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深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需要“深度融合”学术

深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需要“深度融合”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27295 浏览:1224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我国的校企合作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较为浅,校企合作的模式需要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和研究,校企之间应更加深度融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深度融合
近些年来,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校知识与实际岗位所需知识的契合度,教育部接连颁布了多项旨在加强学校与企业间合作的文件,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提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是今后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和努力的主要方向。
1 校企合作的形式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为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订单”培养模式。其实质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前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合格者,按校企合作协议进入订单企业工作,实现就业;企业配合模式。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由企业提供实习的场所。实现学校对接产业、专业对接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位;企业为主体的模式。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完善的实习就业基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等优质资源,拥有管理优势及对外协调的优势,因此企业自己开办与自己产业相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聘请公办高职院校的老师,进行人才培养,毕业生由该企业自主消化。
2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虽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学生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也满足了一些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方面的需求,但总体上来说,校企合作存在不少的问题。

2.1 校方认识不足

大多数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出于解决学校在师资、实习基地等办学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学生就业的需要,尚未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及学生知识体系完善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在这样的认识下高职院校不是以强调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主要目的,而是片面追求学生的就业率。这会造成学校完全按照某一企业的要求来培养学生,学生的知识完整性与广度受到限制。

2.2 企业积极性不足

校企合作中缺乏长效机制是导致企业积极性不足的重要因素。我国尚未出台对校企合作双方能够进行有效约束的法律法规,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因此不愿意进行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当中,缺乏落实相应政策的具体措施;校企合作缺乏第三方的协调怎么写作,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纳税减免得不到落实;校企合作中,企业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贡献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虽然高校和政府积极倡导校企合作,但却未能从具体的措施和法律法规上来着手来保障有序细致地完成。

2.3 合作的深度不足、形式不多

如前所述,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将校企合作等同于解决学生就业的一种渠道,未更深层次地建立起与企业之间合作的长效机制,未将与企业的合作作为一种常态进行规章制度的规范。而企业方面,因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保障而放大校企合作的风险,造成小企业因没有足够的实力而不敢进行校企合作,而大企业则因风险问题不愿进行校企合作。且目前校企合作在合作的内容、课程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弹性学制的建立等方面缺乏深度,在合作形式上大多限于建立“校内工业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总之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形式不多。
3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完整知识,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与生产第一线紧密相连、无缝对接的学生。目前我国这种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形式是无法真正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因此,校企合作需要深度融合。

3.1 形成互利双赢的合作观念

校企合作之所以停留在合作的浅层次上,是因为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校企之间的利益未得到平衡。学校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将企业当成是学生实践的场地与就业的目的地,以此来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差以及学生的就业率问题,实现了自己的利益。而企业在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现状中,并不缺乏员工,缺乏的是能很好地融入到企业文化,能很快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并转化为直接利润的员工。因此,在校企合作中,要充分把握好企业的需求,在合作中做到校企利益之间的平衡。要实现企业的利益,就必须要在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中,增强企业的影响,满足企业的需求。

3.2 健全法律法规和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涉及到学校、学生、企业、政府等多方主体,其中的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法律法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www.udooo.com

规,约束各方的行为,确保各方履行自身的义务,同时保障校企合作中的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法律法规的出台,可提升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地位,使社会,特别是家长能够对其有更为充分的认识和肯定,也使企业增强对于校企合作的信心。这对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3 专业、课程设置融合企业需求

专业及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由学校按照企业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及课程,注重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参与性,对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来说很关键。在专业及课程中,可以融入企业的文化,培养学生对公司的热爱及情结,同时也可以融入企业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问题中去,增强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

3.4 教师员工之间的互换

充分利用校企间的合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多为理论型,缺乏实践经验和企业背景,校企合作为增强教师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企业的竞争归结到底是要提高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企业员工具备动手实践能力,而缺乏高深的理论背景,高校教师具有理论背景,但缺乏动手能力及研发方向,因此将高校和企业的研发人才结合起来搞科研,有利于高校及企业的发展;企业也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进行职工的在职培训,提高职工的理论素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