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关于英语非英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调查和策略怎么

关于英语非英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调查和策略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1-18 点赞:5462 浏览:121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研究以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与美国大学生交流时出现的分歧点为突破口,通过了解美国大学生对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合理的地方,揭示普通高校学生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实际运用角度提出对策办法。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现如今,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习者在语言使用时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英语不再单纯是为了学习语言及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逐渐成为当前实际运用能力的目标。
在我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多从语言、文化以及英语教学为切入点,以中国大学生和教师的角度研究现状,而本研究试图以普通高校学生在与美国大学生交流时出现的分歧点为突破口,通过了解美国大学生对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不合理的地方,揭示普通高校学生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实际角度提出对策研究。

二、对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1.调查研究的内容

本研究通过选取来中国普通高校短期留学的美国大学生和与之接触的中国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他们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经历为关注点,了解美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往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对美国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问卷调查和对中国学生们访谈的基础上,探讨美国与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实际困难。

2.项目实施和研究方法

来自美国蒙莫斯大学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彭布罗克分校的共19名美国大学生分三批来华参加为期两周的中国文化语言夏令营项目。学校为美国大学的美国学生配备了38名中国学生志愿者。这38位中方志愿者与美方学生在两周内一起上有关中国文化语言的课程、一起活动、旅游和购物。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来华参加夏令营的19名来华短期留学生及38名中国大学,其情况数据如下:
美国大学生:
性别分布:男性8人,女性11人;
年龄分布:年纪22岁以下16人,23-40岁2人,40岁以上1人;
出国经历:其中5人在之前就有过短期国外夏令营的经历。
中国文化了解程度:7人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12人知道一些关于中国的文化知识;而无一人表示较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大学生:
性别分布:男性 12人,女性26人;
专业分布:计算机专业16人;英语专业22人;
出国经历:其中2人有短暂的出国旅游经历。
美国文化了解程度:3人对美国文化知之甚少;24人知道一些关于美国的文化知识;而11人表示较深入地了解美国文化。
本研究采用对美国大学生根据自己与中国学生实际交流中出现较大分歧点为切入点,再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他们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和影响因素。

3.对研究调查的结果

有趣的是在双方实际交流中,中美学生表示语言并不是最困扰双方交流的问题。而在以下三个问题分歧较多:
第一,美国留学生表示理解中国人真实想法和客套的区别成为他们与中国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这一方面最大的困难。美国学生在华各方面都需要中国学生的帮助,由于不好意思拒绝,有时候中国学生不得不放下自己手里的事情去帮忙。而有美国学生反映,中国学生有几次答应帮忙,但到约定的时间,要么来晚了,有的竟然忘了没来。令她们感到非常生气,觉得自己在这里不受欢迎。 而关于这个分歧,笔者在与中国学生交谈中了解到由于觉得对方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不好意思直接拒绝美国学生的请求,有时候中国学生勉为其难地答应,但实际却不能很好地帮助到美国学生,从而双方产生误会。
长久以来,中国人的面子观致其不好意思轻易拒绝别人提出的请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人思维方式较直接,不会勉强答应别人的请求。而中国人

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udooo.com

很委婉,怕伤及对方的面子一般不会当面直接拒绝,或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勉强答应。所以,相对于中国“融合与集体”的面子策略,美国文化更侧重于“独立与自我”的面子策略。
第二,美国学生反映,有些中国学生有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对于某些问题,美国学生认为只是表达其不同见解;而中国学生却认为是不尊重和不理解。
中国人自古就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较难接受任何对本民族不利的言论,对于外界的评价或者批评有一种很强烈的“民族情绪化反应”。而在当今世界,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并且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中国人应该用更宽广的胸襟和眼界及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外国人对中国的评价甚至批评,更大程度地融入世界大家庭。
第三,一位美国黑人男生表示他曾在中国校园里经历了对黑人的偏见。而中国学生表示只是很少机会近距离观察和了解黑人,只是对黑人的外表和口音等有好奇心。
中国人对非洲裔群体有着刻板印象,认为非洲人“脏、暴力、粗”。由于中国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接触时间少,对他们的文化也没有更多的了解。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介间接地、片面地了解其他文化群体,多多少少都有偏颇甚至错误。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是由参与交际的双方共同决定的。如果我们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解读与判断留学生的行为,这不可避免地导致我们对其行为的误读,进而增加彼此误解的可能性。既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不可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偏见等的影响,就该有意识地控制我们的态度和反应,以便留学生和我们建立真正有效畅通的跨文化交际。

4.对问题的分析

虽然在之前的数据中显示,对于美国文化了解程度,35名(92%)中国学生表示知道一些关于美国的文化知识或者认为自己较深入地了解美国文化。但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还是在某些方面出现较明显的分歧。
由于缺少目的语环境,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多来自内容缺乏时代性的教科书,书本成为相关目的语文化知识的重要依据,有些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生搬硬套,忽视语言文化特征的动态性,致使文化知识学习如高一虹所指出:“建起的不是沟通文化之间的‘桥’,而是阻碍文化交流的‘墙’。”
5.对策
在我国,已经有众多研究从英语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而本文从两个实际运用方面,提出短时间改善普通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第一,多引进外籍教师。为非英语专业学生配备外籍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以外,多邀请外籍教师做目标文化项目阐释与分析(文化知识讲座),并扩大学生与外籍教师交流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直接交流和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增强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直接交流和沟通中使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二,通过课外活动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应尽最大努力引进更多出国留学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校级合作的长短期留学项目,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领会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等,进而真正体会到外国人文风俗,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结论
21 世纪是跨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交流的时代。跨文化交流需要两种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语言能力与文化能力。语言能力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对文化能力作用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化。其实,交流中出现的不和谐、误解甚至摩擦往往都是因为文化能力欠缺(按母语文化模式对待目标语文化)所致。学校除了对继续深化英语教学改革以外,更应从实际操作的方面考虑,建立有效便捷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方式,以便真正从实际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秀芝,邰首婧.试析中美面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现代交际,2011(11)
任炳强.中国民族主义重新兴起的原因特征及其影响.学海,2004(1)
[3]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学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湖南出版社,1998
[4]Brian H Spitzberg:The dark sid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Hillsdale, N.J.: Erlbaum,1994
[5]高一虹.“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悖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