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谈教学质量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系统和保障机制构建

谈教学质量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系统和保障机制构建

收藏本文 2024-03-01 点赞:21535 浏览:8798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摘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目标的实现。为了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保证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构建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已迫在眉睫。为此,在分析当前多元化过程性教学评价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为高职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教学质量;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保障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职教育已逐步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作为支撑、以培养学生高端技能为中心、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的教育平台,高职教育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上有了较大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如何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环境下,稳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构建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udooo.com

    一个多元化主体评价与过程性反馈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保障机制,重过程,轻结果,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以满足社会需要,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多元化过程性教学评价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同时要求高校“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目的就在于更好地发挥质量评价的杠杆作用,充分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建构多元化、科学、动态、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对于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评价专家顾巴和林肯在其合著的《第四价》中指出,评价应由过去注重“结果把关”转变为注重“过程预防”、由以“甄别、遴选”等鉴定性评价为主转变为以“诊断、改进”等发展性评价为主等等。因此,多元化过程性教学评价应做好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事后评价,这样才是一个完整全面的评价过程。它可以保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还可以不断优化高职教育的办学体系,在整个高职教育教学系统中具有判断、激励、导向、改进等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多元化过程性的教学评价可以很好地引导教学方向,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元化过程性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根据教育教学的本质(即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和创新精神)和学校的办学宗旨写作的,根据这样的标准制定出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要求,有效地引导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多元化过程性的教学评价能有效地调节和促进教育教学系统创新、优化和发展

    在教育教学系统中,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稳定和明确的体系。教育教学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如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运行系统、教学研究与培训系统等)和教学各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会常常参照这一“标志”来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向和教学行为、调整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秩序、体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客观联系、突出教学结果与现实需要的必然关系。

    (三)多元化过程性的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判断学校教学创新的成效

    教育教学评价是科学地判断和衡量学校教学创新成效最好的手段。学校想要了解实施教学创新的状态需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师想要了解自己实施的教学创新取得的效果需要进行教学评价,各教学单位想要了解学生对教学创新的适应性需要进行教学评价,全社会想要了解教育教学系统中实施创新教学的状态更需要进行全面的教学评价,由此,教学评价于学校、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都堪称意义重大。

    (四)多元化过程性的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教师和学校不同层次的参与者持续进步

    教学评价既可以判断出教学的效果,也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跟踪。评价结果的优劣,对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产生不同的影响。评价结果为优,是对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肯定,会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并促进其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反之,也能促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去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可以激励他们不断去改正错误,克服缺点,发奋进取。

    二、构建多元化过程性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教育质量观和教育形式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要求也会随着社会进步而变化。因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和形式必须适应一定时期的评价目的的要求。

    (一)构建多元化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的基本框架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办学格局,他们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必须以内部评价体系为主、外部评价体系为辅,构成多元化、多层面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框架,详见图1。

    (二)构建三方联动、三效合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障组织机构

    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规范,在学校层面上分别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和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工作委员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组织保障机构(见图2)。
    这三个管理机构分别从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和督导监控、教学信息交流与反馈三个方面形成教学质量的组织保障,做到职责明确,三方联动,三效合一,保证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评价。同时,学校层面设置教学质量评价的仲裁机构,对教学质量评价的争议进行仲裁与处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根据高职教育校行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应邀请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人员共同参加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共同起草和审定校内外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例如,制定《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管理办法》、《校企职称评定对接互认管理办法》、《校企人员交换培训等管理办法》和《校企技术合作管理办法》等制度来增强校企人员的互补性,增大“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以此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

    (三)建设双线并行、多方联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

    坚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采用PDCA质量管理流程[3],实施教学管理与教学监控的“双线并行”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
    1.内部质量控制方面,利用“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双线并行”的运作模式。依托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重点强化指挥决策和教学质量管理功能,依托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重点抓好质量评价系统和预警反馈系统,依托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工作委员会重点做好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工作,多方联动完成质量评价和教学过程管理。
    2.外部质量控制方面,通过企业、行业、政府与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管理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动态的评价运行机制。按照开放办学的要求,吸收企业、行业、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质量管理。通过专业(或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社会、政府、企业等评价主体参与第三方评价和监督,修订质量评价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

    (四)组织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必须明确三个着力点,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评价什么,核心是评价标准的问题;二是如何评价,核心是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问题;三是评价结果如何处理,核心是政策问题。针对这三个着力点,应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在谁来评价上,体现以系(部)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的原则。系(部)更靠近教学一线、最了解教师,由系(部)为主体组织实施,更能体现和反映教师的意愿。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教学质量优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评价最终要依靠系(部)、依靠学生。为此,按照“校、系两级管理,系为基础”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组织评价工作,即学校教务处负责教学评价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系(部)具体承担评价组织工作,并对教学质量的最终评价结果进行确认。把系(部)评价和学生评价赋予合理的权重,其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部分,其他评价作为辅助和参考。
    2.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体现学术评价为主的原则。一门课、一类课,采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更准确,更能引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根本上讲是教学学术问题,教学学术问题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认定,学校学术委员会裁决。因此,在制定教学评价指标上,学校只负责设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提出指导性意见,而具体到每一类课程,确定哪些考核指标,则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在学术委员会的监督下负责制定。
    3.在评价结果处理上,体现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只有在充分尊重教师劳动、维护教师尊严的基础上,有效引入约束和激励机制,评价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因此,一方面依托评价,加大奖评力度,设立十佳教师奖、教学创新奖、优秀教师奖等,让不同层面上的教学成果都有展示的平台,使优秀教师都能够尽快脱颖而出。另一方面把评价和奖评结果与人事、评聘等政策挂钩,使优秀教师得到肯定、得到尊重、得到实惠。

    (五)逐步完善评教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教指标体系

    事实上,任何一类评价主体都不可能真正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只能做到尽可能地接近实际情况。只有不断完善评教指标体系,才能保证评教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一是完善并规范评教量表。评教量表的规范与否直接决定评教的质量,因而必须围绕评教目的,本着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设计,建议构建适应不同课程和教学方式的多套量表。二是科学设定三类评价主体权重。在三个评价主体中,学生对教师有着最全面的接触和最深切的了解,学生评教的权重最大。督导是教学评价的专家,督导评教的权重应仅次于学生评价,系(部)组成的评价小组主要是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成果进行评价,评教的权重应最低。三是正确运用评价结果。评价既是为了管理更是为了促进,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既要作为教师评优、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津贴奖金发放的依据,更要把评价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作为教师发展及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六)灵活运用数字化校园和现代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效能

    1.通过拓展基于校园网络运行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功能,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质量网络监控平台,形成多元、

    源于:查抄袭率硕士论文www.udooo.com

    多层次、过程性反馈的教学质量保障的网络管理运行体系,以此提升教学管理效能。
    2.通过开发教学质量动态网络评价和诊断预警系统,使评价主体学生、督导专家和系(部)参与网上匿名评价,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即时动态过程性评价反馈。[4]通过以上系统的开发与运用,实现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快速查询,使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及全院教师在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查阅限定范围的评价数据和诊断预警信息,及时发现教学和管理的缺陷,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做出预警,使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和决策部门及早制定应对措施,将问题和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七)重视教学评价后的反馈和跟踪工作,增强教学评价的可持续性

    教学评价后的反馈和跟踪工作是总结和发展评价成果的重要环节[5]。只有在每学期末的总评后,及时地统计、分析和汇总材料,通过“多元化过程性评教系统”向每位教师传递其评价信息,向系(部)领导传递全系教师的评价信息,向学院领导传递全院教师的评价信息。做好系(部)学生网上评价对比、教学督导的评分对比、系(部)小组的评分对比等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汇总工作。特别是对总评分在全院和系(部)排名末位的教师,要做好跟踪、帮助工作。并在期末总评后,根据不同评价主体对教学质量的改进意见,做好整改和提高工作计划,从而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使之能真正发挥对教师和全院教学的督促、激励和提高的作用,为教学评价工作的可持续性提供坚实基础。

    三、结 语

    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到教学质量管理的多方视角,这就决定了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其保障机制的形成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切实遵循高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本规律,充分调动质量管理主体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有效发挥评价结果的约束与激励作用,才能真正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Z].
    张丹.基于多元评价模型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系统设计
    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3] 李明惠,邢伟.建设多元化主体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
    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2).
    [4] 林海燕.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
    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0.
    [5] 莫甲凤.大学自治模式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特
    点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4).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