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多媒体教学 >简析突破口找准突破口,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简析突破口找准突破口,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24575 浏览:1094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并提高自学能力是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而以预习为突破口,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课堂上先学后教,以反馈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预习自学能力激发兴趣反馈学习目标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如何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呢?从我近十年的课改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和预习方法,进而养成预习习惯

预习是指学生在老师讲授新课之前,提前了解一下学习内容,通过学生自学初步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发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还可以发现通过自学仍不能理解的一些新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课,去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预习后再听课可以有的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放矢,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甚至可以让学生代替老师讲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知道预习的重要性就有动力,进而积极学习。学生初学预习时,要给学生讲解预习方法,在课堂上挤出时间指导学生如何看书,先粗读再精读并找出要学习的知识点。教师不能把预习布置成“放羊式”的口头作业,这样会使预习流于形式而没有实效,应指导学生写预习笔记,用红笔标出不太理解的地方,以备课堂上解决。对学生的预习要求要循序渐进,刚开始要求较低,只要能通读课本,写出主要内容和例题就要给以肯定。待学生有一定的预习基础后,再逐步移到课外,布置预习题,并能总结出新知识点,确定预习目标。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要认真批改,并写一些鼓励性的批语,批语不仅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获取知识的满足而感到欢欣和愉悦,而且还会使看批语成为学生的一种渴望和期盼,拉近了师生关系,激励学生坚持下去,培养了预习兴趣,促进了习惯的养成。

二、课堂上要落实预习

预习后的课堂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内容。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教案及设计教学程序时要体现学生的预习,不能让学生感觉预习无用。教师备课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握住哪些内容学生自学能够学会,哪些内容学生学习还有难度,从而灵活的选用教法。
1、展示预习,确定目标。上课前学生展示预习笔记,教师浏览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制定加分制度鼓励学生预习。在刚上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的进入课堂,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奋斗。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
2、预习反馈,引出疑点。通过学生预习,对于基本概念一般容易理解,除了让学生理解记忆外,还可以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概念。例如,《梯形》一课,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举生活中梯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概念,并结合例子说明梯形的底、腰和高。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概念。
3、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后,也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等腰梯形的性质》一课,课前预习使学生了解了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及对角线相等等结论,这就为学生进行探索提供了前提。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画图观察、测量、推理,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感受这些结论,还可以通过生教生,师生互动等从而透彻地理解等腰梯形的性质。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建立数学诊所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学生在充分活动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又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4、相信学生,培养兴趣。学生预习后千万不可再详细讲解例题,否则学生会产生烦躁心理,觉得会了老师还讲浪费时间,同时失去预习兴趣。对于学生预习中的一知半解,教师要相信学生,可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讲题的方法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或变换题目中的某个条件或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个角度认识问题,与此同时也落实了学生的预习。这样,通过学生讲题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当小老师的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功感,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学习劲头更足。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及达标测试都会非常顺利,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一旦形成良性循环,整个教学环节都会迎刃而解。
总之,在近十年的教学中,我正是抓住了“预习”这一突破口,使我在每学年的教学工作中,无论所接班级成绩怎样,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迎头赶上。甚至由接班时与其他班相比数学平均分相差将近20分,到学年结束时基本平行,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炳亭.杜郎口旋风[M].山东文艺出版社

3、李兴良,马爱玲.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M].教育科学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