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述评关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焦虑不足述评设计

述评关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焦虑不足述评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5603 浏览:1451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国内关于社会焦虑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焦虑内涵、类型、特征、发展规律、产生原因、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等方面。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关于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概念界定不清、研究对象宽泛、划分类型的标准不统一、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理论支持、解决方案“治标不治本”等。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在社会焦虑现状和形成原因的研究基础上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社会焦虑;社会转型;社会问题
1002-2589(2013)22-0110-03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这个社会转型引起了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引发了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带来了主体意识的凸显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整个社会人群出现紧张不安、浮躁不定的焦虑情绪。2011年一项持续两周、覆盖32个省、约1 800名职业人群和在校学生参与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50%的受访者疑似或肯定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有2 600万、九成大学生陷入就业迷茫、七成公众担心药品安全、70%的上班族工作不和谐。
社会急速转型、变革必然带来整个社会的动荡、社会群体的焦虑和恐惧,进而引发普遍性的社会焦虑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焦虑问题,我们应加强对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在社会焦虑现状和形成原因的研究基础上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化解社会人群的焦虑情绪、提高其幸福指数、促进其心理和谐。下面对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以后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一、研究的总体情况

目前,国内学者在社会焦虑方面的研究方法多以理论思辨为主、实证研究(包括个案研究、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为辅。在中国知网进行“社会焦虑”关键词搜索,并逐个进行主题验证,从210篇文章挑出符合的有74篇,又在检索项标题、摘要、关键词和全文中均输入“社会焦虑”精确检索,再进行概念验证,其中只有一篇硕士论文,15篇学术期刊论文。这些文章大部分采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只有少数几篇中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从研究视角来看,学者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社会焦虑进行了研究,其中如吴忠明的《社会焦虑的成因与缓解之策》、赵鑫的《精神病时代——当代中国社会全民焦虑解读与对策》、夏学銮的《在更宽广背景下审视“09焦虑”》等。
从研究路径来看,关于社会焦虑的研究一般是依照“背景介绍、内涵解读、特征分析、影响研究、对策探讨”的路径来进行的,如张艳丽的《转型时期的社会焦虑研究》,赵鑫的《精神病时代——当代中国社会全民焦虑解读与对策》等;或者通过列举个案现象引出社会焦虑大背景并进行分析,如李宽的《从南平血案看转型期“社会焦虑”》;又或者研究具体某阶层群体焦虑心理状态,如张艳丽和司汉武的《青年群体的社会焦虑及成因分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社会焦虑的内涵研究

国内学者吴忠明较早关注社会焦虑这一概念,之后的学者陆学艺、汪和建把社会焦虑称为社会紧张、社会挫折感。学者们都一致认为社会焦虑是在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紧张心理状态。焦虑一般是指个人焦虑,但当在一定条件下,如社会变迁所引发社会中许多个体内心出现关于自我、他人、社会和未来的担忧和社会心理,这种担忧在社会大多数成员身上都具备,就已经成了社会问题[3]。由于普遍扩大的自由和不确定性,以及生存压力显著增大等原因,社会焦虑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人群并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而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事实[4]。社会焦虑的发展又分为部分焦虑阶段和普遍焦虑阶段。两个阶段区分的唯一标准要看是否形成了社会张力[5]。夏学銮把社会焦虑分为个体焦虑(角色冲突焦虑、目标-手段脱节焦虑、任务-能力认知不匹配焦虑)、群体焦虑(剥脱焦虑、内-外群体比较焦虑、群体宣泄感染焦虑)、组织焦虑(组织-环境焦虑、组织障碍-目标焦虑、组织空客化焦虑)和制度焦虑

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udooo.com

(制度进入、退出、形式化焦虑)四个层面,并主张分层面对社会焦虑进行分析[6]。芮守胜学者又根据社会焦虑主体影响力的大小将社会焦虑分为先行者焦虑、部分焦虑和普遍焦虑三种类型[7]。

(二)关于引发社会焦虑的原因研究

对于引发社会焦虑的原因,综合我国学者意见,主要有:

1.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

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的急剧变化是社会焦虑出现的重要原因:经济利益结构急剧调整并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明显缺位。在这样的条件下社会又尚缺乏正常的秩序和规则体系,社会正义与公平严重缺失,使得社会焦虑问题更加凸出[8]。

2.社会转型中不确定的因素过多

社会转型中不确定的因素过多是生成普遍社会焦虑的又一原因,市场经济本身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是造成普遍焦虑的重要因素[5]。

3.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

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是社会焦虑产生的直接原因[8]。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是高度的公有制经济,经济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中,采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这就意味着关于个人生老病死中的具体事情由组织、单位和政府解决,个人与国家有紧密、强烈的“依恋关系”,社会成员心里踏实,基本上不存在社会焦虑问题。但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及其道德建设刚刚起步,各项制度还尚未完善,社会成员又不熟悉市场经济,对于新事物、新观念和新行为方式和新规则的认同与适应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由此,全民生出焦虑情绪。

4.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发展

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经济获得高速发展,但是与其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明显滞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如“碎片化”、统筹层次低、覆盖面偏窄、待遇间的不公平、缴费率过高、权利与义务不对称和法制不健全等问题。完全网的缺乏不可避免地加重了社会焦虑现象[8]。

5.国外的示范效应

国外的示范作用对于社会焦虑的产生和恶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外开放后,国民受到了发达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差距这一现实的刺激,盲目推崇国外的消费、生活方式,不能正确对待国际之间的价值观、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

6.多元思潮下社会成员信仰缺失[5]

在转型时期中国许多成员缺失信仰,他们缺乏坚定的信念、长远的目标和执着的精神,在面对诱惑时缺乏定力,易随波逐流,心里不踏实,易陷入某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之中。

7.个体方面

社会应激源最终通过个体过滤网对个体产生影响,这些过滤网包含了个体的神经唤醒系统、气质、自我意识和精神信仰等,个体的这些特质对能否引发个体焦虑和引发的焦虑程度如何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学者乐国安认为人们对事件的认知直接决定着他是否出现焦虑和焦虑的程度。

(三)关于社会焦虑的特征研究

特殊的时代背景及国内现阶段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使得我国社会焦虑具有明显的中国化特征:广泛性、指向的明确性或阶层内部的相似性、指向的差异性或阶层间的差异性、指向的交织性或复杂性、问题的隐蔽性。广泛性主要体现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应激源;指向的明确性是指担心的事情总是一定的,而且,就某一具体阶层而言具有相似性的倾向;指向的差异性体现在阶层间的应激源具有差异性;指向的交织性或复杂性是指担忧的问题很多、许多应激源交织在一起;问题的隐蔽性则表现为社会焦虑是民众内部感受到的、不易察觉、容易受到忽视[9]。

(四)关于社会焦虑的影响研究

社会焦虑情绪给社会和民众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它会淡化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增大社会成员的非认同感、降低社会的合作程度,直接催生社会成员不同程度的非理性行为,引发许多越轨行为;加重人们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心理,助长个人的短期行为,聚合有害行为,激发社会矛盾,进而加重人们对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不满情绪,恶化人际关系,对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社会价值系统和评价机制造成伤害,对组织系统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造成冲击[10]。

(五)关于社会焦虑的对策研究

针对现阶段中国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焦虑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方法。何怀宏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指出,普遍的社会性焦虑是一个有希望的社会转型期的征兆,可以通过制度的改善、社会的调整和个人努力使之减轻。吴忠明认为社会焦虑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可以从建立公正合理的规则体系入手来缓解这种焦虑情绪。另外,还可以通过完善公共怎么写作、健全法律制度、控制收入差距、有效监督传媒、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来缓解社会焦虑情绪。还有学者从微观的个人角度出发进行了研究,侯霜认为可以通过改变个体认知模式来构建焦虑情绪缓解机制。

三、评价与展望

总的来说,国内学者就社会焦虑的内涵、类型、特征、发展规律、产生原因、影响及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社会焦虑的相关研究还有待丰富和完善。

(一)界清概念

许多研究者把心理学界的焦虑、社交焦虑同社会学研究领域的社会焦虑混为一谈,应该界清不同学科概念。

(二)统一划分类型标准

目前许多学者对社会焦虑的划分仅仅是依据表面现象,未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

(三)拓展研究方法和加大各阶层内研究

1.跨历史研究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向封建社会过渡、明清民国时期向资本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初期向社会主义过渡和改革开放时期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渡四次社会转型。对中国现阶段转型问题研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究应该采用纵向研究法,结合具体历史背景条件归纳整理每次转型后爆发的社会问题及其特征、发展规律和解决策略及后效,对现阶段的问题分析和解决也提供了时代根源和宝贵经验。

2.跨国际研究

除了要对本国社会转型历史发展进行研究外,还应对其他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转型历史进行研究,尤其是与自己有着相同背景的国家,以此为更好地度过社会转型寻求经验。

3.跨学科研究

社会发展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所以,对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焦虑问题也应该进行跨学科研究,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更科学地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4.跨阶层研究

社会焦虑问题涉及各个阶层,阶层间具有差异性,阶层内具有相似性,所以,对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还应分阶层研究,不能一概而论,大而泛化。

(四)寻求理论支撑,建立研究体系

国内学者对于社会焦虑的原因分析还只是停留在现象方面的概括,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对于产生机制大多只关注宏观因素,较少关注个人因素的微观层次研究。

(五)提出治本方案

由于对社会焦虑产生原因还只停留在现象学概括,所以,目前大多数解决方案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之,我国学者在关于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在目前研究所欠缺的领域加强研究,以期为社会焦虑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糜海燕,符惠明.我国社会转型的内涵把握及特征解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新华网福建在线[EB/OL].http:///dszx
/200707/09/content_10521760.htm.
[3]张艳丽,司汉武.青年群体的社会焦虑及成因分析[J].青年探索,2010,(6).
[4][法]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耿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4.
[5]邱敏.社会焦虑——一个微观层面的社会问题[J].社会,2003,(3).
[6]夏学銮.在更宽广背景下审视“09焦虑”[J].人民论坛,2010,(2).
[7]芮守胜.谈转型期的社会焦虑问题及应对机制[J].商业时代,2009,(35).
[8]吴忠民.社会的急剧转型与社会焦虑[J].科学中国人,2002,(4).
[9]吴忠明.如何缓解“社会焦虑”[J].传承,2011,(19).
[10]王增杰.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焦虑心态及遏制[J].云南省党校学报,2011,(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