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计算机数据库 >有关于均衡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进展对策优化大专

有关于均衡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进展对策优化大专

收藏本文 2024-04-10 点赞:15012 浏览:608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缩小城乡教育信息化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介绍了城乡教育信息化差异的背景,并在借鉴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教育差异的信息化解决策略: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发展策略和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城乡差异;均衡发展;信息技术
16727800(2013)0080008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祁玉娟(1976-),女,硕士,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1 城乡教育信息化差异背景分析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中国义务教育中不同学校之间存在严重的差异,这种地区差异不仅存在于东西部学校之间,还存在于城乡学校之间和同一地区的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差异没有消除,反而随着数字鸿沟的出现而呈现出愈来愈大的趋势。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不同学校之间硬件环境设施建设的差异上,更体现在优秀教师资源配置、信息资源建设等软件环境方面。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这种差异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对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进行产生重大威胁。
教育财政投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入差异是中国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最重要原因。虽然有专家指出我国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偏低所造成的[3],但是相对而言,笔者认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投入方式才是义务教育学校差异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加上和省级政府在基础教育中承担的财政责任太小,导致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难以得到保证[4]。龙舟[5]发现我国2003-2005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的绝对差异一直在增大。栗玉香[6]的调查显示校际间教育财政差异明显高于区县间差异,校际间教育财政资源存量差异高于增量差异,而公众对校际间财政均衡的满意度较低。
近年来国家着力加大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加强了农村和落后地区学校的教育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为基础教育提供了大量资金。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但是还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教育差异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
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笔者认为在现有城乡二元化发展格局上仅仅通过经济手段难以真正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在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变革传统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实现不同学校之间教育发展的协调和均衡,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差异。

2 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分析

2.1 国外相关经验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接入了Internet。1996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教育技术行动纲领”(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itiative),指出到2000年,全美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 IH),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方面受到教育。美国教育联合会等几家著名的教育组织联合建立“21世纪教师”网络怎么写作,鼓励、组织和支持使用新技术对学生进行革新教育的教师,培训了10万名美国教师,并为参与该项怎么写作的教师提供了交流经验的场所。日本不仅加大设备投入,还积极地借助Internet进行教育革新。1995年5月,日本文部省和通产省联合实施了 “100所中小学校联网试验研究”,让111所试验学校师生了解和学会使用Internet,而且还通过一系列科学试验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英国从198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高等学习中实施一项称为“计算机用于教学创新”(Computers in Teaching Initiative, CTI)的宠大项目,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对高等院校所有学科(包括文科、理科、医学、环境等各个领域)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的彻底变革。并将1998年定为该国的“网上教育年”。
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各国政府采用了相应的策略来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来看,在保证学校教育投资相对均衡的情况下,各国还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来避免不同学校教学发展的差异。例如,美国不仅采取优惠政策吸收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还通过网络虚拟学校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网络课程[7]。英国政府也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来加强校长培训工作[8]。在日本,由于教师属于公务员,教师流动属于公务员人事流动的范畴,因此日本政府制定“教师定期流动制”来解决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类似的还有韩国的“教师互换制度”。

2.2 国内相关经验

我国基础教育投入是在国务院领导下, 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投入体制[9],由于农村经济基础比城市薄弱得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采取“城市辐射农村”的方式,即教育信息化首先在大中型城市试点,然后再推广渗透到小城市,最后是农村中小学校,这个模式本身就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为了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边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UNDP403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这些项目对支持西部教育信息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内对于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差异的控制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人员调配上,即通过顶岗实习支教、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等方式,由城市向农村短期派遣教师帮助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二是在财政支持上,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完善绩效工资制度[10]、建立省级统筹的教育投入保障政策[4]或者以为主、省市为辅的教育投入[11]保障政策来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师福利。吴琼[12]认为上述策略在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但也有研究者持反对意见,例如冯文全[13]认为,教师轮岗忽视了教师的情感,没有充分尊重教师意愿,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教师的流动仍然是单向的。

2.3 城乡教育差异的信息化解决策略

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对农村和西部薄弱地区的教育投资,有利于这些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这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信息化教育设施后,对于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减少义务教育学校差异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加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具有更加强烈的要求。对于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国家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和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则难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忽视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加大,并进一步加大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特别是信息化社会中对信息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信息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不断提高,以及城乡之间家庭在信息设施和信息素养上的差异,使得数字鸿沟成为城乡学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信息技术以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信息素养密切关系到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缺少可用的信息资源,教育信息化将无从实施。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14],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则可以对教育均衡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减少义务教育学校差异,确保义务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3 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策略

3.1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发展策略

现有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策略对于缓解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教师资源配置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是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推动过程中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二元化和农村教师待遇低下,城乡教师在收入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城市学校和重点学校教师的巨大非财政性收入,城乡教师的收入差异难以通过财政支付的策略来完善。加上城乡教师在子女入学、就业以及生活上的巨大差异,使得城市教育工作比农村教育工作更加具有吸引力。城乡优秀教师的流动依然是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经济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从非重点学校向重点学校流动。农村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更差,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城乡教师流动的马太效应不可能通过政府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来完成。如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调动优秀教师向农村发展为培养农村教师为合格甚至是优秀的教师,相信效果会更佳。
城乡教师差异除了教师学历和前期经验的差异外,被局限的视域是限制农村教师发展的重要原因。两位水平相当的师范生毕业后分别到不同学校去工作,在若干年后专业素养就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所在学校对教师的培养明显会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教师接受培训和教研活动的机会明显少很多,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难以突破原有教育理念的限制,进而影响到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开放的视域显得更加重要。由于教师教研经费的限制,农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与城市和发达地区教师交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严重受限的教师视域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进而影响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农村学校课堂的革新。
网络为教师的跨区域交流提供了便利,利用网络,不同区域的教师可以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交流可以扩大教师的视域。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以及教师与教育研究专家之间的交流,甚至可以实现教育研究者与教师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在建立联系后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在线交流,相互分享经验和教训。不认识的教师还可以通过虚拟社区进行教学反思与经验交流,在反思的过程中进行经验的分享和总结,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发展。利用网络加强农村教师参与教研的机会,让城乡教师配对交流共同提高,有助于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相较于从城市学校调派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更加具有可行性,也更加人性化。农村学校教师获得了足够的培训后,也更加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师改变自己的观念,并推动教育的信息化。

3.2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策略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资源配置的多少会影响到教学的实施过程。单纯依靠教师来制作教学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不仅增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师所制作的信息资源质量难以保证。如果依靠购写信息资源来充实学校的信息资源,巨大的经济压力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学校所能够获得的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是有限的,农村学校所能够获得的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更加少得可怜。
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丰富而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实施的重要保障。与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不同,以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为特点的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不再具有独占性,同一份资源可以多人同时共享使用而互不影响,多个学校共用一个教育信息资源库并不会造成不同学校之间资源配置的冲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突破传统的校校建资源库的策略,在购写和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库的过程中所建立的信息资源库,不论是从企业购写的信息资源,还是学校教师自建的信息资源,都公开供所有的教师使用。那么在相同的投资下,学校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城乡学校由于投资差异所导致的学校信息资源环境差异也得到解决。这样,所有学校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信息资源以供使用,农村学校在得到了充分的信息资源后,也有利于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熊才平,方奇敏.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理论与构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7(4):1113.
[3] 岳昌君.我国公共教育经费的供给与需求预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2):152166.
[4] 范先佐.构建“以省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2):113118.
[5] 龙舟,刘朝.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地区差异研究——基于统计学方法及基尼系数的测算[J].科学管理研究,2007(6):8184.
[6] 栗玉香.推进义务教育校际间财政均衡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9(12):1114.
[7] 何克抗,赵兴龙.美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与措施[J].基础教育参考,2010(4):2731.
[8] 姜利琼.中英两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比较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12):2930.
[9] 钟晓玲.我国教育投入的城乡及地区差异分析[J].月刊,2007(4):5962.
[10] 谢世腰.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五条建议[J].新教育,2010(4).
[11] 张文和.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5):3638.
[12] 吴琼.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的多赢效应[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 8890.
[13] 冯文全,夏茂林.从师资均衡配置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0(2):1821.
[14] 熊才平,何向阳,吴瑞华.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6): 2229.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孙 娟)

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