方式, 培育全民低碳意识, 形成自觉减排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
[本文为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JGXY-11-15 ;项目名称: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