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试议火电厂火电厂集控运转人才培养案例革新

试议火电厂火电厂集控运转人才培养案例革新

收藏本文 2024-01-17 点赞:7150 浏览:2315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目的、过程、内容等方面出发,阐述了在目前新的高职教育形势下,以校企合作为中心,以对岗课改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从而建立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相结合的火电厂集控运行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集控;职业;人才培养;运行
一、前言
目前我国社会一方面缺乏大量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一方面目前全国高职高专所培养的高职学生却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毕业后从事的是和所学专业不一致的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导致培养的学生的职业能力匮乏。
为更好地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国家扶持的高职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其要点在于: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以提升专业怎么写作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怎么写作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的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围绕现代农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和生活性怎么写作业等重点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1~2012年,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在全国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支持1000个左右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怎么写作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按照“政策引导、省级统筹管理、学校具体实施”的原则,采取“学校申报、地方审核、认定”的程序开展相关工作。项目建设期2年,每校支持建设1-2个专业。此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怎么写作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高高端技能型人力资源支撑能力的重要制度设计,是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经费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提升财政投入水平的政策安排。各地应对该项目高度重视,省级教育行政和财政部门要联合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会同学校举办方,落实项目责任,实施过程控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开创高等职业教育怎么写作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我院动力系《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已经通过相关部门审批,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扶持来进行本专业的建设。专业建设的最终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合理,所以进行集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定位及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为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达到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高度安全责任意识、节能降耗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爱岗敬业,具备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较强的判断力、创造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胜任火电厂大型机组和各行业自备电厂集控运行、控制、调节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又有较高专业技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以对岗课改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从而建立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相结合的教育模块。着重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教学,让学生除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既具有熟练的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udooo.com

操作技能,又具有捕捉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思维、新观念的能力,能适应现代化大型电力企业发展需要。
各教学模块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体现课程改革精神,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训融为一体,便于教、学、做相结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职教育新理念。模块的确立以电力生产岗位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兼顾各工矿企业自备电厂需求,确定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配置相应的课程。
强化职业技能的实训操作,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理论依据

围绕国家教委提出的“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精神及“十个衔接”即(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评价模式改革、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的要求,充分考虑学院的现状及本专业发展的先进性来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遵循高职院校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坚持“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定位、贯彻面向电力行业,坚持校企合作,打造特色专业的指导思想。在国家“西电东送”、贵州电力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以火电集控运行技术为核心、以火电集控运行岗位群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为依据,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进行基于现场工作过程和职业标准的课程改革,建设能真实体现火电厂工作任务的“校中厂”——火电仿真培训中心,建立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完善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线的评价体系,促进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坚持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观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求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紧跟电力发展新技术,在电力行业内知名度高,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四、研究过程

①打破闭门造车的习惯,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成立有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
②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专业建设的专题会议,确定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步骤;
③到企业进行调研,进行本专业岗位群分析,重点分析本专业在现场所对应的主要岗位及相应的主要工作任务。集控运行专业所涵盖的工种等级与岗位见表1:
在对表一各岗位进行广泛的现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udooo.com

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所适应的岗位群(包括第一任职岗位、核心岗位及拓展岗位),见表2:
经反复研讨,学院专业培养定位在第二项:一定工作经验后核心任职岗位(锅炉主操、汽轮机主操、全能值班员)。一是这一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地位,二是学院的实训设施便于实现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因此,根据确定的岗位,本专业现场的主要工作任务即可确定:机组的启停、运行维护及事故处理。本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亦可确定:培养学生能具备机组的启停、运行维护及事故处理的能力。
④邀请企业专家召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为标准,确定本专业到企业工作所必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确定实现相应目标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充分考虑各教学环节的合理衔接,完成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任务:在设计过程中应以职业素质为主线,构建职业能力目标型课程体系,从专业教育为主向职业素质培养为主转轨。计划中应体现 “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充分突出实践教学、突出“工学结合”特色;
⑤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及专业教学标准草案编写;
⑥邀请企业专家召开人才培养方案审定会,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反馈修改而定稿。

五、创新说明

①《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点在于:以专业核心能力——电厂运行技能为核心,制定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计划;以仿真机组为平台,创建适合多门课程的教学各工况,实现多门课程的“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工学结合”特色;以“项目化情景”教学为契机,提高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质量。
②人才培养目标应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技能型三个要素;
③课程体系以职业素质体系来构架,职业素质如图1所示:
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课程体系中针对集控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上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上采用递进的方式在“校中厂”——火电仿真培训中心进行,见图3:
④强调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坚持以提高团队教师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线,以专任教师与技能人才对接为途径,在引进、培养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聘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教师,通过“专任教师进现场、技能人员进教室、行业标准进课程”的模式构建一支专业知识强、操作技能高、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团队。
⑤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建议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建议正确理解“以项目为载体”中“项目”的含义,建议教学过程以“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六步教学法”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重点应考察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绝大多数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了;建议本专业教师每个学期都能真正做好几次“高质量”的一体化教学实施。
⑥教学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评价的主体及评价的项目。
⑦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创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

六、结束语

集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国家“五个对接”的文件精神指导下,坚持校企合作,通过基于现场工作过程、基于现场岗位群、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研究,解决了对什么岗?做什么事?需要什么胜任力?设置什么课程和学习情境?采用什么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问题,相信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完善和补充,一定能有效提高本校集控专业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