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哲学 >> *学 >试议谏诤三纲思想探微—汉代“三纲”确立与其现代性反思查抄袭率

试议谏诤三纲思想探微—汉代“三纲”确立与其现代性反思查抄袭率

收藏本文 2024-01-15 点赞:8209 浏览:2279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三纲”是中国传统社会最权威、最重要的行为范式,具体来讲即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基本内容就是要求臣、子、妻对君、父、夫的绝对服以。“三纲”脱胎于中国的宗法社会,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先秦时期的人伦联系以各安其分、双向互动为主要特点,但其中已埋下三纲思想的种子。到了战国末期,在韩非子和《吕氏春秋》那里就能够看到“三纲”的萌芽,他们虽没有明确提出“三纲”,但是三纲思想在此时已具雏形。两汉时“三纲”得以确立,西汉董仲舒以阴阳五行观念解释人伦秩序,为“三纲”进行了形而上的论证,东汉《白虎通义》作为当时最具权威性的文本,对“三纲”在民间的贯彻推行发挥了巨大作用。此时,“三纲”才最终确立起其作为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三纲”的确立并不是偶然的,专制政治的成熟、孝道的泛化和儒学的神学化是“三纲”确立时的时代背景。“三纲”的确立也并不是孤立的,五常、六纪、谏诤等当时流行学说是对“三纲”的有力调和和补充。“五常”与“三纲”,构筑起传统中国人内外结合的成己之路;“六纪”与“三纲”,则交织成传统社会人伦联系的完整网络;“谏诤”思想则标志着“三纲”确立之后,中国人的独立人格并没有消失。同时,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生价值的安顿是“三纲”的两大价值追求,是其建构之初的出发点。以先秦各安其分、双向互动的的人伦联系到要求片面服以的“三纲”,既是历史的必定,又可称得上是历史的进步。“三纲”使人伦联系由松散走向稳定,它对中国文化凝聚力的形成、对中国人道德人格的塑造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三纲”被专制政治所胁迫,固化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人伦秩序,钳制了中国人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进展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基于“三纲”的功与过,我们认识到要保持自身的独立价值,以保持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性,以而更好地怎么写作于政治;的约束力应该来源于人的自觉,如此才能保持道德的人情味;要追求道德义务上的平等,就是说人人皆有自己要承担的道德义务,任何人都不能逃避自己的道德责任。关键词:三纲论文五常论文谏诤论文独立性论文平等性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9

    绪论9-12

    第一章 三纲思想的孕育与确立12-23

    第一节 宗法社会与宗理12-15

    一、宗法社会的基本特点12-13

    二、宗理的基本特点13-15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人伦联系15-19

    一、先秦儒家各安其分的人伦联系15-18

    二、先秦时期三纲思想的萌芽18-19

    第三节 三纲思想的天上人间19-23

    一、三纲思想在“天上”的确立19-21

    二、三纲思想在“人间”的贯彻21-23

    第二章 汉代“三纲”的环境生态与内在价值23-38

    第一节 三纲思想确立时的社会文化状态23-28

    一、专制政治的成熟23-25

    二、“孝道”的泛化25-26

    三、儒学的神学化26-28

    第二节 其他思想对“三纲”的补充与调和28-34

    一、三纲与五常:内外结合的成己之路28-30

    二、三纲与六纪:人伦联系的完整网络30-32

    三、三纲与谏诤:独立人格的有着智慧32-34

    第三节 三纲思想的价值追求34-38

    一、政治追求:天下的顺与治34-35

    二、道德理想:人生价值的安顿35-38

    第三章 对三纲思想的评价及其现代性反思38-45

    第一节 对三纲思想的评价38-41

    一、三纲:正统与歧出38-39

    二、三纲:功绩与罪过39-41

    第二节 基于三纲思想的现代性反思41-45

    一、的独立性何在41-42

    二、的约束力何来42-43

    三、的平等性何谓43-45

    结语45-4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