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高中德育 >试述生长点找准“生长点”,合理重构教材集

试述生长点找准“生长点”,合理重构教材集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22183 浏览:970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纵观如今的品德课堂,不少教师为了让课堂显得所谓的生动以及让学生能够动情,或加入了过多煽情的内容,或不经筛选呈现出过多让人触目惊心的画面等,而这样做往往偏离了教材的四维目标。那如何准确把握教材,做到合理重构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链接当下,把握最新的动态

一位老师执教《战争何时了》,一次次地出现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诚然,南京大屠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伤痛,但本堂课的目标是了解一战、二战和现代局部战争,感受战争给人类造成的深重灾难,给儿童带来的巨大痛苦,倡导和平,拒绝战争。我们应该让学生记住那触目惊心的数据:三十万。但如果让我们的学生仅停留在对那段历史痛苦的回忆中,就偏离了本课的目标。我们要停止战争,我们要呼吁和平!因为现代战争比二战更可怕。所以本堂课除了让孩子们了解一战、二战,感受人类最大的灾难是战争,还应该让孩子们了解,人类最大的灾难从未停止过,比如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让许多孩子无家可归、颠沛流离,甚至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所以链接当下,让儿童了解现代国际形势,感受当下正在发生的战事,是最具有冲击力的,也是最能引起儿童情感共鸣的。

二、保护儿童,呵护稚嫩的童心

不少教师在补充、重构教材时,放大了某些所谓的动情点,忽视了儿童的承受力,也忽略了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一位老师教学《李奶奶身上的伤痕》一课时,设计的第三个活动环节是:搜集日军罪证,举办日军罪行展览。课堂上,学生展示着一幅幅让人毛骨悚然的照片,讲述着一个个让人心惊胆战的细节……笔者以为,教者这样的构想无可厚非,但他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一些图片、事实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少学生吓得闭上了双眼;当听到日军如何活剥时,不少学生吓得捂上了双耳。试想:这一张张照片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这一段段讲述又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笔者以为是残忍,是暴力。最近,从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四川某地发生了一起恶性犯罪案件,四名未成年人残忍地用刀杀死了自己的爷爷和邻居一家三口。当我们感叹这些孩子对生命如此漠视的时候,可曾想过是什么让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变得如此冷漠,如此残忍?恰恰是现实版的再现画面在孩子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

三、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的实际

如:《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常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了解交通工具带给人们出行及运输的方便快捷,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交通工具。一位老师在“谈一谈,感受交通工具带给我们的方便快捷”这个活动版块时,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一)回忆自己和家人曾经使用、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去过哪些地方?(二)品尝哈密瓜,猜一猜它是用什么交通工具运到本地的?老师设计的活动 “回忆自己和家人曾经使用、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去过哪些地方?”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儿童有亲身体验,能切实感受到交通工具带给出行的方便快捷。而“品尝哈密瓜,猜一猜它是用什么交通工具从新疆运到本地的?”这一环节,学生在亲口品尝到哈密瓜的香甜后,兴趣盎然地猜测着是什么交通工具运到本地的。然后再延伸到还有哪些特产也是通过交通工具运到本地以及本地又有哪些特产通过交通工具运到祖国、世界各地,让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去感受交通工具带给运输的方便快捷,效果自然不一般。

四、尊重个性,确保平等的对话

一位老师执教《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时,安排了一个辩论的环节:有了心事跟父母讲还是不跟父母讲。结果出现了所有孩子都站在正方立场:有了心事跟父母讲。进一步了解后,发现这位老师在平常与学生交流时,不大愿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认为那是幼稚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们与他产生了隔阂,不愿意与他讲心里话。课堂上这些机灵鬼会猜测他的想法,与他保持一致,这就出现了先前课堂上一边倒的情形,课堂效果怎能体现?教者只有尊重学生,与之平等对话,孩子才会与你进行心灵的交流,课堂上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效果自然外显了。
总之,品德教学中,只有做到把握最新的动态,呵护稚嫩的童心,联系生活的实际,确保平等的对话,才能真正实现合理重构。并且重构教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下载www.udooo.com

材时,把握教材的“基准点”,抓住儿童的“生活点”,瞄准情感的“触动点”,发掘教材的“空白点”,寻找教材新的“生长点”,也是每一位品德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品德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
责任编辑杨博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