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教师德育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3952 浏览:953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人们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做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推广。因此,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下面我谈谈对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现行的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由于教学目标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地把握、深刻地认识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检查和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这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这样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格;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学习效率低下。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②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又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增强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三)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其他同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习惯,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示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体现了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重要性。“写”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让学生“自由想象”。例如:在学习“圆的有关性质”后,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想象中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这些能力的规律和方法。

(四)将“开放式问题”引入课堂。

将开放式问题引入课堂教学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着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例如,九年级下册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到圆心距的距离为①4.5cm;②6.5cm;③8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这是一道常规性题,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改造为开放式问题:据气象部门预报,一台风中心在直径是60千米的某城市正南50千米处,以北偏东30°方向前进,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通过这样的改造,问题更加具有挑战性。当然此题还可以进一步变换条件,让学生思维向纵深拓展。如该城市遭台风袭击的时间有多长?等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数学老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为提高新课程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