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高中德育 >对于样例错误样例和自我解释对数学学习迁移影响中专

对于样例错误样例和自我解释对数学学习迁移影响中专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6273 浏览:167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样例学习的探讨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逐渐受到重视,并随着认知负荷论述的提出而迅速进展。近些年来,样例学习的探讨日益趋向复杂和细致化,以如何设计有效的样例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诸如样例内特点、样例间特点以及样例与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设计。最新的探讨指出,在样例的解题步骤中安置错误,可以加深学习者对样例的深思,诱发学习者产生更多的自我解释活动,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以而能提升学习迁移的效果。那么我们就将解题案例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错误的样例称为错误样例(erroneous examples)。所谓错误样例学习是指要求学习者去辨别、解释或者改正错误样例解题案例中的错误,以推动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策略。对错误样例学习进行探讨已经成为当前样例探讨中的一个新的课题。对错误样例学习进行探讨有利于拓展样例学习的探讨方向,推进关于样例学习的论述进展,对如何设计更有效的样例也给予了很大的启迪已有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验证了错误样例学习的学习效益,但是也有些探讨指出错误样例的学习效益会受被试的原有知识水平以及错误样例的呈现特点等条件影响的。那么通过错误样例学习究竟是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以及它在哪些条件下对学习迁移效果最好,这些不足依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本探讨就此不足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该探讨主要探讨了在与正确样例学习相比的情况下,错误样例学习的学习效果,以及诱发自我解释对策是否对错误样例学习效果有推动作用,还考察了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水平是如何影响错误样例学习效益的。该探讨包括两个实验,以186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概率计算不足为实验材料。实验1为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考察了三种样例类型(正确样例、错误样例无反馈、错误样例有反馈)之间学习效果的差别。主要探讨了错误样例的学习效果。实验2为2(样例类型)×2(自我解释类型)被试间混合设计,样例类型分为:正确样例;错误样例。自我解释类型分为:诱发自我解释;无诱发自我解释。主要考察诱发自我解释学习对策是否影响错误样例学习效果。探讨结果表明:(1)对错误样例中的错误给予反馈能极大地提升错误样例的学习效果。错误样例有反馈组的学习效果最好,显著地优于正确样例组和错误样例无反馈组。(2)错误样例学习中也有着自我解释效应。错误样例诱发自我解释组的学习效果要显著地优于错误样例无诱发自我解释组。(3)错误样例学习中的自我解释效应比正确样例学习中的自我解释效应更显著。错误样例自我解释组的学习成绩要显著高于正确样例自我解释组的成绩。(4)错误样例的学习效果受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水平的影响,体现出高知识水平优势效应。高原有知识水平学习者的错误样例学习效果显著优于低原有知识水平的学习者。关键词:样例学习论文错误样例论文认知负荷论文诱发自我解释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7

    目录7-9

    引言9-11

    1 探讨综述11-25

    1.1 样例学习的定义及其探讨的焦点11-15

    1.1.1 样例学习的定义11

    1.1.2 样例学习探讨的焦点11-15

    1.2 错误样例的定义15-16

    1.3 错误样例的论述基础16-19

    1.4 错误样例学习的相关探讨19-25

    2 不足提出与探讨检测设25-28

    2.1 不足的提出25-26

    2.2 探讨检测设26-28

    3 实验探讨28-44

    3.1 实验1:错误样例学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28-36

    3.1.1 实验目的28

    3.1.2 实验策略28-31

    3.1.3 结果31-34

    3.1.4 浅析与讨论34-35

    3.1.5 结论35-36

    3.2 实验2:错误样例学习中的自我解释效应36-44

    3.2.1 实验目的36

    3.2.2 实验策略36-37

    3.2.3 结果37-41

    3.2.4 浅析与讨论41-43

    3.2.5 结论43-44

    4 综合讨论44-48

    4.1 错误样例的学习效果44-45

    4.2 错误样例学习中的自我解释效应45-46

    4.3 原有知识水平对错误样例学习的影响46-48

    5 总结48-51

    5.1 结论48

    5.2 探讨的作用48-49

    5.3 本探讨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不足49-51

    6 参考文献51-57

    附录57-71

    致谢71-7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2-7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