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电视片巧妙运用同期声打造电视片浪峰和低谷址

电视片巧妙运用同期声打造电视片浪峰和低谷址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24831 浏览:1097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大海有潮起潮落,电视片也有浪峰和低谷。把握好电视片的浪峰和低谷,巧妙运用同期声,可以增强节目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从而使观众印象深刻,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和目的。
关键词 电视片;浪峰和低谷;同期声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007-02
大海的潮起潮落,展示了自然的节奏之美,汹涌的潮头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那么,我们的电视片如何才能具有潮涨潮落的艺术魅力呢?运用好同期声就是营造电视片潮汐的关键。
除访谈类和纪实类的电视节目全部运用同期声外,一般的片子里都是解说和同期声交相使用。而在常规的电视片里,只用同期声就能说出一个完整的感人故事是很难做到的,即使编出来,也是废话太多、接点太多,影响画面的连贯和节奏,除非这个讲故事的主人是个演说家。在有节目长度限制的电视片里,合理地搭配同期声和解说的比例与位置,使整个节目张弛有度,故事圆满、紧凑而不松散,就要注意巧妙运用同期声。
如何巧妙运用同期声呢?要把握好四个意图,也就是要达到运用同期声的4种目的:
一是为了具有现场感,达到真实的、身临其境的目的;
二是事件已过,镜头无法弥补,只有当事人出来说一下,才使人相信;
三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只有用同期声才能说清。如:电视台拍摄的奥运背后的故事,张艺谋讲述了他当时在开幕式现场,特别是在鸟巢一场中担心如果有一个人失误,就会导致整个鸟巢坍塌的紧张心情,其感人程度是任何人、任何镜头也无法代替的,也就使节目有了纵深感,使人仿佛看到了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四是为了活跃节目,制造几个起伏点,改变一下单纯解说的形式和节奏。
过去,拍节目时,运用同期声很少,大部分是解说加音乐,节目就显得单一轻薄,也缺乏节奏感和纵深感。加上几段合适的同期声,就有了浪峰和低谷的潮差,起落有序,节奏舒展。
前些年,山东电视台播放过这样一个电视片《中秋夜攻城》,说的是解放济南的历史,节目约30分钟,几年过去了,至今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就是其中的三段同期声:
第一段是解说到战斗激烈时,出现一段采访老太太的同期声,她用标准的济南口音说,当时因为她婆婆瘫在炕上,她在家伺候,出来为老人倒尿时,落在屋顶瓦片上的哧溜、哧溜地滚下来落在身上,烫的她脊梁杆子都难受。
第二段是解说到部队在攻城当中受挫,进行短暂调整时,编辑上一个老军人的同期声,他讲了后方送到前沿来的中秋月饼,鼓舞了他们要在中秋之夜非要拿下济南城,让老百姓都能吃上团圆月饼的故事。
第三段就是讲到国民党的军长吴化文在起义过程中犹豫不决时,地下党对其进行争取工作,吴化文的小老婆出来用掖县话讲述了当时的过程。
因为这个片子是个历史回顾片,整个片子都是用深长的语气解说加上音乐和历史照片来完成的,但中间加上这么三段,就让观众在紧张中的心情得到一些缓解,能够在较长的观看中提高兴趣,留下较深印象,也使整个电视片有了起落点。以致多年过去了,还能记住这几段同期声,而其他的解说印象就很淡了。
我们看到许多比较活泼的新闻,因使用了几段同期声,或者是现场主持,或者是采访当事人,或者是领导讲话,看完这些新闻后,给我们留下较深印象的就是这些同期声,其他的解说,基本就忘记了。例如:地震发生,温家宝亲临现场的新闻播出后,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总理在现场讲的话。记录片《开国大典》中,我们能够记住的就是说的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有人说,既然同期声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就多上同期声,或者全部使用同期声就好了。其实,这样又走向了事物的反面。全部都用同期声,就像乐谱全部用了高音一样,同样没有了高低起伏,缺少了节奏。因为同期声是与解说相比较而言产生的点,没有了解说的低谷,浪峰就失去了应有的高度,就成了高原上的地平线。像《百家讲坛》、《评书》等节目一样,全部都是一个人在讲,容易使观众听众视觉听觉疲劳,而主讲人或者说书人不断地制造出笑料和抛出包袱来逗观众一下,就形成了点,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如:刘兰芳在播讲评书时,就要模仿各种人物的语气讲话,产生潮头高端效应;再就是把一些叙述性的文字,改编成形象化的语言,提起听众的精神来。在电视剧《亮剑》中,大小战斗无法数清,但看完这个电视剧之后,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三个片段,一个是断臂的骑兵营长带队向日寇冲击的画面,一个是的那个山地作战的小队长策划的偷袭;一个是八路军的总部首长不愿撤离,硬是被战士拖着走了。至于主要人物李云龙打过的那些仗,印象都不太深,情节手法都似曾相识,在其他的片子中都好像看见过。精力再充沛的一个人,他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也不会一直保持在高端上面,大部分的时候都处于一种平和和低水位的状态之中。包括看电视剧,他不会从头兴奋到尾,就是比较滑稽的相声,人们也不会从开始笑到最后,只能分阶段地笑上几次。艺术就是根据观众的这个接受心理,将文艺作品创作的高低舒缓、错落有致。有一部专题片叫做《生命林》,其中的一段画面就是:清明那天,护林老人正在树下小便,看到远处有人在树林里的坟头烧纸,老人小便还没结束,就提着裤子向那边跑去,边跑边喊,不准烧纸……这个镜头好就好在最能反映出老人护林的责任感,等你尿完了尿,那边说不定就会发生火灾,即使尿湿了裤子,他也要制止违法的行为,这不是最好的细节和吗?这个片子后来荣获了全省电视专题节目评比一等奖。当记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否则,许多好的细节,就会在我们的无意识中擦肩而过。如报道海水结冰的新闻或专题时,我们如果在现场能够拍摄一组用石头或其他的铁器砸冰的镜头,并录上现场的声音,就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海冰的坚硬,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制造出一点风趣来,会使新闻或专题更有新意,更有现场感。
同期声采访的使用要精练、到位,有时,多说一个字也觉罗嗦。一般说来,事情的背景和经过就不必用同期声来表达,可用话外音来解说。有些太长的同期声,则可以采用解说和同期声压混的办法,或抬高同期声,或压低同期声。不要出现同期声运用的前后不均,前边用的少,后边用的多,或者相反。在解说和同期声转换的地方,词、话一定要相接的自然圆满。
如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鸟鸣、雷电、风雨、流水等等,自身就具有节奏的美感,运用在电视片中,就会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拍摄大山的专题时,剪辑上晨钟的声音资料,就可以加深大山的空旷神秘。拍摄道观时,道士敲击的那个铜钵的声音,就更具有典型的道家特色。有时候,为了反映大山的空旷和清幽,可请人放声长喊几遍,当作同期声,以加强现场的感受。这些音响的使用,能给观众带来优美的听觉享受,加深加强对片子的印象和记忆。
总之,把握好电视片的浪峰和低谷,巧妙运用同期声,就会使节目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观众印象深刻,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和目的。
参考文献
周宏,祁爱平,管芳.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视音频技术指标的调整现代电视技术,201

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