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简谈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与防范对策

简谈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与防范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14828 浏览:604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审计意见依赖性的增强,审计风险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给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成为了审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绪论

1.1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得审计人员或者审计组织出具的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受到相关者的指控,进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1.2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特点

客观性。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它普遍存在于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并且存在于所有的审计业务中。审计结论只要没有得到充分验证,就有存在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时效性。审计风险只存在于具体审计业务的某一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一旦超出了这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审计风险就会自动解除。一般来说,从审计工作的开始到得出审计结论,是审计风险的形成期间,从审计结论的得出到审计结论的验证,是审计风险的承受期间,审计风险的形成期间和承受期间共同组成审计风险期间。
可防范性。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说审计风险是无法控制、无法防范的。无论哪一种审计风险,通过审计人员和审计组织的主管努力都有控制和防范的可能性,都有可能不引起审计责任。
不可消除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控制可以防范的,但是无论审计人员和审计组织怎样努力,都只能是降低审计风险,而不可能消除审计风险。原因在于:一方面,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的风险不可能被消除;另一方面,防范、控制审计风险涉及到成本效益原则,降低审计风险必须要投入相关的资源,如果投入的资源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有可能得不偿失。

2.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2.1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道德风险

我国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不仅要履行自身经济监督鉴证的责任,还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怎么写作,从而得到经济报酬。履行职责与追求利益的矛盾是导致一些舞弊、查重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利益追求驱使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丧失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就是一个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的必然属性。审计行业收费标准较低、审计风险大、客户关系十分复杂等诸多原因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负担。尤其是最近几年加入了WTO之后,我国逐渐与国际接轨,国外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逐步开始涉足中国地区,这大大加重了中国会计职业的激烈竞争程度。因此,为了生存和追求利益,很可能使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丧失独立性,为了招揽客户、获取不正当利益,与被审计单位合谋查重。

2.2被审计单位舞弊的风险

如今会计查重账现象已十分普遍,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或逃避国家税收而对会计账目进行粉饰查重,检测账真做或真账检测做,甚至凭空捏造虚检测业务,而且舞弊手段越来越多,给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加大了审计风险,也使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体系遭到质疑。会计舞弊很多都是企业或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所为,他们基于各种原因,对企业会计账目及财务报告进行查重,查重花样层出不穷,仅靠注册会计师搜集证据和查看企业会计账目很难发现,这大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

2.3审计人员对风险导向审计认识不足

许多注册会计师没有准确掌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实际上对如何操作运用却一知半解,水平仍停留在对账水平上。实务操作时,注册会计师由于缺乏经验,面对收集的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有关的大量信息,不能把业务范围扩展到会计账簿以外相关的信息和证据,对业务随便敷衍,搞形式主义,这些都导致了很多重大风险的产生,不能真正发挥风险导向作用。

3.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3.1业务承接阶段的审计风险控制

接受被审单位委托、签订业务约定书是审计过程的首要环节, 会计师事务所对这一环节的质量控制如何, 直接影响审计各阶段的质量控制。根据规定的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审计业务, 应当考虑客户的诚信与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以及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备承接业务所需要的时间与资源,是否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与能力, 直接决定审计项目的成败。从我国目前的会计市场看,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较窄,基本上是处于写方市场状态,事务所之间的业务竞争比较激烈。在此情形下,会计师事务所应更加重视审计风险的控制。对于超出自身经验、学识和能力的项目,应本着降低风险重于降低成本的原则,寻求外界专家的帮助。

3.2审计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

通过审计程序控制审计风险。审计程序包括审查的内容与运用的方法。审查的内容可分为与财务报告可靠性有关的内部控制及财务报告两个部分;审查的方法有检查文件、检查实物、观察、函证、分析、询问等。通过审计程序控制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应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便合理保证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通过审计证据控制审计风险。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所使用的信息。只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才能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的数量要求,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的质量要求,其含义是审计证据在支持财务报表认定或发现其中的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过程就是收集、评价和运用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的过程。在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审计过程中,应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通过审计工作记录控制审计风险。审计工作记录反映了注册会计师从承接到完成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是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也以此证明其执行的业务符合审计准则的规定与要求。对审计工作记录的总体要求是:能够清楚地反映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根据审计证据与一定的职业判断得出的结论。

3.3审计报告阶段的风险控制

在审计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实施阶段取得的证据与形成的结论,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被审单位的财务信息披露应同时附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两者共同构成企业投资人及其他相关方面了解企业、作出决策的依据。与此同时,审计报告则成为注册会计师应承担审计风险和被追究审计责任的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撰写审计报告时,对审计项目的性质、所审财务报表的范围、被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遵循的审计准则及对财务报表表述的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的日期等, 应按照真实、合法、恰当的原则,作出专业化的表述,避免因表述不当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产生误解而形成审计风险。 [科]
【参考文献】
[1]吴鹤,张旭.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
[2]赵保卿,朱蝉飞.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的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9(4).
[3]邹德军,龚光明.注册会计师年报审计风险结构研究[J].财会月刊,2008(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