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阐述学前和谐社会视野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价值取向

阐述学前和谐社会视野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价值取向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7742 浏览:244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前儿童综合艺术教育的研究,分析与解读儿童艺术通感的社会价值,认为艺术通感丰富了儿童的审美经验、给儿童带来审美自由、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综合艺术课程是培育儿童艺术通感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艺术通感;艺术价值
多数人会用“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句词语来形容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艺术工作者表达情感、认知和感受的载体,是用有限的形式来表达无穷的意境。每一类艺术似乎都有它的局限性,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绘画是视觉的艺术,雕塑是视觉和触觉的艺术,他们通常用艺术作品的有限来表达无限。艺术创作时艺术通感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这种创作的局限性,在凭借感观经验的基础上触动各种器官,让音乐不仅是单一的听觉艺术,让绘画不再以单一的视觉艺术,在艺术通感的作用下形成了新的意象,让欣赏者得到全新的体验。
由于学前儿童思维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是具体的,缺少一定的概括理解能力,因此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不能过于分化,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应该是综合性的教育。重视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联系,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综合艺术课程所要体现的就是通感,通感是人体各感官同感官与情感、灵感等沟通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对各种艺术的一种触类旁通和融会贯通。
2007年南京师范大学王丽的博士学位论文《艺术通感与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以五至六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儿童艺术通感进行了解读,认为艺术通感丰富了儿童的审美经验、给儿童带来审美自由、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提出了综合艺术课程是培育儿童艺术通感的主要途径。

一、开阔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引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审美感知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是美感的门户,在审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接触审美对象时,首先依靠感官对审美对象的外部形式进行感知,产生初步的审美印象。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诸因素都是以审美感知为基础的。与此同时,审美感知到的线条、色彩、节奏等这些个别的本身就能带来,喻快的感受,这些愉快的感受即是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如音乐的音高在由低音向高音上行的过程中给人一种积极、明快的心理体验,而且音高越高,感觉物体越轻,音高越低,感觉物体越重。
由于幼儿语言能力等方面还有待发展,这给我们引导幼儿对事物的情感表现性进行把握带来了难度,在引导幼儿对客观事物的情感表现性进行把握时,通感的运用可以打破各种感官的局限性,使幼儿获得简单的视觉或听觉之外的感官体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对颜色的感知,只有经过视一触相通,当看到红色时才能感觉得到温暖,才能进一步对其情感表现性进行把握。因此,即使是幼儿在听一首歌,但是由于通感的参与,也能体验到歌声以外的感受,或者是看见美丽的田野、闻到诱人的香味,或者是产生像躺在床上一样的软绵绵的感觉。如欣赏姆斯基·柯萨柯夫的《野蜂飞舞》时,仿佛能够看见野蜂狂飞袭击坏人的情景,从而使幼儿接收到多样的音乐信息,形成不同的知觉映像、视觉映像、运动觉映像,这时幼儿就能较完整的感知乐曲了。又如在绘画时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兔子,要引导学前儿童对感知的细节特征进行具体形象的表达,问问孩子看到了什么?什么颜色?听到了什么?摸上去怎么样?两只耳朵的位置和大小关系怎么样?从远处看兔子时的感受如何?
通过艺术通感,不仅使幼儿在审美活动中拓展了审美感知,还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让幼儿观察种在小盆里的植物时,当幼儿看到红红的花朵,由于通感的作用,这种由视觉获得的信息引起了嗅觉上的反应,幼儿便产生了想闻闻的冲动。幼儿在这种观察中,由一种感官引起其他感官的连锁反应,幼儿对事物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加深,常此以往,即使幼儿只是看到某一样事物,不用触摸,便己经知道它摸起来是什么感觉了。与此同时,他们自然会产生对植物的亲近感,又会促使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诱发观察的需要,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审美经验,为幼儿审美活动的发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调动学前儿童的审美想象,激发幼儿的艺术联想

审美想象有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之分,再造性想象是在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是面对审美对象时受到感染而展开的,如在观赏云南石林的“阿诗玛”或黄山的奇景“仙人指路”时,能从中幻化出生动的生命形象。那些适合学前儿童欣赏的音乐、绘画作品等都能引起他们的丰富的联想,有时,学前儿童不仅能说出这些联想中的形象,还能用其他的方式如肢体动作等表现出来。创造性想象则是不依赖眼前事物的想象,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其产生的基础,情感则是其发生的动力,相互协调的一种状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审美活动当中,这就扩大了审美空间,刺激审美想象的发生,使幼儿表现出更大的创造力,从而促进学前儿童审美想象能力的发展。如欣赏乐曲《动物音乐会》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让幼儿边听边随着音乐律动,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倾听完音乐后的感受,说说自己听到什么和看到了什么,将自己听到后的感受画出来。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幼儿获得了对乐曲的音乐、动作、语言的三种印象,最后,对这三种印象进行整合画成图画,幼儿同时又获得了对乐曲的视觉意象。在整个欣赏音乐的的过程中,通过听觉、动觉、视觉等的感统引导幼儿欣赏作品,而不仅从单一的听觉入手把握乐曲,极大的开拓了幼儿的视野,激发了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联想。

三、触动学前儿童审美心灵,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外界事物的情感表现性的知觉,二是由作品内容所凝聚的社会情感引起的共鸣。审美情感是审美活动中的动力性因素,在审美活
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审美心理的各个要素不是相互孤立,而是通过情感作为相似度检测形成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它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使

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udooo.com

审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艺术欣赏中,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欣赏者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够进入创作者的艺术境地。情感又是创作的巨大动力因素,在创作中往往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柴可夫斯基说,他的创作常常是带有“真情的诱惑”,“我甚至完全都融化了,身体都在颤抖着”。 学前儿童对大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他们对大自然中的动物又是尤其的感兴趣,例如在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中,就是教师带领学前儿童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的,教师是这样引导学前儿童欣赏歌曲的,首先播放关于森林动物的资料,了解他们的声音、动作和生活习性等。然后,播放《狮王进行曲》,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形象(获得听觉与视觉感受)。听完后,引导学前儿童模仿听到的动物的叫声,并自由表演动物走路的样子,有的模仿狮子走路的方式,他大摇大摆,昂首挺胸,目空一切;有的模仿狐狸为了讨好狮王,夹着尾巴带领动物们为狮王跳舞的丑态。他们模仿完后,教师给每一位学前儿童发了一张纸和笔,让他们把刚才听到的狮子的叫声画在纸上。
年龄越小,越需要多种感受器的协同活动,从而使学前儿童对活动的兴趣由外部向作品中投射,从中体验作品的内部情绪与审美快乐。在本活动中,通过艺术通感,学前儿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听觉与运动觉、视觉的互通,幼儿更容易与作品达到情感沟通,从中体验到作品的内部情感。教师在引导幼儿表达动物的情感时,注意用有区别的动作、绘画等表达同一类情感,如同样是高兴的动作,狮王和其他动物的动作、表情等却各有特色,学前儿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现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也受到感染。与“静听”相比,动作的参与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感情,他们在动作的表演中体验乐曲的情感性,从而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另外,本活动中将容易引起学前儿童情感体验的音乐与不容易引起情感体验的绘画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体验乐曲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前儿童用线条、颜色等表现乐曲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绘画中的线条、颜色等的情感反应。

四、深化学前儿童的审美感受,提高幼儿的审美理解力

滕守尧先生认为审美理解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对于不同于“实用”状态的“虚幻”状态的理解,就是能够把真实生活中的事件、情感与艺术中的事件、情感区别开。如能够把戏剧中的恶霸黄世仁与现实中的恶霸黄世仁区别开来,能够清楚的知道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不是一回事,而不是把剧中的恶霸看成真正的恶霸,甚至要打死他。第二层含义是指对审美对象的象征意义、题材、典故、技法等项目的理解。如欣赏四方宗教艺术时知道百合花象征着玛丽的童真,而十字架是耶稣受难的象征。第三层含义是对形式中融合着的意味的直观性把握。如在读温庭绮的《商山早行》中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时,诗句中并没有向人们描述旅人如何的艰难,但是这种感情己经不留痕迹的融合在诗句所揭示的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中了,可以从这种形式融合的意味中把握作者的内在情感。审美不是对美的感性认识,也不是对美的理性认识,而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如在欣赏诗句“斑竹一支千滴泪”时,不知道女英哭舜帝的故事,想不通竹和眼泪有什么联系,又怎么会对诗句产生美感呢。所以审美活动是不能离开审美理解的,在审美活动中,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要素之间的相互渗透,审美的心理过程才是健全的,才能获得真正的美感享受。
学前儿童尚未进行系统的科学分类,也没有复杂的功利性,再加上该阶段儿童还是右脑功能占优势,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甚至比许多成年人更能被美的形象所吸引,更能理解幻想中的人物和事物。所以,只要我们的引导方法得当,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容易的理解艺术作品,通感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欣赏一首欢快的乐曲时与一副明快的画联系起来,一种笨重的动作与类似表现性的音乐联系起来,一副抽象的画与一个故事联系起来,如在欣赏革命歌曲《线》时,歌曲以勇往直前的豪迈气势,表现了革命战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英勇形象。在欣赏歌曲时,可以告诉学前儿童这是解放军叔叔在打坏人,他们很勇敢,把坏人都消灭了。以这种方式使他们形象的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感情,他们更容易接受。
艺术综合教育的研究就是在这样的理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幼儿来说,音乐、美术、文学是最富人性的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udooo.com

学科,透过艺术充分地发掘儿童的感性潜能,使他们的感性世界无比丰富,同时,又让他们学习用艺术符号表现和表达,使他们的感性与理性得到统一。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在有序的社会化和自然环境下,体验生命的奥秘,体验自身与自然、与社会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王丽.艺术通感与儿童艺术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 范大学,2007.
楼必胜,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胡 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