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与行政管理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教育改革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教育改革

收藏本文 2024-02-26 点赞:6041 浏览:210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国当前新形势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对现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改革进行探索。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师资结构及专业建设与发展环境方面分析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需要,提升本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水平,需要从专业方向合理定位、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整合与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以及专业导师制本科教育模式推进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本科教育;专业建设;教育改革
1673-291X(2012)27-0300-03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土地管理事业,中国向苏联派出一批留学者,并从苏联引进了土地规划科学,在当时的东北农学院、南京农学院、华中农学院等高校设置了土地规划专业,此后,土地资源管理及其相近专业在许多高校相继开设。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仅开设硕士点或博士点的高校在内,目前中国已有90余所高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中国土地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计算机及3S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当前土地利用与管理面临严峻的形势,土地资源管理相关工作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受高校扩招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也面临着同样的就业与升学压力问题,而在这一竞争过程中,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学识水平是影响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不同高校开设该专业的学科基础或背景各不相同,同时也缺乏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造成了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许多新办该专业不久的高校学生竞争力相对较弱,就业及考研相对困难。因此,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中国土地管理工作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升学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如何提高高等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素质成为当前本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探讨如何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教育体系,以求提高其专业人才素质培养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土地资源管理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江苏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以测绘与信息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新专业,于1999开始招收专科生,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截止目前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土地管理高级专业人才。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紧密结合3S技术及测绘与信息技术背景,积极探索专业人才教育体系改革,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力求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得到不断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与其他高校及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定位不利于差别化人才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兼具文、理综合且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学科的交叉性决定了其专业知识范围及研究方向的多样性。同时,学生学习基础、个性及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均存在差异性,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有着差别化人才培养的需求。而江苏师范大学作为地方师范类高等院校,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是依托测绘学科和文理教育而设立的,因而其培养方向侧重于工科类的普适性教育,而在经济、管理、制度等偏经济管理类方向相对较弱,这不利于学生对本专业的全面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偏爱于经济管理类方向的学生培养不利,也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置不够健全。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师范院校基础文理、计算机基础、测绘与土地信息技术、土地评价与规划、土地(房地产)经济与管理课程群为主线的5大课程体系,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侧重于工科,其课程设置更多偏重于工科类课程,如建筑概论、土地力学与建筑基础、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摄影测量与遥感、GIS二次开发等,而在经济管理类课程方面,如计量经济学、应用统计、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课程开设较少。然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不仅涉及到测量、GIS等工科类课程,而且涉及到资源与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经济等方面,而在本科教育阶段仅侧重于工科类不能适应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涉及面广,可开设的专业课程众多,而本科四年的培养时间很有限,但课程体系中除政治、数学及英语这些公共课程外,还开设了一些与该专业相关性较弱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建筑概论等,这无疑加重了学生负担,挤占了专业课学习的时间。
3.师资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而师资队伍建设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拥有一个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学术团队;二是拥有稳定研究方向、具有深厚学术造诣且能带领整个学术团队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学科带头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性较强,作为开设不久的专业,虽然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大部分由土地资源管理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构成,从职称上看,专业教师队伍中教授、副教授与讲师比例为1∶7∶2,但从学历层次上看,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仅占40%左右,且均为青年教师,因而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同时缺乏具有带动学术梯队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团队凝聚力不强,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发展。
4.同一专业本硕分离,专业发展受限。一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平台来支撑,而其中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与发展又是本科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然而,在部分高校,由于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设立的基础是大测绘类学科,其属于工科性质,而对于其硕士点的申报则是基于管理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硕士点,因而出现了同一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培养不在同一个院系的问题。对于江苏师范大学而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点在管理学院设置,而管理学院几乎没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师,而由于学校教学制度及薪酬规定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测绘学院硕士生导师难以在管理学院指导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亦即管理学院可招收该专业研究生,但无该专业背景的导师,而测绘学院有该专业背景的导师,但难以招收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而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分离,难以促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udooo.com

教师科研团队及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进一步提高,限制了本科人才教育的发展。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路径

1.夯实学科基础,逐渐建立适应差异化人才培养的学科定位。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学科建设基础提高本专业办学水平和层次,提升专业人才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成为我校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在测绘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应立足于我校测绘学院所具有的资源与优势,在加强对土地经济、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不动产评估、土地法等方向的建设基础上,突出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这一方面,应聘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领域元老级专家进行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建设。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把握“先夯实专业基础,再重点培养学科专长”的原则,通过设置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研究范畴,全面夯实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时,由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及特长,应充分引导并尊重学生的选择,逐渐确定适应差异化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
2.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差异化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优化上,应在科类基础课上强调我校测绘类特色,在专业核心课程上突出专业基础及技能的培养,在科类方向选修课上体现差异化人才培养。首先,应精简相关性不强的课程,如大学语文等,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其次,借鉴其他土地资源管理强势学科的高校,通过设置不同方向模块,如经济学模块、工程规划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公共管理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及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同时,在专业课程上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本科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如土地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学、不动产估价、地理信息系统、土地法学等,而专业选修课程则是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及兴趣选择的专业方向,如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土地行政管理、土地利用工程、城市规划原理等。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测绘学科基础,适当增加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GIS二次开发、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技术类课程,将专业核心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从而在夯实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体现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3.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优化人才结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针对江苏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现状,应尽快构建一个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一方面,需进一步引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学术带头人,加强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增强团队合作凝聚力;另一方面,应借学校实施师资队伍建设“153工程”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本专业教师队伍进修的力度,提高专业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及科研能力,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适应新时期双语课程教育的要求。
4.全面整合教学资源,扫除专业发展障碍。教学资源及专业发展环境不仅影响专业建设与发展,而且影响本科教育水平的高低。首先,应优化学科建设环境和条件,特别是对于同一专业跨院系的问题应给予解决,或者是将相同专业整合到同一院系,或者是改革学校相关教学管理制度,扫除学院之间教师资源共享障碍,这不仅对特色专业建设有着积极作用,而且对于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由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跨学科较强的专业,应根据该学科的特点,加强校内教学资源配置,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所需的经济学、统计分析、计量分析等相关课程,应由经济学院来开设,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的机会,而对于专业课程,应结合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来配置,这样更有利于相关研究前沿的引入,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更新。
5.进一步推进专业导师制的本科教育模式,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就是围绕教学展开,而缺乏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制度安排。即便是当前高校配备有班主任或辅导员,但其职责主要是负责学生日常学习、活动、思想教育等的管理,而在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训练等方面缺乏指导,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管理这种理论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且所涉及学科范围广、研究方向纵多的专业,许多本科学生在刚接触该专业时往往较为迷茫,不知从何入手,因而,传统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制度难以满足当前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鉴于此,江苏师范大学测绘学院进行了人才培养改革,在传统辅导员制度安排基础上为每一个班级增加一名专业导师,实行“辅导员+专业导师”的模式,辅导员职责不变,而专业导师负责根据学生个性对学生职业规划、专业学习、实践与研究能力等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方面进行指导。这一制度的好处是能引导学生尽快认识专业整体概况,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补充课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然而,这一制度还不尽完善,建议在进一步的改革中,进行以下尝试:一是从大一抓起,摸清学生个性专长及兴趣,因材施教,对继续深造和毕业后就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模式,在不同学习阶段(年级)给予区别化指导;二是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方面的热点给学生指定讨论话题,指导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定期不定期举办学术讨论活动,提高学生对专业领域热点问题的敏锐性及科研能力,加强对学生科研项目训练的指导,丰富学生对专业领域问题的认识,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三是对于具备一定专业基础且对科研有兴趣的高年级学生,专业导师可以根据情况让其参与科研课题,让其了解科研过程,培养科研能力。
三、结语
新形势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势性需求,因而对于学科基础相对薄弱的高等院校,不断改革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教育,完善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我校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应在围绕“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这一要求的基础上,从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及学科基础角度出发,确定合理的专业特色发展方向,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教育制度创新,进而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办学层次与人才教育水平,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土地资源管理人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