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任务书 >指标体系基于智力资本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系统学术

指标体系基于智力资本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系统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6917 浏览:197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大学是知识和人才高度集聚的场所,是知识积累和创新的发源地。文章通过归纳总结大学智力资本的内涵以及构成,给出了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定义以及我国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特点。探讨分析大学智力资本要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实现机理,从而根据这种协作关系剥离出大学智力资本要素以及科技创新绩效的主要考察指标。
关键词 智力资本 科技创新绩效 构成要素
:A

1 大学智力资本的内涵

最早被世界所公认的智力资本概念是美国经济学John Kenneth Calbraith在1969年所推出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现象出现之后,“智力资本”这一概念才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进入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智力与资本两种资源走向融合,推动智力资本的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智力资本的涵义也得到不断的拓宽,包含了组织的智力、人力资本,客户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等内容。
从国内外对智力资本内涵的定义可以看出,智力资本的研究以企业发展为立足点,着眼于如何帮助企业创造并维持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智力资本不是一种静态的物质资本形态,更强调一种软性的资源整合能力。因此,本文认为智力资本的内涵涵盖了组织整体的软性知识资产,诸如科研人员专业技能、知识、组织间的协调关系、信息、经验、能力以及态度等无形的资产,这些资产不但为组织带来独特的企业竞争优势,而且为企业创造财富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虽然智力资本主要定义的是关于企业的资源问题,但是作为实现企业创新发展重要载体的高校,出于其科研单位的本身性质,使其内部蕴含着更大的智力资本在其中,同时正因为这类智力成果是区域内创新发展的主要智力支撑,因而,关注大学中的智力资本状况将对促进区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认为,大学是知识和人才高度集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udooo.com

聚的场所,是知识积累和创新的发源地,因而大学智力资本应该是一种被大学所拥有的符合学校发展战略,能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承担社会义务等方面发挥作用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管理资源、社会关系等各方面能力的总称。

2 大学智力资本构成要素

近来很多学者在传统的智力资本“三分法”的基础上,提出应该从动态的视角来对智力资本的组成进行重新的定义。综合国内外对智力资本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受到普遍认同的智力资本分类一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流程资本和创新资本等。基于此,本文在大学智力资本分类上,继续沿用经典的“三分法”,认为大学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三部分内容。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大学的智力资本的累积发展。
结构资本是智力资本构成中的物质部分,其他的任何一种结构形式都是以结构资本为基础,在此条件下实现创新活动。人力资本是智力资本中最具特色和核心价值的资产,这种资产是任何一种组织得以长存发展的必要资源。本论文认为关系资本是个人或组织与外部所建立的关系网络中获得的价值增值。关系资本在人力资本对大学本身发挥创造性的过程中起着辅助和助推的作用。

3 大学科技创新绩效

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创新体系诸要素能力的集合,而且是创新体系本身产生的系统能力,它高于、大于各要素能力之和。本论文认为大学的创新绩效可以概括为:高校通过制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利用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组织高校科技开发队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产出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并对高校和相关的社会团体产生的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具体来说,大学科技创新绩效是大学在特定时间内进行创新活动所创造的产出。创新绩效是创新力的外在表现,创新能力决定创新绩效,大学科技创新绩效是大学创新能力的核心,因而大学创新绩效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大学的创新力。

4 大学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理念被提出,表明在整合资源以及资源分配方面,其有效性以及可操作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论文中将高等教育资源以智力资本的视角进行重新的资源划分,从智力资本对大学科技创新的作用角度分析智力资本与大学科技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般认为大学的科研产出效率与品质为大学的科技创新绩效。大学的智力资本是对大学为科研活动投入的各种资源的另一种整合。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动关系。科研绩效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智力资本及其要素的整合效果,而各种智力资本要素之间的投入比例则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产出绩效。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上来说,大学智力资本的各种要素可以看做为系统的输入信息,包括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数量、研究生数量、教师中博士学位的拥有量、博士导师数量、杰出人才拥有量、学校的科研经费投入量、对外交流合作课题数量、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数量等内容。在本篇论文中,我们从学生结构、师资结构、科研人员、学校硬件投入、科研发展投入等角度给出了关于大学智力资本的测定指标。
在确定系统输入的前提下,大学的科技创新成果,即创新绩效,就是在各种资源投入的情况下经过大学这个系统处理器获得的科研绩效,为系统的输出内容,包括可科研数量以及质量、科研总收入金额、专利获得数、发表论文数等指标。由于输出的指标一般都是受到很大认同度的硬性指标,因而本论文也遵循这一思路,选择获得研究与发展课题数、国家级课题数、研究与发展经费收入、出版专著数、检索源收录论文数、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数、专利授权数、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数等8项指标来定义大学的述科研创新绩效,期望这一评价标准更具有代表性以及普遍性。因此,通过图1可以揭示出大学智力资本要素与科技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1的说明,可以发现本论文以大学智力资本要素为切入点,通过事先明确定义科研创新绩效的输入内容,期望寻求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反馈系统,以校正后的输入信息获得优化的输出结果,从而获得提升大学科技创新绩效的策略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整体的模式下,系统的输入信息与系统的输出信息应该有一种比较稳定且均衡的关系,如果两个矩阵中数据的相关稳定性较差,则无法正确地拟合出一种回归关系。最终很难获得有效的创新绩效调整途径。
综上所述,智力资本要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大学科技创新绩效的发展,其不同的资源组合结构对于目标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其关系图可通过图2表示。大学智力资本要素的投入程度需要受到外部的环境因素影响,加之学校内部自主的资源投入强度,使内外部环境共同构成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诱因。来自内外部环境的激励与推动作用直接决定着大学智力资本资源的充裕程度及享赋状况。在经过系统化的趋势回归模型分析后,按照结构优化的原则在各个子区域间进行动态优化协调,以各个子区域的实际状况来校正输入—输出信息的正确程度,从而获得智力资本要素的最优资源投入结构及数量。

5 基于智力资本要素的大学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本论文认为大学的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因为充分的智力资本要素的作用。因而在以智力资本为条件,大学科技创新绩效提为目标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智力资本以及科技创新绩效都有明确的指标界定。首先对大学智力资本要素的构成进行分析。
大学智力资本可以分类为大学结构资本、大学人力资本和大学关系资本,这三方面相对独立的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大学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智力资本要素投入情况,最终三方面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创新以及区域创新活动的发展。对于大学智力资本各个方面的情况需要选取相应的指标进行考察,包括学校的固定资产状况、柔性资产拥有量、人才结构等众多因素,表1简要说明了在大学智力资本评价过程中可以被选取的认可程度较高的一些指标。
在充分考虑到对于创新的研究思路问题的前提下,坚持科学、全面、可操作的原则来选取大学科技创新绩效评价的指标。通常情况下对创新绩效的考察设计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绩效)、创新环境三方面内容。表2以全面的观点分析了各个创新方面可以选择的考察指标。由于本论文以智力资本为主要切入点,创新投入、创新环境所涉及的相应指标都被涵盖进智力资本构成要素中,因而,在实际的定量分析中,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创新绩效(产出)中的指标内容作为大学科技创绩效主要评价指标。
6 结语
本文详细论述了大学智力资本的内涵以及构成,概括了大学科技创新绩效的基本定义及主要特点。通过分析大学智力资本要素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实现机理,从而根据这种协作关系剥离出大学智力资本要素以及科技创新绩效的主要考察指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产业集群向创新网络的演化研究”, No.70773084
参考文献
徐培雷,邵丽.大学智力资本模型分析及对大学管理的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1).
赵罡,陈武,王学军.智力资本内涵及构成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4).
[3] 赵如.我国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的基本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4] 杨晓明,方丽,谷贤林.大学智力资本、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9(6).
[5] 李平,赵如.欧洲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与管理,2009(1).
[6] 樊华,陶学禹.大学智力资本集聚及管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
[7] 曾晓虹,刘海燕.我国大学智力资本报告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10(7).
[8] 李平,赵如,王盈.信息公开视角的我国大学智力资本报告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决策,2010(7).
[9] 杨晓明.大学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
[10] 胡晓丽.基于智力资本投资的大学内部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11] 赵如.大学智力资本报告:研究现状与启示[J].现代商业,2008(36).
[12] 吴庆文,李平.大学智力资本报告:内涵、模式及指标体系[J].科技进步与对 策,2007(9).
[13] 李平.欧洲大学智力资本报告制度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12).
[14] 粟莉.论大学校长与大学创新能力建设[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15] 杨学义.提升大学创新能力 怎么写作国家战略大局[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16] 朱华,关培兰.高校智力资本模型及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7(10).
[17] 杨文斌.浅谈国外著名大学创新能力建设的保障体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18] 尹洪妍.欧美大学创新能力教育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S1).
[19] 谢辉.大学科技园创新能力及其构建的研究[Z].北京:北京科技大学.
[20] 何建坤.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与制度安排研究[Z].北京:清华大学.
[21] 杜丽华.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研究[Z].天津:天津农学院.
[22] 谢旭红,季诚昌,周芊芊.科技创新平台有效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 技,2012(7).
[23] 徐绪松,吴强.管理科学的前沿:复杂科学管理[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05-10.
[24] 王文辉,李娇.大学创新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2(4).
[25] Abdullah Yalama,Metin Coskun. Intellectual capital performance of quoted banks on the Istanbul stock exchange market [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 tal,

源于:期刊论文www.udooo.com

200

7.8(2):256-271.

[26] G.Barathi Kamath. The intellectual capital performance of the Indian bank ing sector [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2007.8(1):96-12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