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临床医学 >改性紫外线辐照接枝技术构建抗凝改性血液净化膜

改性紫外线辐照接枝技术构建抗凝改性血液净化膜

收藏本文 2024-02-04 点赞:17650 浏览:7365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背景与目的:血液净化属一种广泛用于临床的体外循环治疗,由于滤器膜与血液的不相容性导致血液与循环管路接触时发生凝血甚至血栓形成,操作时必须予以抗凝处理。然而对于高危出血患者,全身运用抗凝剂会加重出血风险。高危出血患者抗凝不足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材料与血液接触发生凝血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发现,当血液与材料接触时,首先是血浆蛋白迅速吸附在材料表面,继而推动血小板的黏附,激活内、外源凝血途径,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栓。以材料发生凝血的机制中不难看出,只要在某种程度上能抑制或阻止这几条凝血途径中的一条或几条的发生,材料就具有抗凝血性能。因而,以材料发生凝血的机制作为论述指导,构建一种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膜,减少凝血酶的产生和血小板的粘附,减少血-膜接触时发生的凝血反应,并赋予血液净化膜局部抗凝性能。以期在血液净化中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开利用全身抗凝剂。为此,本探讨拟采取紫外线接枝技术,将新型抗凝剂阿加曲班接枝于血液净化滤器膜表面,构建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和局部抗凝性能的滤器膜,并对其理化性能、血液相容性、抗凝性能检测,探讨一种抗凝改性膜制备新策略。策略:(1)根据紫外线接枝原理,以聚砜膜为基材,二苯甲酮为光敏剂,在紫外线的辐照下将阿加曲班单体接枝到聚砜膜表面,制备阿加曲班改性聚砜膜;(2)分别测定膜表面接枝率、X射线光电子能谱浅析来跟踪检测阿加曲班抗凝改性血液净化膜的构建历程。接枝率测定采取称重法,利用浅析天平称膜材料改性前后重量,分别为W0、W1,根据公式G%=(W1-WO)/W0×100%计算接枝率,其中G、W0、W1分别为接枝率、膜改性前质量、膜改性后质量;(3)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膜表面形态,测定膜孔径和粗糙度,评价表面改性是否影响到膜材料的理化性能;X射线能谱浅析仪测定膜表面结晶度(4)行复钙试验、血小板粘附实验、血小板计数实验,分光光度计测定溶血率、血浆蛋白粘附试验,以评价膜改性前后的血液相容性;(5)检测动态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比较膜改性前后的抗凝性能。结果:(1)在37℃、紫外光照1小时后,测定膜接枝率为10.74%,表明膜上已接枝增加了某种物质;X射线光电子能谱浅析显示改性膜表面新出现N元素,此刻作为阿加曲班特点性元素,证实阿加曲班已成功接枝到膜表面。(2)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接枝前后两种膜超微形态无显著差别,表明表面改性对膜材料表面形态无显著影响;原子力显微镜对膜改性前后孔径、粗糙度检测,结果表明表面改性未影响膜材料本身粗糙度和孔径大小;X射线能谱浅析仪测得抗凝改性膜的结晶度为3.89%,为非晶态曲线。(3)复钙时间、血小板粘附计数实验、溶血率实验、血浆蛋白粘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溶血率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膜的溶血率远低于国家溶血率标准(≤5%)(4)动态凝血时间、PT、APTT与TT时间结果,阿加曲班改性膜可减少或延缓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具有良好的抗凝性能。结论:(1)紫外线接枝技术可用于滤器膜表面改性(2)表面改性对膜材料的理化性能无显著影响(3)阿加曲班抗凝改性滤器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4)阿加曲班抗凝改性滤器膜具有良好而稳定的抗凝血性能关键词:血液净化论文聚砜膜论文紫外线论文接枝论文表面改性阿加曲班论文

    摘要4-7

    ABSTRACT7-10

    目录10-13

    英文缩略词13-14

    前言14-16

    第一章 抗凝改性血液净化膜构建及其理化性能检测16-24

    1 主要试剂及仪器16

    2 实验策略与步骤16-18

    2.1 抗凝改性膜的构建16-17

    2.1.1 膜的预处理16-17

    2.1.2 紫外线接枝改性膜的制备17

    2.2 跟踪检测接枝历程17

    2.2.1 改性膜接枝率测定17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浅析17

    2.3 改性膜表面理化性能检测17-18

    2.3.1 扫描电镜浅析17-18

    2.3.2 原子力显微镜浅析18

    2.3.3 X射线衍射光谱浅析18

    3 统计学浅析18

    4 结果与讨论18-23

    4.1 膜接枝率测定18-19

    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浅析(XPS)19-20

    4.3 扫描电镜(SEM)20

    4.4 原子力显微镜(AFM)20-22

    4.5 X射线衍射光谱(XRD)22-23

    5 小结23-24

    第二章 抗凝改性膜血液相容性的评价24-33

    1 主要仪器和试剂24

    2 实验策略及步骤24-26

    2.1 复钙实验24-25

    2.2 血小板粘附实验25

    2.3 血小板计数实验25-26

    2.4 溶血率实验26

    2.5 血浆蛋白粘附实验26

    3 统计学策略26-27

    4 结果与讨论27-32

    4.1 复钙实验27-28

    4.2 血小板粘附实验28-30

    4.3 血小板计数实验30-31

    4.4 溶血率实验31

    4.5 血浆蛋白粘附实验31-32

    5 小结32-33

    第三章 抗凝性能检测33-39

    1 仪器及试剂33

    2 实验策略及步骤33-35

    2.1 膜的准备33

    2.2 动态凝血时间检测33-34

    2.3 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34

    2.4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检测34

    2.5 凝血酶时间检测(TT)34-35

    3 统计学策略35

    4 实验结果与讨论35-38

    4.1 动态凝血时间检测35-36

    4.2 凝血酶原时间(PT)36

    4.3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36-37

    4.4 凝血酶时间(TT)37-38

    5 小结38-39

    全文总结39-40

    综述40-5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