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国际贸易 >简谈略论价值基础建构: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和表述

简谈略论价值基础建构: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和表述

收藏本文 2024-03-25 点赞:23320 浏览:9878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与政党自我认同的,也是体现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基因。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弄清文本依据、明确学理基础、尊重实践逻辑、把握价值导向和获得群众认同。据此,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为:以人为本、公正和谐、天下大同。
关键词: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公正和谐;天下大同
1671-9255(2013)01-0025-04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与政党自我认同的,也是体现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基因。提炼与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被学术界评选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首,反映出中国人和中国知识界在价值观问题上的高度理论自觉。

一、关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科学方法论

(一)弄清文本依据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从文本到文本的推演,但必须要弄清并遵循它的文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作的高度概括和凝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本依据,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下形成,必须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认识”的过程。因此,首要的问题是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血肉与灵魂、结构与要素的关系,两者之间联系密切又不能等同。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都属于文化范畴,文化的内核与精髓是核心价值观,其深层结构是核心价值体系。两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外化与具体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放大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浓缩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所谓的“核心的核心”。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两条路径,一是分析——还原法,这种方法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目标的四个方面一一对应,凝练出“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还原法不是辩证的方法,而是实证主义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方面产生的,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诸方面的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超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诸多具体问题,否则就不能成为价值之魂。分析——还原法显然是一种粗率的方法,它把价值体系各部分的有机联系的东西看作是彼此外在的和偶发的。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条路径是结构——发生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系统的结构:世界层面——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因此要进行发生的叙述。结构——发生法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分为核心价值观和非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明显的“核心—非核心”逻辑结构层次。运用结构——发生法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更具精致的解释力:同样的价值观在完全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价值观不是单一的,而是成簇的,它有各种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效果就不足为奇了。其次,它克服了分析——还原法碎片化的倾向,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的总体。不能从整体中抽取出部分,但又可以通过整体来认识部分。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只有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获得这种独立性。

(二)明确学理基础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定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借鉴。中西之辩和古今之争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绕不过去的话题。程恩富提出了“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的方法论。笔者认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打通中西马,即实现马克思主义方法、中国智慧和世界眼光的有机结合。
首先,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去整合人类性和民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照物应为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是核心价值观的限定语,必须要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述中或者其他经典作家不断发展了的科学社会主义体系中找出理论依据,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我们应该象马克思恩格斯那样称自己为。我们应该重复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是以《宣言》为依据的。”
其次,因为所要提炼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欲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要汲取中国智慧。所谓中国智慧就是要学习外来,不忘本来,以我为主,批判吸收,同化外来。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回到孔夫子,也不是用儒学研究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而是两者之间的契合,是儒学的当代表现,即是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改造的儒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只有这样,才更能体现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再次,核心价值观代表世界文化的前进方向,吸引全人类的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普世性,必须要有更为宽广的世界眼光。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偏离世界文明的康庄大道。我们主动“同世界接轨”,旨在获得世界的认可,让整个世界能接受我们的价值观,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倘若我们不能凝炼出可以让国际社会认同的价值观,这不但会影响到我们与国际的交往,在软实力建设方面也会受到诸多制约。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核心价值观都是流动的环节。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的前进发展,经典理论家在批判资本主义时,也并不排除资本主义中有益的东西。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花朵与花蕾的关系,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比,是在‘自由’、‘平等’、‘’、‘文明’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一步”。[3]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花朵必将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果实所代替。“管理上的,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4]总而言之,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照搬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要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udooo.com

“和谐”一词具有更大的包容性。首先,“和谐”价值理念与中国文化相契合,“和谐”是中国道统的一个关键词,强调“和而不同”,认同“和为贵、谐为美”。其次,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衡量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标杆。更为重要的是,“和谐”具有世界意义,它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共鸣,不但有利于我国对外交往,还有利于我们谋求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作为一个价值理念,“和谐”为未来世界格局提供了一盏明灯。迪利普·巴鲁阿说过,“我们希望,中国不仅建设和谐中国,更要将这种和谐的氛围推广到全世界,并同包括孟加拉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一道,为全人类带来一个和谐的未来。”

(三)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终极旨归。古今中外,人们都把“大同”境界作为人类进步的远景目标。我国文化之中,古人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并确立了走向“大同世界”的三部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管是同向趋同,还是逆向趋同。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支拄,旧的社会制度的灭亡必然伴随着核心价值观的坍塌。我国古人已经认识到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道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大同世界之所以必将实现,其理由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会战胜资本主义核心价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值观。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道德制高点具体的道路是曲折的。自二战以来,两大阵营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冷战时期的“对立共生”和冷战后的“包容共生”,新世纪新阶段正展现出两制“合作共生”的图景,“两制”从交流至交锋直到交融,正如同志所指出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9]
以人为本、公正和谐、天下大同涵盖了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次,内容上连贯、一致,有利于学者之间学术交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为以人为本、公正和谐、天下大同,理论上显得严谨、精炼,进而可以最广泛地在国际间达成共识,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样,这一概括也在语言上扼要、大众,雅俗兼备、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有利于掌握群众,既便于民众之间的交流,又便于专家与大众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3]列宁.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09.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9.
[5]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47.
[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4.
[9].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383.
(责任编辑 郑 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