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教育法学 >朗读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朗读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11603 浏览:468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朗读水平的高低是阅读能力的显著标志,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具体而明确。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具体做法有四点:(1)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学生朗读时间有保证。在初读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精读阶段,更要朗读,出声地读,重点句段反复地朗读。(2)教师朗读指导有方法,如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朗读要注重情感体验;朗读评价从语音、语调和情感方面综合考查等。(3)朗读训练的形式要多样。朗读时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在电教媒体进入课堂后,可试用配乐朗读。(4)我们要按年段特点和文体需要分配朗读任务,处理好朗读与默读等其他阅读方式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标;朗读训练;阅读教学效率
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读水平的高低是阅读能力的显著标志。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建议”中提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里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摈弃矫情造作的腔调。”可以看出,课标对阅读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具体而明确。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我有如下体会:
1. 学生朗读时间有保证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的大概。在这一阶段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琅琅上口”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书声琅琅,如果课堂上学生读书时间不够,学生对教材中丰富的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理解和感悟。
首先,在初读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对教材有初步的感知。
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先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再引导学生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在精读阶段,更要朗读,出声地读,因为文章的精华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说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和运用之妙(怎么说的,效果如何),语文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去读懂,而不是听懂、看懂或靠老师讲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2. 教师朗读指导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朗读和老师的示范、朗读技巧的指导、评价是分不开的。
(1)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教师范读可以营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又如《有的人》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彩很浓厚的课文,教师对重点句、重点段落的范读要情真意切。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对鲁迅的怀念和对反动派的憎恶。学生难以体会到朝鲜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朗读要注重情感体验。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语文教育要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但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要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去自信地学、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情要自己在读中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要自己在读中明。”他在教学《小珊迪》中“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时,想到他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这一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读读这句话。以你对小珊迪的理解,你最想强调其中的哪个词语?” 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情感,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多元理解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后王老师又紧扣文中“他不是那种人”的断定,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真切感受小珊迪悲惨的命运和崇高的人格。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也充分挖掘了学生潜藏的潜力与才情。
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3)朗读评价从语音、语调和情感方面综合考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才能读出符合课文内容的感情来,因此,指导朗读,要在理解内容、激发情感上下功夫,而不要做单纯的技巧上的指导或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引导学生朗读评价也要从语音、语调、和情感方面综合考查。

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