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近代文学 >谈土地改革建国初期甘肃土地革新中农民不愿“诉苦”矛盾心态学位

谈土地改革建国初期甘肃土地革新中农民不愿“诉苦”矛盾心态学位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36654 浏览:1628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建国初期,政府于1950--1952年期间对新解放区实施了土地革新。甘肃省委全面响应政府有关土地革新的部署,严格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消灭地主阶级”的土改总路线和“访贫问苦、扎根串联、建立贫协、运用农代会”的土改组织路线,认真做好土地革新政策宣传和群众动员工作,积极引导农民“诉苦”、引起农民对地主阶级的仇恨,以此投身摧毁旧有社会经济结构的斗争中。尽管甘肃省地处偏远、农村普遍贫穷,某些地区受地主迫害情况极其残酷,但在土地革新实施的初期,在宣传动员群众的历程中,出现了群众反应消极、体现冷淡、不情愿诉苦的情形,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阻碍了土地革新的顺利进行。本论文以农民觉悟偏低、土改工作组人员数量不足且素质不高等因素考量,探讨群众在当时的条件下不愿诉说苦被地主阶级压迫所受折磨的内心隐情。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绪论:概说选题的缘由与探讨作用,评书相关学术前史,介绍探讨策略与思路等。第一章介绍甘肃在新解放区土地革新前农村的基本情况,包括甘肃的地理、自然条件,解放前后土地所有制情况、地主阶级如何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以及甘肃农民在地主阶级的压迫下悲惨的生活情况。第二章对土改中农民“诉苦”一词做了定义,并对文章所讨论的土改涉及的区域范围进行了介绍。其次简要概述了对新区土地革新政策的提出及部署和甘肃省政府对政策的策应情况。第三章陈述农民在对待土地革新政策中的消极反应--不情愿诉说被地主阶级压迫的苦。包括干部在对农民访贫问苦时的不理不睬和土改工作组在诉苦教育中农民体现出闭口不言。第四章以群众自身和干部素质因素出发,根据现有史料,论述联系实际,探讨不愿诉苦的确切理由及农民的心态。包括由于受传统道道的束缚、农民对土地革新认识不充分、农会组织不纯、干部素质不高、天命观等理由的影响农民所体现出内心纠结、疑惑、胆怯、不踏实、坦然等心态。本论文结语部分总体上对甘肃土地革新初期群众对于的宣传和土改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的冷漠、不情愿诉苦的理由做了简单的总结,揭示这一课题的现实作用与历史作用。讨论只是初步和浅显的,更多不足还待有进一步探讨。关键词:土地革新论文不愿“诉苦”论文矛盾心态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绪论9-14

    1. 选题缘由及探讨作用9-10

    2. 相关学术评述及探讨近况10-12

    3. 探讨思路与策略12-13

    4. 文章的重点和难点13-14

    第一章 土地革新前甘肃农村基本情况14-21

    1.1 行政区域与自然环境14

    1.2 旧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4-15

    1.3 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15-18

    1.4 农民的悲惨生活18-21

    第二章 甘肃省政府的“诉苦”教育21-30

    2.1 对“诉苦”一词的诠释21-22

    2.2 土改区域介绍22

    2.3 土地革新政策的提出22-23

    2.4 对土地革新的部署23-24

    2.5 甘肃省政府的策应24-30

    第三章 农民的回应----不情愿“诉苦”30-32

    3.1 对贫困访问的不理不睬30-31

    3.2 诉苦教育中的闭口不言31-32

    第四章 不愿“诉苦”的理由及心态探讨32-42

    4.1 道德束缚,农民内心纠结32-34

    4.2 对土改政策认识不足,农民心存疑惑34-35

    4.3 地主阶级的恐吓,农民内心恐惧35

    4.4 农会组织不纯,农民内心胆怯35-37

    4.5 干部素质不高,农民内心不安37-40

    4.6 天命观使然,农民内心坦然40-42

    结语42-4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