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高中班主任 >简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

简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26155 浏览:11942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语文教师准确、鲜明、生动的课堂语言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在课堂上我们不难看到,教师一次次重复啰嗦的指令导致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教师一个错误的读音导致学生在很长的时间内对该字的误读,教师一句不准确的话语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缺失。那么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主要可归纳出以下几个技巧:

一、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丝丝入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一堂语文课不是教师的随意演讲,授课教师一定要根据课节内容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围绕内容与学生进行对话。有的教师能说善道,一到课堂就开始了自己的发挥而把课堂内容抛之脑后。而学生似乎也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课能算是一堂好课吗?这样的教师能称得上是一个善教的教师吗?这样的教师已经把自己等同于街头小巷闲言碎语的传播者。所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切不可空洞无物,而因言之有物。

二、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情理交融

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集中体现。教师的爱心非常重要,他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一句温暖的话能使学生对你产生好感,甚至会一生记住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带微笑,目光慈爱、语言应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udooo.com

凝重,要有饱满的热情,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其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情绪处在兴奋状态,以提高其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抑扬顿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语调要善于变化。当遇到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时,或语调升高,音量增大,语速加快,达到,或语调舒缓,“适当降温”,当遇到学生心理上的“松弛点”时,也应变音变调,并适当注重语言的趣味、形象,以调动学生的情绪。特别是朗读课文时,教师更应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听了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后,立刻激起了强烈的兴趣,读书的劲头马上就来了,而且,这种积极性比较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时缓时急、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动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教会学生通过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画面及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意义,领会意境,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四、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生动形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除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动作手势等体态语言作为辅助手段,展开生机勃勃、富于强烈感染力的课堂教学,立体呈现表达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以杂文的形式告诉读者,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内容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无比愤懑之情。教师在教学中,巧妙抓住这一情感信息,在引导学生领会其思想内涵时不但注意情感、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还适当的加以手势动作,使之真正达到烘托气氛,激发情感共鸣的作用。

五、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妙趣横生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探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初中年级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谚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学习。总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乐于学语文、有兴趣学语文。

六、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条理清楚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教学思路井然有序,条理清晰,使学生能准确掌握重点和难点。教师还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特点,梳理清楚知识点,确定教学重难点总结分析规律,挖掘教材资源,做到上课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如教《孙权劝学》一文时,教师把整个教学流程分成四个板块引导学生学习感知:一是古诗导入,引发兴趣;二是听读结合,了解大意;三是提出问题,师生讨论;四是感受人物,深化主题。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内课外学习新知识,钻研教材内容,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不断修炼教学技艺,做到有的放矢,才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课上的才会游刃有余。

七、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文质兼美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教师在教《散步》第一课时,紧紧抓住感情线索,用充满亲情的感情语调范读。教师深沉的、文雅的语言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到温馨而又温暖的感情世界里。教师在处理这类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多多花费点心思,想必学生在感受美文带来精神愉悦的同时还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何乐而不为呢。
八、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循循善诱
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时时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它准确、鲜明、生动且风趣幽默,才会促使我们的教学语言走向了“左右逢源”的境界,学生才会学得兴致勃勃,教师也才会教得兴味盎然,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无穷魅力。愿更多的初中语文教师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能做到多种方法结合进行,讲究教学的语言艺术,做一个引导学生走进语文学习乐园的启蒙者。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