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教师德育 >简论大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大理由”设计和处理

简论大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大理由”设计和处理

收藏本文 2024-02-24 点赞:7025 浏览:2137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唯恐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在课堂上把知识点分解成很多小知识点进行提问、讲解和说明,形成了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封闭式课堂。这种课堂教师站位过高,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课堂变成了枯燥的叙述和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得不到启发,收效甚微。“大问题”是相对于上述的小问题而言的,“大问题”不是简单地将数学问题粗线条放大,它的“大”体现在恰当、精准,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大问题”下,要随时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启发,在互动交往中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这个过程是开放的、真实的、灵活的、有效的。“大问题”在打开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更能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更能激发学生形成深层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将封闭的“小问题”转化为开放的“大问题”。

一、关注知识形成过程,设计开放的“大问题”

“大问题”的设计体现的是教师对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教师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进行发现、猜测、验证、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教师只有在思想上顾及到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师生互动的多元可能性,学生才有可能在发现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开放性“大问题”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关注“大问题”的思维含量。“大问题”的设计不仅要有思考价值而且要有明确的目标,在设计“大问题”时,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么提,这个问题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否完成。“大问题”的设计既要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怎么写作,又要能有效地推进核心过程,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抽象概括等几方面切入,使问题具有更强的启发性和层次性。在“圆的周长”教学中,“大问题”可这样设计:猜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你能想办法证明吗?上述大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小组内想方设法证明与所猜想的一致。比如,有的小组用法,有的用绕圆法。这样的问题虽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第二,关注“大问题”的思维空间。由于“大问题”相对复杂且具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点一般较易做到。第三,关注“大问题”设计的对象。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潜能,提供每个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就算是小组合作,也不妨碍后进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和想法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这也能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和数学能力。

二、关注学生过程状态,灵活处理问题资源

在“大问题”放下去后,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研究过程如何,与教师的预设有多大的差异存在,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如何处理,怎样促使学生生成比较丰富的资源,怎样关注和捕捉学生生成的信息和资源等,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人手。

(一)启发学生思考,生成丰富资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个大问题重心下放以后学生都能生成很多资源,且学生的思维特点大多以点状为主,也正因为如此,需要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进行类比思考,使学生生成的资源比较丰富,帮助学生实现思维水平的提升。首先,教师要注意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多种方法。
如小学低年级的数运算教学为例,当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学生采用拆分法时,19+17=19+10+7=29+7=36,教师可启发这类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可否对第一位数进行转化呢?可不同时对两个数进行转化呢?同样对凑整法的学生也进行相应的类比启发。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就有可能产生一类相同的“类方法”,他们也可能意识到各“类方法”间的思考差异。

(二)关注学生差异,捕捉不同资源

“大问题”放下去后,教师又注意了根据学生的状态及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点拨,学生的基础性状态表现出来了,生成的资源也会比较丰富。这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资源进行采集和回收。

1 防止资源呈现的随机性

由于课堂上学生发言的随机性,所以课堂上常常表现出:越好的学生越先发言。透过这样的表象,教学过程的交流并不是从低级到高级的递进过程,因此教师选择学生资源时不能随机,要取不同层次的学生。

2 提倡资源的聚类意识

教师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集学生资源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有不同层次学生的典型“类”意识。基于对学生的差异,不同的层次学生的典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型资源都要采集。正是有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不同的思维状态才有可能构成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才有可能形成学生思维的碰撞,形成生生和师生的有效互动。

3 进行及时的价值判断

在“大问题”放下去后,教师对学生的信息要进行价值判断,就是要求教师思考和分析学生反映出来的状态和信息,哪些可作为下个环节的生生和师生互动的资源,哪些可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清晰和思维的提升。

4 注意资源的呈现利用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放下去问题后,资源是以一种“串联”的方式呈现的。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各种资源进行比较和辨析,也不利于形成学生之间互动和思维的碰撞,还易导致个别学生的替代思维。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来“串联”呈现资源的方式,把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层次思维的资源有目的地回收上来,以“并”的方式呈现在黑板或投影上,实现资源的群体共享。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在比较和辨析中感悟、体验,在比较和辨析中认识、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