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实效性查抄袭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实效性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3-29 点赞:31308 浏览:14483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培养探疑能力;思维逻辑
问题提得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课堂教学真实高效。但是,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堂提问不重视,随意性很大,缺乏层次性、针对性、启发性。那么,如何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选好课堂提问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 在知识的连接点处提问——水到渠成

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如果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相反,提出的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解答,就无法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现代教学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对数学教材进行加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知识的连接点处选择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伸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设计:(1)8.4÷35 (2)8.4÷350 (3)8.4÷3.5(尝试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当学生顺利完成前两道小题,被第(3)小题难住时。师抓住时机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道题与前面学过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2)应怎样把除数变为是整数的除法计算?(3)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么办?为什么?此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书里是怎么说的,就能很快地找出方法来。这时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自学,很快进入了角色。以上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有层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使新旧知识有机组合,形成“知识链”,从而使学生有序地理解和掌握新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2. 在新知识的重点处选择提问——抓住本质

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

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udooo.com

“对不对”“是不是”等一些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而我注重从教材中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内容选择提问,循循善诱,使学生豁然开朗,达到“一石冲开水中天”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紧扣本课重点,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思考如下问题:(1)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圆形的什么有关系?有着怎样的关系?(3)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4)圆的面积呢?引导学生展开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 在知识的疑难处提问——豁然开朗

课堂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洞然若开”,“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卡壳处”选择提问,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教完《比的基本性质》后,为了强化巩固这一性质,我出了这样的变式题“ 这个比的前项加上4,要使比值不变,它的后项要加上几?”有的学生不检测思索就回答“要加上4!”,有的则答不上来。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主要是老师提出的问题思维跨度太大, 要完成这个问题学生要完成两个转化:一是转加为乘,二是转乘为加。要实现这两个转化,可以这样设问巧引学生开窍: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加上4得6也就是把比的前项乘几?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怎么办?这一连串有指向性的提问不仅使学生找到了思维的落脚点,也寻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4. 在知识的联想点处提问——培养思维

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思维的灵活性起着关键的作用。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思维的出发点、思维的方向、方法多种多样,想象广阔,要在知识的联想点上多下功夫。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某农场需要一种药液240千克,药粉与水的比是1:5,需要药粉和水各多少千克?(用多种解法解答)引导学生抓住联想点:药粉与水的比是1:5展开想象。学生很快联想到以下四点:(1)药粉占1份,水占5份。(2)药粉占药液的 ,水占药液的 。(3)药粉占水的 。(4)水是药粉的5倍。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向,学生很快得出了相应的多种解法,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5. 在发生意外之处提问——生成精彩

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生意外事件,很多教师将这些意外事件视为课堂的最大干扰,避而不谈,甚至加以批评。其实教师不仅要保护这类意外事件,而且还要让学生的智慧得以激发。如在教《三位数减法》时,出了这一题让学生解答:1000-278=,大部分学生都是按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有一位学生说他有其他的方法,当时其他学生感到很意外。我边忙问:“你是怎样做的,能告诉大家吗?”他答:“我先用999-278算出结果是721,然后再加上1就是722。因为999减任何一个三位数都不用退位,计算简便,被减数是1000,结果再加上1就行了。”同学们豁然开朗,一致称赞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我于是抓住这一绝好时机。问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你能说几道这类型的题吗?”“不需退位”、“简便”…… 顿时,课堂上就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纷纷肯定了这种计算方法,认知也在意外中得到了进一步地深化。不言而喻,正是由于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因势利导,才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使课堂呈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景象。
总之,课堂提问要明确目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抓住那些牵一而动全身的关键处设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收稿日期:2013-03-2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