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近代文学 >民国通俗讲演所述学年

民国通俗讲演所述学年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8021 浏览:3292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民国时期的通俗讲演所是当时以“通俗讲演”为主要方式对广大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进行思想文化启蒙及实施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对其探讨,除可以对近代以来的“口语”启蒙情况和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效应有所了解外,还可以更清晰地把握住近代思想启蒙对象下移、社会文化变迁大众化这一重要历史脉络。“通俗讲演”即用浅近的语言向普通民众(尤其是下层文盲、半文盲民众)发表意见、诠释观点。以“通俗讲演”作为社会教化的手段,古已有之,其目的无非是把上层统治者外在的压迫奴役内化为下层民众自身的价值取向,以而造就千万万驯良的帝国子民。时至近代,随着思想启蒙对象的下移、文化变迁的平民化倾向以及社会教育的兴起,“通俗讲演”被赋予了“启迪民智”的新的时代职责而得以发扬广大,其相应的机构设置也纷纷兴起。清末宣讲所的创办在1910年代盛行一时,为日后民国通俗讲演所的运转积累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操作经验,提供了第一助推力。满清覆亡,民国肇造。腐朽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崩溃,为社会教育事业的纵深进展扫清了巨大障碍,通俗讲演所事业也随之得到长足进展。民国通俗讲演所的人事设置虽十分简单,但却有着极其缜密严谨的运转准则,在人事选拔、人事培养、讲材编订、讲演程序及讲演技艺等诸方面均有章可循,这保证了其运转的较高质量。作为设立的正规社会教育机构,通俗讲演所的开办及维持经费主要由政府在社会教育经费项下拨给,同时,各地民间资本也给与了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有着的时间虽短,但却对整个民国通俗讲演所事业有褴褛筚路之功。北洋政府成立后,民国通俗讲演所事业逐步走向正轨。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推进、规范通俗讲演所事业。北洋政府统治前期,尤其在1915至1918年间,由于各级教育部门大力推进,再加之全国政局相对安定,各地通俗教育讲演所数量增加较快,出现了其进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黄金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鉴于国内文盲遍布,人民知识水平落后、素质低下的严峻现实,遂积极推行民众教育,大力创办社会教育机构,促使通俗讲演所事业进一步得以进展。以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全国统一至1936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民国通俗讲演所事业突飞猛进,步入了其进展历程中的第二个“黄金期”,进而达到巅峰。民国社会形态的复杂性,使得通俗讲演所的讲演内容极其丰富多元,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种思潮均有所涉及和体现。进步方面的讲演内容可主要分为鼓励爱国、培养公德、普及法律、振兴实业、进展教育、革除陋习、灌输常识等类别。此外,通俗讲演亦含有复古、反共、奴化教育等消极乃至反动的内容。但以整体看来,通俗讲演所所宣扬的进步思想理念仍据主要方面,这也是把其定位于启蒙教育机构的最基本依据。民国通俗讲演所事业迎合救亡图存、启蒙求新的时代潮流,向下层民众大力灌输新观念、新文化、新知识,极大地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觉醒,确实在民众爱国热情的激发、民众先进价值观念的培植及民众传统生活陋习的革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功效。但是,由于外在经济支撑的乏力、社会动荡的干扰,再加之讲演内容的鱼龙混杂、讲演员自身素质的低下、民众对讲演的漠视、抵制心理等一系列内在因素,使得通俗讲演所事业的社会启蒙效应受到极大制约,与其所标榜的“启迪民智”的崇高目标还相差甚远。与同时期的其它思想启蒙及社会教育事业相比,通俗讲演所事业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首先,这一事业在启蒙实践中所运用的主要工具是“口语”,而不是文字;其次,这一事业把受众定位于下层社会的文盲、半文盲民众,实现了辐射范围的最大化;再次,这一事业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促使民众心理嬗变的“隐形”层面,而不是立竿见影、直接可用以改造社会的“显形”层面。民国通俗讲演所运转的历史经验,为当前加强基层文化教育设施建设、提升基层文化教育工作者素质以及转变基层文化教育工作活动形式等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关键词:民国论文通俗讲演所论文下层民众论文社会教育论文思想启蒙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9

    目录9-12

    绪论12-26

    1 本课题的探讨作用12-13

    1.1 学术作用12-13

    1.2 现实作用13

    2 本课题的探讨综述13-22

    2.1 民国时期的探讨概况14-16

    2.2 当代探讨概况16-20

    2.3 民国通俗讲演所探讨的不足之处及改善思路20-22

    3 本课题探讨的重、难点及革新点22-23

    3.1 重点22

    3.2 难点22

    3.3 革新点22-23

    4 本课题的探讨思路及策略23

    5 本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23-26

    第一章 民国通俗讲演所肇兴的历史背景26-36

    1.1 “通俗讲演”的特点及其历史溯源26-28

    1.1.1 “通俗讲演”的特点26-27

    1.1.2 通俗讲演的历史溯源27-28

    1.2 民国通俗讲演所肇兴的时代背景28-31

    1.2.1 近代思想启蒙对象的下移28-29

    1.2.2 近代文化变迁的平民化倾向29-30

    1.2.3 清末社会教育的兴起30-31

    1.3 前身机构的出现——宣讲所31-36

    1.3.1 进展概况31-33

    1.3.2 宣讲内容33-34

    1.3.3 局限之处34-36

    第二章 民国通俗讲演所的运转机制及进展概况36-76

    2.1 通俗讲演所的运转机制36-46

    2.1.1 运转机构36-37

    2.1.2 运转准则37-42

    2.1.3 运转经费42-46

    2.2 通俗讲演所的进展概况46-76

    2.2.1 北洋政府兴办的通俗讲演所46-54

    2.2.2 南京国民政府兴办的通俗讲演所54-69

    2.2.3 领导下的通俗讲演所69-73

    2.2.4 日伪制约下的通俗讲演所73-76

    第三章 民国通俗讲演所的讲演内容及社会效应76-92

    3.1 通俗讲演所的讲演内容76-82

    3.1.1 讲演宗旨76-77

    3.1.2 讲演范围77-78

    3.1.3 讲演的具体内容78-82

    3.2 通俗讲演所事业取得的社会效应82-86

    3.2.1 民众爱国热情的激发82-84

    3.2.2 民众先进价值观念的培植84-85

    3.2.3 民众传统生活陋习的革除85-86

    3.3 制约通俗讲演所效应的因素86-92

    3.3.1 外在因素86-88

    3.3.2 内在因素88-92

    第四章 民国通俗讲演所事业的总体特点及当代启迪92-98

    4.1 通俗讲演所事业的总体特点92-95

    4.1.1 “口语”启蒙的独特风格92-93

    4.1.2 受众定位的最广泛化93-94

    4.1.3 “隐形”功效影响深远94-95

    4.2 通俗讲演所事业的当代启迪95-98

    4.2.1 加强基层文化教育设施建设95

    4.2.2 提升基层文化教育工作者素质95-96

    4.2.3 转变基层文化教育工作活动形式96-98

    结语98-1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