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9486 浏览:352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以下简称“基础” 课)“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本文从“基础”课的教学目前状况为出发点,分析影响“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实际理由,务实并多角度探索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理由。”由此可见,“基础”课程把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贯彻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顺应了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面发展规律。因此,“基础”课相比较其他基础性课程来说有其独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基础”课教学目前状况

首先,由于思想道德品德课程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中长期处于次要地位,大多学生会认为“基础”课与以前上学时的学习内容有重复,自然而然地认为专业课程比“基础”课程重要。这对“基础”课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
其次,思政课教师队伍不健全。教研室思政专业教师人数少,任课教师包括辅导员与行政人员。辅导员与行政人员日常工作繁忙,备课时间有限。“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它不单纯是一门课,确切地说“基础”课是一个学科体系,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相联系。[1]因此,“基础”课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而很多“基础”课教师存在着自身知识较为单一与该课程对教授者提出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矛盾。
再次,实践性体现不足。“基础”课教学实践基本局限在室内,局限在个别授课班级,占用授课时间。

二、影响“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实际理由分析

“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和发展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基础”课经历了起步、调整和提高、改革和纵深发展等几个重要阶段。但是“基础”课课堂教学内外效果呈现两张皮,课上认真听讲,考分高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表现未必就好;许多大一表现良好的学生进入大二就表现平平;踏入社会就与在校期间判若两人,“基础”课的实际效果及其延展性不尽人意。[2]对出现这样的理由进行仔细的梳理后,影响“基础”课教学实践性的现实理由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策略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教学实践设计环节不充分,大部分授课教师还是采用了中小学时期的授课策略,对学生的启发与认知不足。第二,“基础”课教师队伍及梯队建设不健全,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思政专业教师人数少,行政人员与辅导员对“基础”课程的认知不足,备课时间少,网上下载教案,缺乏真情实感。第三,学生对“基础”课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学生认为“基础”课不如专业课重要,不能将“基础”课所要传授的高尚追求与实际结合,缺乏说服力。第

四、新媒体应用不足,缺乏教学艺术性。

三、提高“基础”课实效性的途径

提高“基础”课实效性对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理由都大有裨益。笔者认为提高“基础”课实效性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加强“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使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择优选拔与学生有联系的一线教师从事“基础”课教学,加强专业培训,认真备课,积累授课经验。“基础”课教师的特殊性在于除了要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之外,还要在思想上坚信马克思主义、政治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并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这种做法一方面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同时也更加具有现实指导作用,有效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由于采取了择优选聘的方式,激发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二,增强教师自身使命感与责任感。“基础”课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教书育人作用,自身要明确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基础”课教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加强理论修养,关注社会热点理由,与时俱进。其次,“基础”教师要努力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基础”课教师是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宣讲者和传播者,更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教化和感染学生,实现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同时,作为思政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实际理由,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的真正目的。
第三,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和激发学生深思,使学生全面深入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课堂氛围,形成以师生互动为背景下的思想交流。坚持良好的师生互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课堂参与的机会,培养其独立深思和解决理由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第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实际教学中坚持用系统的理论知识武装学生,而且根据社会热点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坚持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转变单一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体验式、案例式、情境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坚持教学过程的综合性,不仅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而且开拓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通过扩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法纪观念。
第五、探索走出教室,建立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基础”课要实现入耳,入心,也要入得社会实践,才能提高其实效性和课外延伸性。例如:与博物馆、科技馆、地震馆等相关单位取得联系,指导学生参观并给与专业的解说,使课堂上描述的榜样教育、创新意识等落在实处;开展“三下乡”活动与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和做好就业规划。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及娱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意识等都可以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融合起来。
综上,“基础”课实效性教学具有目的性、互动性、操作性、创造性等特点。“基础”课实践性教学对课程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其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体现其整体教学的培养目标,是推动大学生社会化、提高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基础”课实践性教学达到实效,就要运用系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工程的原理和策略,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整合运转机制、健全保障体系,真正提高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文珍.关于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几点深思[J].学研究,2005(5):105-107.
[2]侯平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困境与突破[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3):85-8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